摘要:1944年初,山东军区决定,趁日军抽兵增援太平洋战场,在敌后收缩兵力之际,发动战役攻势。我鲁中军区在春季攻势取得第3次讨伐伪军吴化文战役胜利基础上,于8月份对盘踞在沂水城之敌伪发起了攻坚战役。经过一天两夜激战,全歼守敌,打死日军83人,俘获20人,毙伤伪军20
首次攻坚克沂水
1944年初,山东军区决定,趁日军抽兵增援太平洋战场,在敌后收缩兵力之际,发动战役攻势。我鲁中军区在春季攻势取得第3次讨伐伪军吴化文战役胜利基础上,于8月份对盘踞在沂水城之敌伪发起了攻坚战役。经过一天两夜激战,全歼守敌,打死日军83人,俘获20人,毙伤伪军200余人,生俘伪县长牛先元以下800余人。攻克沂水城是山东战场局部反攻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沂水城在沂蒙山区腹地。依山傍水,地势险要,交通方便。与临沂、莒县、益都、博山、蒙阴等5条公路相连’,战略地位重要。1939年日寇侵占后,以此作为分割我鲁中与滨海两个战略区的主要据点,是侵扰扫荡我沂蒙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也是法西斯特务队的所在地。为了控制和巩固这一战略要地, 日寇构筑有坚固的工事。城内有伪县长牛先元部8个中队,千余人;南门外是日寇新建独立椐点,有3米高的坚固围墙。还在东南角、正东、东北角、西北角、西南角和中心建有6个大炮楼。墙外有壕沟,宽5米,深3米,积水1米多。壕外有鹿砦和铁丝网,工事十分坚固。有日寇1个中队,1个特务队,共300余人守备。沂水城四周设置8个小据点,每个据点都有伪军把守,和沂水城之敌伪相呼应,形成了一个坚固而完整的防务体系。
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同志领导制定了山东总的战略方针:完全控制沂鲁山区,扩大诸(诸城)、日(日照)、莒(莒县)山区根据地,夺取深入我区之孤立的敌伪据点,扩大解放区,使我胶济路南的3个战略区(鲁中、鲁南、滨海)完全连成一片;向胶济路东段两侧地区发展,以打通和加强胶济路南北各战略区的联系。在胶济路北,彻底改变渤海区被敌封锁分割的局面,变游击区为根据地。
进一步肃清胶东腹心地区的敌伪势力,创造更有利的局面。作战原则是: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和主要方面的集中兵力作战相结合,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相结合,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孤立突出的敌伪据点,占领有利的反攻阵地。
根据山东军区的统一战略意图和罗荣桓司令员的指示,鲁中区党委和鲁中军区领导同志多次开会研究,决心先取沂水城,与滨海地区连成一片;后夺蒙阴城,再与鲁西地区连成一片。于是,1944年6月以前,我先于益都以南作战,攻克大关、小关、蒋峪3个据点,断敌沂(水)益(都)公路。再于蒙阴以南作战,彻底粉碎了敌人设置的环蒙(山)封锁线。后在沂水城南作战,攻克大虎头、孟家围子、袁家城子3个据点,断敌沂(水)临(沂)公路。终于把敌人5条公路汇合的沂水城核心据点,变为仅与莒县一条公路连接的前沿据点。使沂水城西、北、南均直接暴露在我军威胁之下,陷于孤立状态。下一步作战就是直接攻城了。攻城作战要求是:步兵与爆破相结合,攻城与打援相结合。隐蔽突然,奔袭包围,速战速决,在敌援兵来到之前结束战斗。
攻坚作战,在鲁中军区是首次。为了不打无把握之仗,要在战前作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使之一战成功。
我们没有飞机、大炮,攻坚作战只能用炸药爆破,所以首要的是炸药和雷管的准备。当时买不到炸药,而由敌占区的新泰、博山等煤矿工人,冒着生命危险从矿坑带出来炸药。有的藏在饭盒里,有的藏在腋下,一块两块地带出来,积少成多。几个月的时间,凑足了千斤炸药和相应的雷管,通过地下党送到军区。有的工人把炸药藏在身上从矿坑中往外带的时候,被日寇和汉奸查出来,当场遭到枪杀或活埋。战士们在战斗中使用炸药时,想到炸药来之不易,斗志更旺,决心更坚,在战斗中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攻坚训练也是战前准备工作的重点。重点中的重点是训练爆破骨干,怎样捆炸药包,怎样安雷管,怎样用导火索,怎样利用地形地物,怎样在夜间连续爆破,进行演习。特别强调刺杀、投弹、射击、单兵技术训练以及夜战、巷战、攻坚战和“三组一队”(火力组、云梯组、爆破组和突击队)的战术协同动作,模拟演练。
估计敌人很可能用化学武器,防毒面具就用土办法,多层纱布用药水浸湿,中间夹大蒜、西瓜皮、大叶菜,以助解毒。
掌握敌情特别重要。采取各种侦察手段,取得情报,以寻找战机,实施机动作战。特别强调战场现地侦察。4团副团长高文然和侦察参谋戴成功(已故),利用暗夜摸到日军据点西南角炮楼下面,隐蔽在铁丝网上的南瓜藤下进行观察。又到城南关离日军据点最近的居民院内,观察东南炮楼情况。当场确定,首先攻击东南炮楼,团指挥所就设在此居民房内。
攻城部署是这样的:主攻日军据点,4团1营从南向北,2营从北向南,两面夹攻。3营在沂(水)莒(县)公路上阻击莒县增援之敌。打退敌援兵后,作为团的攻坚预备队。
以1团为主,11团1营配合,从北门、东门和西门攻击沂水城伪军主力,消灭伪军后,策应4团攻击日军据点。11团2、3营攻歼城西黄山铺伪军1大队,并担任近距离阻击蒙阴可能宋援之敌。2团一部在蒙阴城以东,远距离打击蒙阴东援之敌。
军区特务营负责攻歼城南斜午伪军,视情况配合4团1营攻击日军据点或配合3营阻击莒县来援之敌。其他外围据点,由地方部队围攻。
当时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带各团团长去山东军区开会,确定此次战役由军区政委罗舜初、区党委副书记高克亭和我直接指挥。当时我任军区参谋处长。攻日军据点的指挥员是4团副团长高文然同志。
8月15日黄昏后,各参战部队以隐蔽奔袭形式进入攻击出发阵地。罗舜初政委、高克亭同志和我率战役指挥所前去4团攻坚指挥所附近的南关居民房内,听取了4团攻坚部署和参战部队的电话汇报;检查了攻击准备情况后,发出—了以4团攻敌东南炮楼为号的总攻命令。顿时,枪声大作,硝烟弥漫,各路部队如猛虎下山,扑向日寇据点和沂水城垣。
4团1营3连先隐蔽向东南炮楼外壕匍匐架桥,被敌发觉。架桥组的石会全中弹倒下,其余战士抢起梯子跳进外壕,被敌火力封锁。与此同时,2连向南炮楼发起攻击,激战40分钟,火力组掩护架桥组连续3次,牺牲多人才把桥架好,又被敌火力封锁。班长彭长庚抱起炸药包急速往前爬行,预备爆破手徐广和紧跟其后,在桥被敌火力封锁的生死关头,彭长庚翻身滚到沟里。敌人失去扫射目标后,一时停止射击,彭长庚趁机飞上外壕,这时,炮楼里机枪又响了。他左闪右藏,机智地躲过敌人的射击,直扑炮楼。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西南炮楼在浓烟中坍倒了,缴获迫击炮1门。彭长庚拾起敌人38式步枪随2连突击队攻入围内,向纵深追击,与敌展开白刃战。反复冲杀5次,将敌击退,向东攻击前进。在2连攻克西南炮楼的激励下,1连班长张克有大喊一声:“上去架桥,死也死在这里。”强行架桥,牺牲数人后终于架起了云梯。爆破手李希增迅速踏上云梯。突然,炮楼里传来一阵枪声,李希增抱着炸药翻滚到外壕里,在泥水中顺着外壕里沿,爬上堤岸,贴近炮楼墙根,点燃了导火索。瞬间“轰隆”一声巨响,炮楼倒塌, 日寇中队长和1小队10余敌兵葬身在烂瓦碎石堆中。突击队用刺刀、手榴弹开路,通过炸毁的缺口,冲进小围子,穿过房屋,越过短墙。徐洪亮、王玉林等几十人与敌展开了白刃战,反复冲杀20余次,转入激烈巷战。突击队一面警戒中心炮楼敌人,一面沿南墙向西发展,与2连会合一处,向中心炮楼钳形攻击前进。
16日拂晓时,高文然进入被炸塌的东南炮楼处向北观察,发现东炮楼底层地面上,挖了一个很大的射击孔,敌人卧姿向我突入围内部队侧面射击,阻击我前进。不料,高文然的警卫员刘玉章突然扛起炸药包,绕道向东炮楼跑去。高文然立即命1连用机枪掩护。“轰隆”一声巨响,炮楼炸塌,其中敌人全部丧生,刘玉章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日寇据点北墙,紧靠沂水城南墙,两墙之间兵力难以展开。我4团2营先攻占沂水城南门及南城墙后,由北向南攻击日军据点。盘踞在东北角炮楼和中心炮楼的敌人,为挽救其死亡的命运,竟采用灭绝人性的手段,施放大量毒气,我30多名战士中毒倒地。时近拂晓,我军不得不暂时停止攻击,救出中毒战士,收缩部队,守住小围南半部,待黄昏后再发起攻击。
8月16日上午,聪明机智的4团2营营长刘振江在南门楼上观察小围内敌人动静,趁东北炮楼敌人去中心炮楼之际,组织4连巧妙地占领了东北角炮楼。约20分钟,敌1个小队返回炮楼时,突然被我用机枪、手榴弹一阵猛打,大部被打死,只有3人向中心炮楼逃去。至此,敌人被迫退守中心炮楼和西北角平房和炮楼,守堡待援。双方对峙到黄昏。
8月16日晚总攻开始,攻城部队在火力掩护下,对城门、城墙、火力点实施连续爆破,云梯组迅速架起云梯,突击队爬墙强攻。激战不到30分钟,1团1营攻占北门,2营攻占东门,11团1营攻占西门,1团和11团由东、北、西3面向城中心攻击前进。经过激烈巷战,当晚将城内伪军、伪警察及伪政府人员,大部肃清。伪军200余人退守钟鼓楼,被我包围起来。17日上午,我利用伪军家属和俘虏展开政治攻势,迫使其缴械投降。11团2、3营于15日晚全歼黄山铺伪军1个大队。军区特务营占领斜午,其他外围据点伪军有的弃点回城,有的缴械投降。
16日14时,全歼伪军战斗结束,俘伪县长牛先元以下800余人,毙伤200余人。
1团集结作好参加攻占日军据点的准备。11团打扫战场,并向蒙阴方向警戒,准备近距离打击莒县来援之敌。
16日上午,莒县日伪军乘8辆汽车匆匆赶宋增援,遭我4团3营伏击,打得敌人丢盔弃甲,伤亡14人,遗尸6具,狼狈回窜。蒙阴也出动一部分敌伪东援,行至坦埠附近,被我2团伏击,将敌击退。
16日晚,我4团将中心大炮楼和西北炮楼分割后,决定上半夜强攻西北炮楼,对中心炮楼佯攻,消耗疲惫敌人,午夜后强攻歼敌。4团2营组织投弹组、刺刀组和爆破组,由东北炮楼沿南围墙里侧,向西北炮楼搜索前进。西北炮楼里的敌人三五成群地走下来,占领巷道、房屋,疯狂阻击,展开激烈的巷战。战士们浴血奋战,投弹、拼刺刀、近距离爆破,午夜前攻占了西北炮楼。
午夜后对敌人中心炮楼进行连续爆破实施强攻。敌人用迫击炮弹向炮楼四周投掷,阻止我接近。我在步机枪火力掩护下,进行第1次爆破,牺牲1人,负伤4人,未奏效。第2次由4连范均庚连长和梁兰清排长率爆破组进行爆破。
范连长扛起—包35公斤炸药,顺着一条胡同扑向中心炮楼。把炸药放在大炮楼外沿工事上,拉燃了导火索,将中心炮楼西北角炸开一个洞。敌人用机枪、刺刀堵住洞口,并从洞中投出追击炮弹,梁排长牺牲,范连长负重伤。高文然到东北炮楼抵近指挥,中心炮楼之敌又施放毒气,因我战前作了充分准备,立即用土办法解毒。待毒气消散后,用预备队接替中毒的战士,继续向中心炮楼攻击。因两次爆破未奏效,攻坚战达到白热化程度。在这重要时刻,我到4团指挥所问高文然是否改用l团主攻。高说:“首长放心,拂晓前一定解决战斗。”
经查明,爆破两次未奏效的根本原因,是中心炮楼底层约1米高处用厚土堆成斜坡,炸药包贴不到墙上。于是启用爆破英雄、副排长万保全和1名战士,把50公斤炸药捆在带叉的长杆上进行第3次爆破。在我火力直接掩护下,飞快贴近中心炮楼,把炸药竖贴在炮楼墙上。万保全点燃导火索,一声巨响,滚滚浓烟直冲上空,天摇地动。中心炮楼彻底炸塌了,守敌全部消灭,英雄万保全壮烈牺牲。天将拂晓,战役全部结束。
中心炮楼被炸塌后,罗舜初政委、高克亭同志和我进入围内,指挥打扫战场并准备召集部队进行现场爆破表演,以便打一仗提高一步。不料躲在平房角内残存的4个鬼子,突然“噢”的一声跳出来,端着刺刀迎面向我们扑来。情况危急,机警的警卫员和4团3连战士迅速越过我们冲过去击毙了敌人,化险为夷。
历时一天两夜的沂水攻坚战役胜利结束。随即打扫战场,动员群众万人拆除城墙、炮楼,填平外壕,破坏沂莒公路,防敌重建据点。
为贯彻我军固有政策,对敌军展开政治攻势。我敌工部门干部18日挑选17具日军尸体,用白布包上,附上我军的宣传品和日军反战同盟山东支部的信,送给莒县日军。其余尸体,埋在沂水城内,放上我军宣传品,以备敌人查看。19日,鲁山地区之敌伪军千余人,报复“扫荡”进犯沂水城之后,见到坟墓,痛哭流涕。
19日进犯沂水城之敌,被我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围困,连遭打击,向莒县狼狈逃窜。从此,日伪军统治6年之久的沂水城胜利回到了人民手中。
攻克沂水城,是我鲁中军区抗战7年以来首次攻击日伪军联合守备并有坚固设防的城市,也是歼灭日寇较多的一次攻坚战斗,意义重大。
第一,沂水城是山东根据地腹心城市,拔除沂水战略据点,扩大了解放区,缩小了敌占区,使我鲁中和滨海两个战略区连成一片,使鲁中区内部连成一片,使沂水县成为我鲁中军区的腹地后方,占领了向胶济路南侧进逼的有利阵地。
第二,进一步激发了鲁中人民群众的抗战激情。解放沂水城喜讯传出后,城内外群众敲锣打鼓,成群结队赶来祝贺,庆祝子弟兵的胜利,也庆祝自己的胜利。
人民群众为攻城作出了巨大贡献。筹备炸药,运送粮弹,提供情报,充当向导,打扫战场,拆除城堡,破坏公路,处理善后工作,商店迅速恢复营业。由于进一步激发了抗战热情,密切了军民关系,沂水城乡掀起了参军热潮。
回顾沂蒙根据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胜利走向胜利的战斗历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人民支援军队,军队依靠人民。敌人对我沂蒙根据地多次“扫荡”“清剿”,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在非常严峻的形势下,群众为我军保卫工厂、医院,掩护伤病员和干部家属、小孩(我的3个孩子就是在群众的掩护抚养活下来的),作出了重大牺牲。从1938年11月,我同张经武、黎玉等同志由延安到达山东起,到1945年10月跟罗荣桓同志去东北止,在山东长达7年的艰苦战斗岁月里,使我深深体会到,有了鱼水—样的军民关系,军队就无敌于天下。
第三,提高了部队攻坚战斗力。攻克沂水城战役中,提高了各级指挥员的攻坚指挥能力。罗舜初政委、高克亭同志和我始终在第一线指挥,组织3个团的协同作战,指挥打援作战。团、营指挥员抵近指挥,了解情况,选准突破口,组织“三组一队”协同动作。组织主攻佯攻,巧妙打击敌人。4团副团长高文然组织指挥攻坚战,4团2营营长刘振江白天巧取炮楼,都创造了范例。步、爆结合是我们这次攻坚的战术特点。组织火力组、云梯组、爆破组和突击队(三组一队)密切协同是攻坚战的科学战斗组织,为以后攻打蒙阴城等敌据点,提供了经验。攻坚中充分发挥了爆破威力。我们鲁中军区所有连队,一般都能掌握爆破技术,这是鲁中部队的特点。这次攻坚战,使爆破技术大显神威。日本鬼子说:“不知八路军用的什么炮,叫我们坐了飞机。”
提起爆破,我们鲁中军区上下无不深深怀念已故的2团副团长王凤麟同志。他原是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的连长,曾到苏联学习,研究过爆破技术和战术。回国后,1938年11月由延安到山东,先在山东纵队4支队领导下,主办了两期爆破训练班,为全纵队培训了一批爆破骨干。后来在鲁中4支队任营长、副团长,在他直接指导下,在团参谋长于松江、工兵排长李鸾举、工兵班长战斗英雄李觉兰的协助下,开办多次爆破训练班,培训了大批爆破骨干。到1944年,鲁中军区所有连队都有了爆破骨干,提高了部队攻坚能力,为攻坚提供了有力武器。
第四,发挥了优待战俘的政策威力。日寇在侵占沂水城6年中,杀害我城乡人民不计其数,在这次攻坚战中,我们牺牲的指战员也不少。如鲁中军区作战科长、红军干部徐黎屏在攻坚战斗中负重伤后壮烈牺牲。4团2营营长、红军战士刘振江,还有几个连、排长和为数不少的战士,都献出了宝贵生命。但是我们对俘虏的20名日军和800余名伪军,均按政策给以宽待。20名日军经过不长时间的政治教育和物质生活的优待后,觉悟到自己犯下了侵略罪行,对八路军的优俘政策十分感激,纷纷要求加入反战同盟。其中有一个叫荒川良夫的,在一篇日记中写道:“一天一天过去了,我逐渐明白了反战同盟的根本方针,也知道了应该走的道路,等将来回日本后,我要为建设新的日本,为了打倒军部,为了建设和平的国家而努力迈进。”在战俘中,有一个是朝鲜人,在我军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感召下,加入了反战同盟。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回到朝鲜,参加了朝鲜人民军并当了军官。抗美援朝时,曾在鲁中军区工作过的谭旌樵同志在朝鲜战场上偶然遇到了他,两人一见如故,感慨万端。这个朝鲜人民军军官激动地说:"想不到我这个昔日沂水城的战俘,今天却成了和你们并肩抗击美帝的战友。”这些事实,说明了我党我军革命人道主义优待战俘的政策,发挥了深远的政治影响。
来源:白马茶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