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统治中国700年的五姓七望:是如何崛起?如何灭亡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8 10:30 2

摘要:东汉时期,汉武帝颁布的“独尊儒术”的政策催生了以儒学为核心的官僚集团。这些官僚通过“察举制”推荐门生故吏,逐渐形成累世公卿的家族,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

一、形成背景:门阀制度的土壤

东汉时期,汉武帝颁布的“独尊儒术”的政策催生了以儒学为核心的官僚集团。这些官僚通过“察举制”推荐门生故吏,逐渐形成累世公卿的家族,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

来源网络

至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确立,门第成为选官的核心标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格局。士族通过垄断文化、政治资源,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五姓七望(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的雏形便在这一时期孕育。他们多起源于先秦贵族或汉代官僚世家,凭借经学传承和地方势力,逐渐成为“天下第一高门”。

二、五姓七望的崛起与代表人物

1. 陇西李氏:从边陲武将到皇族血脉

始祖:追溯至颛顼后裔皋陶,秦代李崇为陇西郡守,奠定家族根基。

高峰人物

来源网络

李暠:十六国时期建立西凉政权;

来源网络

李渊:唐朝开国皇帝,家族因皇室身份跃升为顶级门阀。

鼎盛表现唐代出10位宰相,李世民推行关陇集团与山东士族制衡政策,但陇西李氏仍为皇室象征。

2. 赵郡李氏:关东豪族的典范

来源网络

始祖:战国名将李牧(李昙次子李玑后裔),以军功起家。

高峰人物

李德裕:唐武宗时期宰相,主导“会昌中兴”,平定藩镇;

李绛:唐宪宗时推动元和中兴。

鼎盛表现唐代出17位宰相,数量居五姓之首,与博陵崔氏世代联姻,巩固地位。

3. 博陵崔氏:文化望族的千年传承

始祖:姜太公后裔崔季子,因让爵封于崔邑(今山东章丘)得姓。

高峰人物

崔朝:西汉侍御史,家族跻身名门;

崔暹:北齐开国功臣,推动家族复兴;

崔民干:唐初《氏族志》原稿将其列为“天下第一姓”。

鼎盛表现唐代出15位宰相,中晚唐被公推为“士族之冠”。

4. 清河崔氏:北朝权臣的辉煌

始祖:与博陵崔氏同源,西汉迁至清河郡。

高峰人物

崔浩:北魏三朝重臣,主导“太武灭佛”,后因国史案被诛;

崔胤:唐末宰相,联合朱温诛杀宦官。

鼎盛表现:北魏时“门榜盛于天下”,唐代出12位宰相,与陇西李氏世代通婚。

5. 范阳卢氏:儒学世家的政治智慧

始祖:东汉大儒卢植,配享孔庙,奠定家族儒学根基。

高峰人物

卢毓:曹魏司空,制定《魏律》;

卢承庆:唐高宗时宰相,以清廉著称。

鼎盛表现唐代出8位宰相,家族进士过百人,科举转型最成功。

6. 荥阳郑氏:从周王室到唐代名门

始祖:周宣王分封郑国后裔,以郑当时(西汉大司农)为显赫起点。

高峰人物

郑浑:东汉末名臣,治理地方有功;

郑覃:唐文宗时拒绝皇室联姻,坚持门第观念。

鼎盛表现唐代出12位宰相,中唐后“郑半朝”之称盛行。

7. 太原王氏:诗坛巨擘与政治沉浮

始祖:东汉司徒王允,以诛董卓闻名。

高峰人物: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

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

王溥:唐昭宗时宰相。

鼎盛表现:魏晋时与司马氏共治,唐代文化影响力远超政治地位。

三、发展:南北朝至隋唐的权谋博弈

来源网络

1. 南北朝的“双家化”生存

士族在地方拥有庄园、部曲(私人武装),同时派子弟入朝为官,形成“地方—中央”双重影响力。如北魏崔浩家族既掌控清河地方,又主导朝廷改革。

2. 隋唐皇权的打压与拉拢

来源网络

唐太宗:因《氏族志》初稿将崔氏列第一,强行改李姓为尊,但民间仍重“五姓”。

来源网络

武则天:大力推行科举,提拔庶族,削弱士族政治垄断。

禁婚诏:唐高宗禁止五姓七望内部通婚,但收效甚微。

3. 科举制下的转型与挣扎

部分士族适应科举,如范阳卢氏百余人中进士;但多数家族依赖门荫入仕,逐渐被庶族超越。中唐后,士族通过科举“回光返照”,如荥阳郑氏十余名宰相均出自科举。

四、灭亡:多重冲击下的终章

1. 皇权与关陇集团的压制

武则天废王皇后(太原王氏)、重用寒门,直接打击士族。

2. 经济重心南移与文化断层

唐宋时期,南方经济崛起,北方士族的庄园经济衰落。如清河崔氏祖地河北在安史之乱后凋敝,族人迁居两京,失去地方根基。

3. 黄巢起义的致命一击

来源网络

唐末农民军“天街踏尽公卿骨”,五姓七望的庄园、谱牒被毁,族人四散,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来源:悠闲钢笔ua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