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安城中,市井街巷热闹非凡。一群小儿在街头追逐嬉戏,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唱起了一首令人毛骨悚然的童谣:
01.
长安城中,市井街巷热闹非凡。一群小儿在街头追逐嬉戏,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唱起了一首令人毛骨悚然的童谣:
“慕容冲,冲为虫,虫蛀秦木大厦倾!”
这童谣如同一股无形的风,迅速在城中蔓延开来,飘进了后秦皇宫的每一个角落。
后秦皇宫,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尽显皇家威严。
姚兴端坐在大殿之上,手中把玩着一只精美的玉杯,杯中美酒醇香四溢。然而,当他听到童谣的瞬间,脸色骤变,手猛地一颤,玉杯 “当啷” 一声掉落在地,清脆的破碎声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刺耳。
姚兴额角青筋暴起,犹如一头即将发怒的雄狮,怒目圆睁,看向阶下跪着的探子,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与惊恐:
“查!给朕彻查这谣言的源头!”
夜幕降临,长安城的街巷如同迷宫般幽深寂静。
北魏细作如同鬼魅一般,在黑暗中悄然穿梭。他们悄悄来到一处歌伎的住所,将沉甸甸的金饼塞进歌伎手中。歌伎眼中闪过一丝贪婪,随后轻轻拨弄起琵琶,发出悦耳的声音。
她对着巡城将领嫣然一笑,声音娇柔却暗藏玄机:
“将军可曾听闻‘慕容非秦臣,冲冠为旧燕’?”
巡城将领听后,心中一震,脸上露出沉思的表情。
次日,西市酒肆热闹非凡,人来人往,酒香四溢。说书人站在台上,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地讲述着各种奇闻轶事。今日,他又添了新段子,将慕容冲描绘成 “食秦禄、怀燕心” 的白眼狼。
酒肆中的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惊叹与议论,这谣言在热闹的氛围中迅速传播,越传越广,越传越离奇。
慕容府中,庭院深深,绿树成荫。
慕容冲正在书房中品茶,听闻这谣言后,顿时怒发冲冠,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的茶盏 “啪” 地一声摔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剑指苍穹,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大声吼道:
“我慕容氏世代为将,忠心耿耿,竟遭此污蔑!”
副将在一旁劝他进宫自辩,他却冷笑一声,笑声中充满了不屑与无奈:“姚兴早想除掉我,这童谣不过是个借口!他忌惮我手中的兵权,忌惮我慕容家的威望,这是他早就策划好的阴谋!”
说罢,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心中暗自思索着应对之策。
02.
平城观星台上,崔浩身着一袭广袖长袍,衣袂飘飘,宛如仙人下凡。他站在观星台上,俯瞰着整个平城,心中谋划着一场惊天的阴谋。
此时,月光如水,洒在观星台上,给周围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崔浩轻抚着案上伪造的书信,墨迹未干的 “慕容” 二字在月光下泛着幽光,仿佛一双充满阴谋的眼睛。
“去,将这封信‘遗落’在秦军大营。”
他对心腹低声说道,声音低沉而冰冷,仿佛来自地狱的使者。
接着,他又取出一枚刻有燕国图腾的玉佩,仔细端详着:“此物需出现在姚兴的案头。”
五日后,后秦边关守将正在营帐中休息,突然接到士兵的报告,说截获了一封 “密信”。守将心中一惊,连忙打开信件查看。
信中字迹潦草,写着:“冲顿首:待秋高马肥,愿献长安为燕室祭。”
守将看完信后,脸色大变,深知此事非同小可,立刻派人将信送往京城,呈交给姚兴。
姚兴接到密信后,心中大惊,急忙展开查看。当他看到信中的内容时,脸色变得铁青,眼中露出杀机。
这时,宦官赵整在一旁趁机进言:
“陛下,慕容冲昨日还私会羌族首领,臣亲眼所见他们指天盟誓!他们肯定在谋划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恐怕是要谋反啊!”
姚兴听后,心中的疑虑更重了。他拿起玉佩,仔细查看,见背面竟刻着慕容垂的年号,顿时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好你个慕容冲,竟敢背叛朕!”
是夜,月色如水,洒在慕容冲府邸的屋顶上。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慕容冲府邸被姚兴的玄甲卫重重包围。玄甲卫们手持利刃,身着黑色铠甲,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宛如一群来自地狱的恶魔。慕容冲听到外面的动静,心中一紧,立刻持剑冲出大门。
他站在门口,望着街巷间如长龙般的火把,心中明白,自己已陷入绝境,姚兴的玄甲卫已封死了所有出路。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绝望,但更多的是愤怒与不甘,他紧紧握着手中的剑,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
03.
未央宫殿门轰然洞开,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历史的叹息。
慕容冲镣铐加身,却依然昂首挺胸,宛如一棵苍松,傲然挺立在大殿之上。他的眼神坚定,充满了不屈的意志,仿佛在向姚兴宣告,他绝不会屈服于这莫须有的罪名。
姚兴坐在大殿之上,脸色阴沉,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他将玉佩掷于阶前,声音冰冷地问道:“你有何话说?”
慕容冲看着地上的玉佩,心中充满了悲愤,他须发戟张,大声说道:“此玉乃陛下三年前亲赐!臣若有异心,当年平定乞伏部时早就自立了!陛下为何听信这些谣言,怀疑臣的忠心?”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充满了力量,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姚兴闻言,心中微微一动,脸上露出一丝迟疑的神色。
他想起了慕容冲多年来为后秦立下的赫赫战功,心中不禁有些动摇。然而,阶下忽有老臣痛哭流涕,扑在地上:
“老臣愿以性命担保慕容将军!他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谋反之意啊!”
竟是八十岁的汉臣尹纬。他的声音颤抖,充满了悲痛与无奈,仿佛在为慕容冲鸣不平。
赵整却阴恻恻地说道:
“尹太傅莫忘,慕容冲上月刚为令孙作媒,娶的可是燕国旧贵之女!这其中恐怕大有文章,说不定他们早就勾结在一起,图谋不轨!”
他的声音尖锐,如同一把利剑,刺痛了在场每个人的心。
话音未落,禁军统领急报:“在慕容府搜出燕国龙旗!”
慕容冲听到这个消息,仰天狂笑,笑声震得梁尘簌簌而落:
“姚兴!你今日杀我,明日便是亡秦之始!你听信谗言,自毁长城,后秦的江山必将毁在你的手中!”
他的笑声中充满了绝望与愤怒,仿佛是对姚兴的诅咒。
剑光闪过,血溅九龙柱。慕容冲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的眼神依然坚定,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冤屈。
尹纬扑在尸身上,老泪纵横,悲痛欲绝:“自毁长城,国将不国啊!陛下,您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后秦的未来堪忧啊!”
04.
丧钟未歇,那低沉而哀伤的声音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北魏铁鹞子军已如汹涌的潮水般兵临潼关。潼关,这座地势险要的关隘,是后秦的重要屏障,此刻却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拓跋珪骑着一匹高大的战马,金盔映日,光芒耀眼,宛如战神降临。
他手持马鞭,遥指潼关,大声喝道:
“慕容冲既死,姚兴小儿还有何屏障?今日,我定要踏平潼关,夺取后秦的江山!”
他的声音充满了霸气与自信,仿佛胜利已经在他的掌握之中。
关城上,守将吕隆望着城下如狼似虎的北魏大军,心中充满了恐惧与忧虑。他看到北军阵中推出百架霹雳车,车身竟刻着 “慕容” 二字 —— 正是崔浩命人连夜赶制的攻心利器。
这霹雳车仿佛是一个个恶魔,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为慕容将军报仇!”
不知谁喊了一声,燕国旧部突然倒戈。他们想起了慕容冲的英勇与忠诚,对姚兴的昏庸感到愤怒,于是纷纷掉转矛头,指向了后秦的军队。
吕隆眼睁睁看着城门被内应打开,拓跋珪的狼头旗已卷到眼前。他心中懊悔不已,却又无能为力。
混战中,吕隆瞥见崔浩的白袍身影在敌阵后方摇扇轻笑,这才恍然大悟:“中计矣!我们都被崔浩给算计了,后秦危在旦夕啊!”
05.
长安城外,渭水滔滔,河水奔腾不息,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悲伤。尹纬布衣散发,神情哀伤,宛如一个孤独的行者。
他将慕容冲的断剑投入江心,泪水夺眶而出,悲痛地说道:
“将军啊,老朽这就来陪你!你死得冤枉,后秦的江山也将岌岌可危。”
说罢,他纵身跃入怒涛,瞬间被汹涌的河水吞没,只留下一圈圈涟漪,仿佛是他最后的叹息。
对岸北魏军营,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崔浩正摆酒庆功,他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忽然,他瞥见江心泛起血色漩涡,竟隐约现出慕容冲持矛跃马的幻影。那幻影栩栩如生,仿佛慕容冲的冤魂未散,正在向他索命。崔浩心中一惊,手中的酒杯差点掉落。
拓跋珪掷杯大笑:
“鬼魂何惧!传令三军,明日……”
话音戛然而止 —— 案上地图突然自燃,火舌窜起三尺高!
崔浩急忙用酒泼灭,见焦痕恰成 “螳螂捕蝉” 四字,顿时冷汗涔涔。
他心中明白,这或许是上天的警示,暗示着他们在这场争斗中也可能成为别人的猎物,未来的局势充满了变数。
06.
姚兴独坐空殿,四周一片寂静,只有他沉重的呼吸声。他手中攥着半块带血的玉佩,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焦点。
阶下传来急报:“羌族十万大军反了!打着为慕容冲复仇的旗号!”
他听到这个消息,身体猛地一颤,踉跄起身,仿佛被重重一击。他望向铜镜中的自己,只见鬓发尽白,面容憔悴,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几岁。
他心中充满了懊悔与无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已经给后秦带来了灭顶之灾。
黄河畔,崔浩望着对岸烽烟,心中暗自思忖着下一步的计划。他对拓跋珪低语:
“该让刘裕和姚兴鹬蚌相争了。”
07.
且说慕容冲含冤赴死,后秦朝野顿时陷入动荡。
姚兴自此夜不能寐,每至三更时分,便觉殿角有青袍银枪的影子徘徊,恰似慕容冲生前所穿的甲胄模样。他赶忙召来术士占卜,卦象皆显示 “将星陨落,国祚必危”。
不出一月,羌族各部果然纷纷举旗反叛,十万大军哭声震天,皆高呼 “为慕容将军复仇”。
姚兴悔恨交加,手抚慕容冲生前获赐的玉珏,仰天长叹:
“朕中了北魏的奸计,亲手毁掉了自己的长城啊!”
此时,北魏大军已兵临潼关。拓跋珪在军帐中设宴庆功,崔浩手持酒杯,恭贺道:
“慕容冲一死,后秦便如土鸡瓦狗般不堪一击,陛下可顺势夺取关中,以此为基业。”
北魏大军开进长安那天,百姓纷纷跪在道旁迎接,童谣再度响起:“虫蛀秦木已倾倒,狼顾中原谁主沉浮?”
拓跋珪登上未央宫,见慕容冲的尸身仍陈于殿中,面色如生,便下令以王侯之礼厚葬,还亲自题写墓碑 “大燕忠武将军慕容公之墓”。
08.
景平二年寒冬,太史令神色凝重,上奏称 “荧惑守心,预示主君失位”。
徐羡之听闻,赶忙秘密召集傅亮、谢晦商议对策,忧心忡忡地说:
“少帝刘义符荒淫无道,如此下去,社稷危在旦夕。宜都王刘义隆素有贤德之名,往昔镇守荆州时,遇到灾年,他主动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当地百姓都传唱‘江陵有王,禾黍不伤’。如今唯有迎立他为帝,才能安定天下。”
三人商议妥当后,徐羡之即刻派遣傅亮率领一众百官,携带太后玺书,连夜快马加鞭赶赴江陵。
彼时,刘义隆正在屋内秉烛夜读《春秋》,突然听闻城外传来阵阵金鼓之声。
他赶忙叫来长史王昙首,神色凝重地说道:
“先帝将国事托付给徐羡之、傅亮等人,如今少帝被废,这必定是社稷出了大事。”
王昙首沉思片刻,恭敬答道:“主上蒙难,社稷无主,大王您身为高祖第三子,此时继承大统,正符合‘兄终弟及’的大义。”
第二天,傅亮见到刘义隆,当即跪地,双手呈上御玺,声泪俱下地说:
“少帝德行有失,群臣遵从太后诏令,恳请大王早日登基,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刘义隆见状,也不禁动容,感慨道:
“我本只想在江陵安心躬耕,了此一生,可如今宗庙面临危难,我又怎能推脱?只是诸位务必牢记,先帝遗志在于北定中原,切不可重蹈东晋偏安一隅的覆辙!”
说罢,刘义隆登舟东下,江陵百姓听闻消息,纷纷夹岸相送,哭声震天。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叟颤颤巍巍地走上前,献上一捆稻穗,满怀敬意地说:
“这是去年大王开仓赈济时,百姓用发放的种子种出的稻谷。愿陛下早日收复中原,让百姓再次看到汉家的威严!”
09.
且说拓跋珪于长安大摆筵席,犒赏三军,宴饮已至第三日,热闹非凡。忽然,一颗流星如殒石般坠落在未央宫前殿,那熊熊火光,瞬间将整片天空映照得通红。
崔浩本就精通天文星象,见状,连夜入宫,神色凝重地向拓跋珪禀报道:
“陛下,荧惑星进犯紫微垣,此乃天象示警,预示北方将有大丧。陛下当速回平城,以保社稷安稳。”
拓跋珪虽对关中的繁华恋恋不舍,可向来对崔浩的占星之术深信不疑,于是即刻下令,留下部将镇守长安,自己亲率大军,马不停蹄地向北折返。
大军行至云中一带,前方探马快马加鞭赶来,高声急报:
“陛下,大事不好!太子拓跋嗣病情危急,生命垂危!”
拓跋珪听闻,手中马鞭 “啪嗒” 一声掉落于地,大惊失色,立刻扬鞭策马,朝着平城方向狂奔而去。
等他匆匆赶回平城宫中,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白幡飘动,原来太子拓跋嗣已于三日前不幸驾崩。殿堂之中,哭声震天,拓跋珪抚着太子的尸身,悲痛万分,放声大哭,哭至伤心处,只觉天旋地转,竟一头栽倒在地。
次日,群臣赶忙将拓跋珪搀扶至太极殿。
只是此时的拓跋珪,神情恍惚,仿佛丢了魂一般,时常在大殿中瞧见慕容冲的幻影,手持利剑,怒目而视。
崔浩见此情形,私下里悄悄对身旁之人说道:“
主上怕是被冤魂纠缠,如此下去,恐怕难以长久在位。”
果不其然,不出一个月,拓跋珪便在天安殿突然驾崩,年仅三十九岁。临终之际,他手指着太子拓跋焘,却已口不能言,只能用鲜血写下 “灭秦” 二字,以遗后人。
10.
北魏泰常八年,十六岁的拓跋焘于平城登基即位,改年号为始光。
这拓跋焘生得虎背熊腰,身形魁梧,一双眼睛犹如朗朗星辰,炯炯有神。在校场比试之时,他曾一箭射穿七重铁铠,鲜卑族的各位将领见此神勇,无不心服口服,纷纷尊称他为 “佛狸可汗”。
即位后的第二天,拓跋焘便前往太庙祭祖,当他看到父亲拓跋嗣的灵位前,供奉着慕容冲的断剑时,不禁怒从心头起,大声喝道:
“这逆贼虽已身死,但他的余孽之志仍未消散!朕发誓,定要踏平江南,以雪先皇的遗恨!”
登基刚满三日,拓跋焘便亲自率领铁骑巡视边境。
行至云中郡,眼前的景象让他怒火中烧,只见村落处处焦土,幸存的老弱百姓哭诉着:
“柔然大檀可汗带领骑兵,抢走了我们的牛羊,还杀害了众多青壮劳力。”
拓跋焘猛地抽出佩剑,怒声吼道:
“大檀这个无耻之徒,竟敢如此欺辱我北魏子民!昔日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深入大漠远征,今日我也定要生擒此贼,祭祀祖宗!”
泰常八年,拓跋焘召见太常卿崔浩,虚心向他请教破敌之策。
崔浩胸有成竹地进言:
“柔然是游牧民族,夏季在漠北放牧,冬季便迁至漠南。我们若能趁着他们冬季放牧时,派遣轻骑兵日夜兼程,突袭他们,定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拓跋焘觉得有理,当即率领三万精锐骑兵,携带二十日的粮草,穿越茫茫大漠。
大军行至白登山,恰好与柔然可汗大檀率领的六万骑兵相遇,一时间,尘沙漫天,遮天蔽日。
拓跋焘毫不畏惧,身先士卒,手持银枪,接连挑落三名敌将。魏军见状,士气大振,齐声高呼:“佛狸!佛狸!”
来源:马丽经典影视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