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非遗在说话:东昌葫芦雕刻,方寸之间刻万象!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9 20:25 1

摘要:2008年6月,东昌葫芦雕刻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东昌府区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葫芦艺术之乡”。

◆ ◆ ◆ ◆ ◆

在聊城众多的非遗项目里,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它就是东昌葫芦雕刻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01·葫芦里的文化密码}

葫芦与“福禄”谐音,寓意吉祥、多子多福,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好祈愿。

从实用器皿到艺术载体,葫芦在聊城的文化土壤中焕发新生

2008年6月,东昌葫芦雕刻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东昌府区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葫芦艺术之乡”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02·运河畔的艺术传奇}

据文献记载,聊城的葫芦雕刻约有6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经非常流行。明清时,依托京杭大运河漕运,东昌府区商贾云集,雕刻葫芦成为运河两岸重要商品,远销全国,繁盛一时。

对于具体制作而言,首先要有质地优良的葫芦。传说葫芦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我国的,重要的是从有记载开始,东昌府(即聊城的古称)就以盛产质量上乘的葫芦而闻名。

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土地肥沃、蜿蜒的马颊河水量充裕、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都是便于葫芦生长的有利因素。所以这里的葫芦表面光洁平滑、色泽优雅,肉质肥厚,非常适宜进行雕刻加工。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03·刀尖上的匠心独运}

东昌葫芦雕刻的匠人专挑大葫芦、亚腰葫芦和扁圆葫芦施展绝活。

用来雕刻的葫芦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上等葫芦”,选料精良,精工细刻,图案主要是人物、山水;二是“中等葫芦”,多刻花鸟、鱼虫、走兽;

三是“花葫芦”,大红底色上刀锋舞动,红底映着雪白刻痕,宛如红梅映雪,中国画的写意神韵全在这方寸之间,尽显粗犷之美。

东昌雕刻葫芦的制作基本上分三道工序:

① 刚摘的葫芦先泡个水浴,褪去青涩外衣,变身温润蜜蜡黄。

② 普通刻法只在表皮作画,东昌绝活却能玩转“镂空戏法”!剔除空白处后,古钱纹、如意纹变身透光花窗,让葫芦会“呼吸”,更添灵韵。

③ 秘制油灰膏如同神奇遮瑕笔,填满刻痕后轻轻一擦,留在图案凹槽的油灰会使图案更加清晰逼真,永不褪色。

从四大名著到民间传说,从历史风云到家长里短,小小葫芦堪称行走的连环画。尤其那些巴掌大的花葫芦,简直就是民间艺术快板——

◆ ◆ ◆ ◆ ◆

从四大名著到民间传说,从历史风云到家长里短,小小葫芦堪称行走的连环画。尤其那些巴掌大的花葫芦,简直就是民间艺术快板——刀锋起落间,穆桂英的盔缨、八仙的法器跃然而出,活灵活现惹人爱。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04·非遗的活态生命力}

目前聊城的葫芦雕刻在该产业中占有全国60%的惊人份额,更是每一位来到聊城的游客争相选购的伴手礼。大批雕刻爱好者投身这门工艺。同时,还成立了多个葫芦研究基地、葫芦工艺公司等,开发出成百上千个新品种。

每到葫芦丰收季,聊城都会举办葫芦节,搭建葫芦文化交流平台,不断深化葫芦文化产业的延伸,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都会不约而同,纷至沓来。

除了雕刻,还有烙画葫芦、押画葫芦、彩绘葫芦、漆绘葫芦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东昌葫芦的足迹不仅南到两广,北到黑龙江,还正在走向世界更多的角落。

这些承载着福禄绵长寓意的葫芦,就是匠人指尖绽放的艺术之花。

「东昌葫芦雕刻技艺」——当刀锋流转间,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葫芦形态的蜕变,更是一部自然与人文交响的诗篇,它见证着非遗技艺的温度如何在时光长河中流淌。

来源:东阿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