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9岁的梁雨桐,是重庆的一名自由撰稿人,长期在家工作,半个月不出门是常有的事,而为了寻求灵感、赶稿件,梁雨桐也习惯了昼夜颠倒的生活,并常靠咖啡提神和缓解头痛,喝得多了,一晚上能喝五六杯咖啡,在电脑前一坐也是十四五个小时,精神压力很大,在饮食方面也偏好饮食方面偏
39岁的梁雨桐,是重庆的一名自由撰稿人,长期在家工作,半个月不出门是常有的事,而为了寻求灵感、赶稿件,梁雨桐也习惯了昼夜颠倒的生活,并常靠咖啡提神和缓解头痛,喝得多了,一晚上能喝五六杯咖啡,在电脑前一坐也是十四五个小时,精神压力很大,在饮食方面也偏好饮食方面偏好辛辣重口味,爱吃火锅、麻辣烫等刺激性食物,却给自己的身体埋下了隐患。
2018年4月23日,梁雨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五个小时,绞尽脑汁的找灵感,注意力却越来越被下体的感受所转移,感觉到有些瘙痒和闷热,便起身走进了厕所,发现裤子上的白带更多了,而且还变得黏稠、泛黄,散发出淡淡的腥味,令她皱起了眉头,但也没有多想,以为是天气潮湿的原因,选择了勤换内裤,回到了电脑前写作,却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下腹坠胀,像是来月经前的小腹沉重感。
她揉了揉肚子,再次进了厕所查看情况,却发现月经并没有来,又算了算时间,月经竟推迟了八天,梁雨桐隐隐感到不对,但正临近截稿,梁雨桐并不想打断写作进度,就往裤兜里揣了止痛贴,想着熬过去就好。
时间很快来到5月17日,梁雨桐的灵感犹如泉涌,在键盘上飞速打字,却突然感到下腹钝痛,令她弯了弯腰,本想着无视,然而钝痛有时还放射到了腰后,像被一只闷钝的手悄悄攥着,梁雨桐并停了会敲键盘,用手捶了捶腹部,又按了按肚子,起身走到了饮水机前倒了杯热水喝,腹痛稍微好了点。
但重回到电脑前,痛感却又加剧了,而且感到腹胀,像是腹部深处隐隐涨开一个沉甸甸的团块,令她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断断续续坚持到凌晨三点,梁雨桐比以往提前躺到了床上休息。
真正让梁雨桐引起警觉的是在6月4日,腹痛反复,梁雨桐这半个月来都早早躺回了床上睡觉,但早上起床后却又感到下体湿冷不适,走进厕所一看,白带量异常多,颜色近乎黄绿,甚至夹杂着轻微的血丝,让她睁大了双眼,心生疑惑。
而又闻着白带异常散发出来的刺鼻臭味,梁雨桐的心里一咯噔,坐在马桶上停了十几秒,又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腹痛,像是子宫深处被拧了下,有什么东西要撑破似的,但经期已经过去5天,梁雨桐按着肚子,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多,而腹痛也在持续加重,冷汗很快打湿了她的全身,脸色煞白,双手都止不住的颤抖,并感到手指尖发麻,梁雨桐着急的喊了声丈夫,让丈夫送她去医院。
医生了解清楚她的症状情况后,安排她做了阴道镜检查和盆腔B超。阴道镜下可见,梁雨桐的宫颈表面多发透明囊泡,部分呈白色凸起;B超提示:宫颈局部低回声区,最大囊肿直径约1.2cm,内部回声透亮,边界清晰。随后进行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显示大量上皮细胞和中度炎性细胞浸润,pH值偏高。结合病史和体征,医生确诊她为宫颈纳布特囊肿伴轻度慢性宫颈炎。
医生一边将报告递给她,一边解释道:“囊肿是宫颈腺体分泌物排出受阻形成的,与你长期久坐、私处通风不良、内分泌紊乱和过度节食有关。”继而叮嘱梁雨桐:“先暂时避免夫妻生活,保持私密部位干燥透气,饮食清淡有营养。虽然目前是良性病变,但不能忽视炎症反复和免疫低下的风险。”
梁雨桐连连点头,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从医院回去的途中,就进店选购了几条透气性好的内裤,之后每天检查温水清洁,并将将工作时间限定在白天,不再熬夜赶稿,定时起身活动,减少了久坐。饮食方面既不再节食,也远离辛辣刺激的食物,吃得清淡,增加了高蛋白和新鲜蔬菜的摄入,意外却再次发生。
2019年 7月8日,梁雨桐发现经期变长了许多,痛感也加重了,从厕所出来又突然感到下体一抽一抽地痛,像有什么东西在子宫深处拉扯,捧着肚子躺到沙发上休息,都能感觉到下体在流血,令她的心里隐隐感到不安,猛地起身再次进了厕所,发现护垫的血色有些区别于经期时的情况,像是混着脓的褐色液体。
梁雨桐蹙着眉,思考着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同时摁着肚子走向了饮水机,打算倒杯温水喝,然而她觉得自己走得每一步,都能让腹部的钝痛加重一分,而且感到肚子里沉甸甸地坠着,让梁雨桐连水都不敢再多喝,返回到了沙发上坐下,坐下的那刻,竟又开始觉得身体发冷,冷汗沿着脊背渗出。梁雨桐又微微起身准备关掉空调,但上半身才往上抬,又是一阵突如其来的心慌和晕眩,梁雨桐闭着眼睛扶着头坐回到了沙发上。
没过多久,却又感到一股强烈的热流从体内涌出,紧接着下体一片湿冷,梁雨桐下意识低头一看,眼前的一幕令她的血色全无,裤子上竟然渗出了一大片血,并带着腥臭,梁雨桐惶恐的再次起身,心跳瞬间失控,整个人都开始发抖,但她往厕所的方向才走了两步,腹痛迅速蔓延到了腰部和大腿根,手扶向墙壁才没有倒下,但呼吸变得短促,手指尖也变得冰凉。
梁雨桐终于意识到这根本不是经期变长的情况,扶着墙艰难地挪到沙发坐下,心口阵阵发紧,靠着浅浅地吸气维持意识,拿出了手机,声音虚弱的拨打了急救电话。入院后,医生首先为她进行了TCT(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提示:梁雨桐的鳞状上皮高度病变(HSIL)。随后进行HPV分型检测,显示感染高危型HPV16型。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变程度,她接受了阴道镜检查,可见宫颈表面呈颗粒状,局部接触易出血。医生取样做了宫颈组织活检,最终确诊为宫颈浸润期鳞癌。
听到这个检查结果,梁雨桐瞬间瞪大了眼睛,再一次感觉到呼吸困难,声音发颤,不可置信的问道:“之前不就是宫颈囊肿吗?那不是良性的吗?我也没什么特别严重的症状,这一年来我都吃得很清淡啊,也没有再节过食、熬过夜,避免了久坐,怎么会癌化呢?”
医生听后也感到奇怪,梁雨桐在生活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调整,病情为什么还会恶化?医生皱着眉头,问了问梁雨桐的夫妻生活,与此同时,梁雨桐的丈夫在得到她进医院的消息后也赶了过来,并在看到她的检查报告后变了脸色,看了看医生,又看了看梁雨桐,他清楚梁雨桐的交际圈窄,身边没什么男性好友,这一年中与他也有过几次夫妻生活,顿时竖起了手指,发誓道:“我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你的事,一次都没有!”
梁雨桐对丈夫还是很信任的,知道他性格传统,并告诉医生:“我丈夫生活规律,从来不抽烟喝酒,我不可能是从他那感染了HPV。”
医生的眉头皱得更紧,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真相?医生再次翻看了梁雨桐的病历,并详细询问了她的睡眠、饮食和夫妻生活,梁雨桐一一回忆,脑子里想起来了一件被她忽视了事情,脸上顿时一阵红一阵白,眼睛躲闪,小声的说道:“难道是他……”
听梁雨桐讲完,医生深深地叹了口气,情绪复杂的说道:“太无知了啊,虽然HPV是一种通过X接触为主传播的病毒,但临床上,也有很多人像你一样,并非是通过X接触以及血液感染,却因忽视了这一件事情,才让HPV钻了空子啊!”
原来,梁雨桐想起来,她的丈夫和她都不曾做过HPV筛查,而男性感染后,往往无症状,不表现出任何异常,却可以长期携带病毒并传染他人。不过梁雨桐的丈夫这次做了HPV筛查,排除了携带病毒的可能。但梁雨桐因忽视了HPV筛查这一件事情,才使得病情恶化,最终确诊。
这其实也是许多女性在宫颈病变早期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宫颈囊肿本身是良性的,但一旦合并慢性炎症或局部上皮微损伤,就有可能成为病毒潜伏、复制的温床。而HPV感染在感染初期几乎没有任何不适,很多女性直到几年后,才在TCT或活检中看到“高度病变”几个字。
梁雨桐的问题不在于她不重视健康,而在于她误以为症状稳定=病情受控。而实际上,HPV是一种可能长期潜伏、持续感染而无症状的病毒,若没有主动去做分型检测,即使生活再干净、饮食再清淡,也有可能在免疫力低下或上皮微损伤的某个节点悄然进入宫颈上皮组织,引发病变。
更关键的是,她此前的宫颈囊肿虽然不大,却遮蔽了局部视野,让一些早期的病灶没能在肉眼下及时显现。这种“囊肿覆盖型病变”在临床并不少见,是宫颈癌筛查中容易漏诊的一个盲点。
医生最后说:“我们不否认你做得很好,但你忽视了对病因最本质的判断——HPV的动态监测。”
宫颈癌并不都是“放纵”的产物,它可以在一个自律、洁净、有良好婚姻关系的女性身上悄然发展。它不会被清淡饮食吓退,不会因规律作息而打退堂鼓。它唯一怕的,是筛查。
梁雨桐后悔地低下头,说她以为只要囊肿不大、没痛、没血、就算平安了。她不知道,病毒可以在身体“毫无察觉”的时候,已经在细胞深处悄悄布好下一步计划。
这一次,她学会了:预防,不只是对已知症状的管理,而是对可能潜藏的风险的主动出击。一个小小的HPV筛查,或许就是她当初与癌症之间,唯一的距离。
参考资料:
[1]黄祺.中国HPV疾病预防,迈入“男女共防”新阶段[J].新民周刊,2025,(15):16-19.
[2]张晓霞.HPV感染的误区解析与科学认知[N].甘肃科技报,2024-12-27(006).
[3]郭丽宁,杨杰.怎样对付宫颈囊肿[J].家庭生活指南,2024,40(12):50-51.
(《18年,重庆女子查出宫颈囊肿,清淡饮食1年后癌化,主任:太无知》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唐医生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