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7岁的相声大师李伯祥,“自降身份”收了四个大老板做徒弟;78岁的侯耀华“不顾师门”,想要代替已逝的父亲侯宝林收徒;63岁沉迷直播的杨议更是不得了,直接开了个收徒宴“自立门户”……
文|鹤尾
编辑|司徒夜
内娱最近的“大瓜”可真不少。
李凯馨的“录音门”让《赴山海》剧组集体静音;
黄杨钿甜的“天价耳环”让娱乐圈的二代三代们“人人自危”。
而就在内娱乱成一锅粥的时候,无人在意的角落里,相声圈也乱了!
87岁的相声大师李伯祥,“自降身份”收了四个大老板做徒弟;
78岁的侯耀华“不顾师门”,想要代替已逝的父亲侯宝林收徒;
63岁沉迷直播的杨议更是不得了,直接开了个收徒宴“自立门户”……
这三位加起来228岁的老艺术家,硬是把相声江湖搅得比娱乐圈还热闹。
都说“相声门里规矩大”,如今这规矩怎么碎得比德云社的折扇还利索?
难道说相声的传承秘诀,真应了那句老话——“只要脸皮厚,规矩随我走”?
在相声江湖里,李伯祥本该是镇山太岁般的存在。
其父李洁尘师承焦少海,师父赵佩茹更是“相声八德”焦德海的关门弟子。
这位被称作“李快嘴”的老先生,当年在天津卫撂地演出时,嘴皮子利索得能追上子弹头列车。
可如今这位泰斗级人物,竟在耄耋之年做出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举动。
2025 年 3 月 9 日,年近九十的李伯祥在一家豪华酒店举行了收徒仪式。
李伯祥的收徒仪式,严格遵循传统摆知古礼:
引师魏文亮、保师刘国器、代师许秀林三位名家端坐主位,四位新徒先向引、保、代三师鞠躬献花,继而向李伯祥夫妇行叩首大礼,师徒互赠象征传承的折扇与醒木。
按理说,这样的仪式无可挑剔,但问题在于这四位徒弟的身份。
四位新徒全都不是相声从业者,甚至是与曲艺行业毫无关联。
他们一个是美协会员,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总经理,一个是律师。
拜师宴上,四个人西装革履往那一站,不像来拜师,倒像是来谈并购案的。
收四个这样的社会人士做徒弟,不少人质疑起了李伯祥的动机。
有人觉得他“自降身份”,有人觉得他“败坏师门”,总之没一句好话。
本以为李伯祥的操作已经够“过分”了,没想到还有人比他更过分。
说起相声界有名有姓的家族,必然绕不开侯家。
侯家最有名的,当属相声大师侯宝林。
侯宝林当年牛到什么程度呢?
毛主席亲自提名他为人大代表,周总理与他同场开会;
当过北大教授,上过央视春晚,就连美国政府都曾为他颁发过“终身成就奖”……
可以说,有了侯宝林,才有了如今的侯家。
侯宝林一生结过3次婚,生过7个孩子,最争气的一个孩子是和三婚妻子王雅兰生下的侯耀文。
侯耀文12岁登台说相声,17岁和石富宽组成搭档,不到30岁已经在国内小有名气。
按理说这样能够“继承衣钵”的“好苗子”,应该深受侯宝林重视才是。
但现实是,侯宝林并不想让他走自己的老路。
刚开始,侯耀文一心想要拜侯宝林的老搭档常宝华为师。
常宝华也想收这个徒弟,但奈何侯宝林不松口,他只能悻悻作罢。
本以为侯耀文拜师这件事情就要没着落了,没想到侯宝林临走前给儿子找了个“名师”。
侯宝林临终之前,紧急召见了李伯祥。
前面说过,李伯祥师从“通天教主”赵佩茹,是赵佩茹门下的大弟子。
侯宝林此次叫他前来,就是希望由他拉侯耀文进门,拜到赵佩茹门下。
侯耀文有能力有名气还有背景,李伯祥自然乐意为之。
这桩“拜师”,也就成了相声界的一桩美谈。
后来侯宝林、侯耀文相继离世,留下了一群茫然无措的“侯门子弟”。
向来对相声没什么兴趣的侯耀华一看这情况,自觉要撑起门楣。
于是2009年,侯耀华大摆宴席,拜了父亲曾经的老搭档、弟弟曾经中意的师父——常宝华为师。
当时一群相声界大佬齐聚拜师宴,阵仗之大让人过目难忘。
当年拜师,侯耀华宣称要继承父亲的衣钵,振兴侯派相声。
然而,几十年过去,侯耀华似乎忘了自己的初心。
2025 年 5 月,侯耀华在直播中宣称要 “代父收徒”,将杨议收到侯宝林门下。
这一行为引发了相声界的轩然大波。
因为按照相声界的规矩,“代收徒”一般是由门派内的大弟子或德高望重的传人来执行。
而侯耀华虽是侯宝林儿子,却并非侯宝林的正式弟子,他师从常宝华,属于别门派的弟子,根本没有资格“代父收徒”。
侯耀华的行为遭到了相声界的一致反对。
有同行直言,这是“胡闹”,是对师门规矩的践踏。
但侯耀华似乎铁了心要 “代父收徒”。
杨议那边,甚至放话要大办“拜师宴”。
杨议是杨少华的儿子,出身相声世家,但他的师承一直存在争议。
杨少华当年拜师郭荣启,只是口盟,没有摆枝,因此杨少华的师承一直不被相声界完全认可。
杨议子承父业,说相声、拍电视剧,也算小有名气,但始终没有正式的师承。
为了获得相声界的认可,他曾多次试图拜入侯宝林门下。
2025 年 4 月 10 日,在侯耀华的安排下,杨议在侯宝林画像前完成了拜师的关键步骤:
宣读了拜师帖,并向侯宝林的画像行跪拜礼。
然而,在5月18日的宴席上,杨议却突然反转,宣称自己“不配成为侯大师的徒弟”。
不仅如此,他还宣布要自立门户,成立“杨门相声”。
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自立门户?真是乱来!
杨议虽然背景雄厚,但他从德行到能力,哪个够格开山立派?
再说,他收了徒弟之后用来干嘛呢?教人家直播带货吗?
但不管别人愿不愿意,杨议自立门户这事儿,最后还是成了。
当然,他这个收徒仪式跟当年侯耀华的拜师仪式完全没得比,说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都不为过。
首先,出席嘉宾没得比。
侯耀华当年的拜师宴,来的都有谁呢?
师承相声大师刘宝瑞的唐杰忠、师承曲艺大家高凤山的石富宽、师承相声大师朱相臣和侯宝林的师胜杰、师承相声名家罗荣寿的李国盛、师承相声名家赵振铎的李金斗……
再看看杨议的收徒宴都来了谁:
杨议的父亲杨少华,杨议的大哥杨威,杨威的儿子杨化然。
除此之外,就是天津本地几位同行,以及西安的衡小珍。
再多的,就没有了。
北京那几位名头响的大碗,是一个也没来。
其次,排场没得比。
侯耀华当年的拜师宴,办在了北京昆仑饭店的二楼宴会厅。
据说耗资了18万,整整25个圆桌坐满了有头有脸的人物。
甚至连媒体记者都来了一大堆,全程举着相机拍摄记录。
再看杨议的收徒宴。
席面摆了几桌不知道,但桌上的菜色实在有点寒碜。
开席都大半天了,桌上只上了几道凉菜,几双筷子夹来夹去不是芹菜就是拌海蜇,看得人难受。
至于什么媒体记者更是想都不要想,到场的唯一一个“媒体”,还是杨议的直播间。
这也算是变相地进行“报道”了。
最后,风评没得比。
侯耀华当年拜师,虽说因为大弟子这个名头跟牛群闹了点不愉快,但总体来说还算是一桩美谈。
当时圈内外人士也是支持赞扬的居多。
而杨议这个收徒,不管是同行还是观众,都在不留情面地骂。
只是可怜了杨少华老爷子,一把年纪了还要颤颤巍巍过来给儿子坐镇,真是不容易。
看着相声圈的“三老闹剧”,倒让人想起郭德纲早年说的:
“这行当里,有真本事的在园子里,没本事的在镜头里。”
如今杨议的自立门户,像是给这个行当撕开道口子——往后是不是会冒出“直播派”“短视频门”?
被逐出师门的曹云金怕是要连夜注册“听云轩”商标。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时代在变,相声也需要创新。
杨议尝试将相声与直播结合,或许能为相声带来新的观众群体。
但创新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连师承这一最基本的规矩都被破坏,相声还能称之为相声吗?
说到底,相声传承从来不是靠磕几个头、摆几桌酒,而是靠扎实的功底和对艺术的敬畏之心。
如果杨议真的有德行有能力,他自立门户也没人会说什么。
只要他未来能教出几个有能耐的子孙,那百年之后,他自然是德高望重的“开山鼻祖”。
但问题是,他有吗?
他的 “杨门相声”,是真的在传承相声艺术,还是只是一场博眼球的闹剧?
部分参考资料:
1.相声名家李伯祥再开山门,青年才俊拜入师门薪火相传.北方网
2.侯耀华摆25桌拜师常宝华,师傅叮嘱“吃一堑长一智”.京华时报
来源:司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