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清时期,山东半岛被称为“登莱”,这里面的“登”指的是登州府,“莱”指的是莱州府,登州府现在在“闯关东”的后裔当中仍然广为人知,但是莱州府除了掖县(莱州市以前的称呼)以外了解的人比较少,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存在了五百多年的莱州府。
明清时期,山东半岛被称为“登莱”,这里面的“登”指的是登州府,“莱”指的是莱州府,登州府现在在“闯关东”的后裔当中仍然广为人知,但是莱州府除了掖县(莱州市以前的称呼)以外了解的人比较少,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存在了五百多年的莱州府。
莱州名称的出现。莱州第一次作为地名登上历史舞台是在隋朝,585年,隋文帝改光州为莱州,治所在掖县,后期莱州虽然在短暂的时间又改为东莱郡,但一直到元代,莱州都保持着“州”的区划级别,而登州在唐朝时期才作为行政区域出现。
莱州府的设置。1368年,莱州由州正式升级为府,明代山东有青州、莱州、登州、东昌、兖州和济南六府,因为青州府、莱州府和登州府位于山东东部,所以被称为东三府。莱州府在升级为府之后一度又降为州,1376年,再度升为府,一直延续到清末。
莱州府的辖区。莱州府在明清大部分时间里的辖区被称为“莱郡七属”,区域横跨胶莱河两岸,包括两州五县,两州是指平度州和胶州,五县是指潍县、掖县、昌邑县、高密县和即墨县,涉及现在的潍坊、青岛和烟台三个地级市,所辖面积比较大。现在潍坊的部分区域因为当时属于莱州府,被纳入广义的胶东半岛概念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莱州府在明代时期也设置了卫所,比如浮山所、灵山卫等,但是在裁撤卫所时,并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撤卫设所。1904年(光绪三十年),莱州府辖区进行了调整,下辖的胶州、高密县和即墨县被从莱州府划出,成立“胶州直隶州”,直接属于山东布政使司管辖,莱州府的面积几乎缩小了一半。民国初期,袁世凯推行“废府存县”政策,莱州府这个名称消失在了历史长河当中。
即墨县衙
莱州府对后世的影响。莱州府原先所辖区域现在分属三个市,烟台分得的区域最小,仅分得了掖县,但是却是莱州府的政府驻地,1983年,掖县撤县设市,正式更名为莱州市,也算是对于莱州府的传承了。青岛分得平度、胶州和即墨,平度是山东面积最大的县(市),即墨县成了即墨区,长期与胶州争夺青岛GDP的第二把交椅。潍坊分得了昌邑、高密和潍县,也都是全国百强县的常客。
来源:深山静观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