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毫无疑问,阳姓是一个罕见姓氏,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阳姓人口也仅仅只有约67万。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阳姓之人的概率还是非常低的。
中华姓氏体系,重新定义中华姓氏
万姓统谱之阳姓统谱
01
在中华姓氏当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姓氏。
比如姓阳的。
还有姓阴的。
嘿!阴阳竟然都是姓,你说奇妙不奇妙?
毫无疑问,阳姓是一个罕见姓氏,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阳姓人口也仅仅只有约67万。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阳姓之人的概率还是非常低的。
问题在于,
“阳”这个姓到底从何而来呢?
为什么会有人以“阳”为姓呢?
阳姓,是不是和太阳有关呢?
现在,根据“中华姓氏体系”,以及考古发现的3000多年前的神秘图腾,再结合典籍的记载,终于彻底破解了阳姓起源的真相!
原来,阳姓竟然如此古老、如此高贵!
原来,阳姓竟然是4000年前大禹建立夏朝的见证者!
02
在我的“中华姓氏体系”之前,对阳姓起源的认识是怎样的呢?
普遍认为,阳姓起源于周朝。
1、东周时周景王姬贵封其少子樊于阳邑(河南济源),世称阳樊。后为避周乱奔燕,遂以原封邑阳邑的“阳”为姓。
2、春秋时晋国太傅阳处父被封在阳邑(山西东阳),其后裔子孙有很多人都以阳处父封邑名称为姓氏,因此称阳氏。
3、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大夫叫阳虎,阳虎的后裔子孙有一些人以“阳虎”为氏,称阳虎氏,阳货氏,简称阳氏。
4、春秋时楚国令尹子瑕被封在襄水之阳(湖北襄阳),号称阳匄,其后裔子孙有些人就称襄阳氏,简称阳氏。
5、周朝时,齐国附近有一个叫阳国的小国,后来阳国被齐桓公灭掉,原来的阳国遗民就以国号为氏,称阳氏(《姓考》)。
等等。
这些说法对不对呢?
满分100分,只得了5分。
因为,这是非常典型的“误把支流当源头”!
如果说阳姓是一条姓氏河,以上这些不过是到了周朝才汇入的几条支流而已,根本就不是源头。
问题是,阳姓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呢?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第一定律,阳姓源自阳族。
阳族,是一个以“阳”为图腾的古老部落。
我们知道,“日”是太阳,“阳”是什么呢?
“阳”是一个带台阶的土丘或土山,旁边一个“昜”。
可以理解成,太阳从带台阶的土丘或土山上升起,或者在带台阶的土丘或土山上祭拜太阳。
所以,难道这个带台阶的土丘或土山是太阳之丘?
或者太阳金字塔?
而阳族又是昜族的一个分支。
从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来看,殷商时期,昜国(昜方)大概位于现在的山西中南部,和周朝的杨国位置相近。
昜国首领称昜伯,曾多次随同商王征伐,昜国也曾被工族(工方)攻打。
此外,昜国还经常向商王进献龟板、白牛等,其境内还有牧场。
事实上,昜族有很多分支。
比如杨,是林边的昜族。
比如汤,是水边的昜族。
等等。
而这些与太阳崇拜有关的古族,都属于“高阳之族”,是黄帝的重孙高阳颛顼的后裔,正如屈原所说,是“帝高阳之苗裔兮”!
阳族呢?
也分成了很多分支,他们的居地有:
河南省:
阳城,阳翟,阳夏,阳邑(阳樊)
山西省:
平阳,阳邑(东阳)
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阳城!
阳城为什么叫阳城?
因为它就是阳族的城邑!
而阳城,和大禹竟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那就是:
禹都阳城!
没错,4000年前大禹竟然就是在阳城建都!
“禹都阳城”的记载见于《世本》和今本《竹书纪年》。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是“禹居阳城”。
另外,《孟子》还有这样的记载:
“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
这说明什么?
4000多年前,生活在阳城的阳族之人竟然就是大禹建立夏朝的见证者!
03
从族姓时代(秦朝以前)到众姓时代(秦朝以后),阳族和阳氏之人纷纷以“阳”为姓。但阳姓人口却一直不多,历史名人自然也不多。
主要人物有:
阳处父(?—前621年),春秋时晋国大夫。
阳货,名虎,字货,春秋时鲁国人。
阳雍伯:汉朝人。
北魏文学家阳尼。
阳尼的子侄阳介、阳荆、阳鸣鹄、阳季智,阳尼的孙子及从孙阳藻、阳乘庆、阳休之、阳弼等。
阳尼这一家子,基本上都是文武双全。
阳峤:唐代国子祭酒。
唐朝人阳城(人名)。
北宋学者阳孝本。
等等。
这就是阳姓的真正起源!
这就是中华姓氏体系万姓统谱之阳姓统谱!
来源:西安王历史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