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闻宣传是展示人大工作的“窗口”,更是连接群众的“桥梁”。今年以来,汉阴县人大常委会打出一套宣传“组合拳”,通过创新机制、队伍建设、示范引领等六大举措,让人大声音传得更远、更响。
新闻宣传是展示人大工作的“窗口”,更是连接群众的“桥梁”。今年以来,汉阴县人大常委会打出一套宣传“组合拳”,通过创新机制、队伍建设、示范引领等六大举措,让人大声音传得更远、更响。
该县人大机关将宣传工作纳入“硬指标”,通过修订奖励制度,对优质稿件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双重“加持”,让写稿积极性直线攀升。同时,实行季度通报制,定期晾晒“成绩单”,并配套印发季度宣传导引,明确阶段重点、选题方向,为通讯员装上“导航仪”,确保宣传工作始终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这种“制度激励+精准导航”的机制,让新闻宣传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有效激发了创作活力。
师徒结对,培育宣传“生力军”
“传帮带”在汉阴人大不是口号,而是生动实践。采取“1+1”师徒结对培养模式,由6名经验丰富的“老笔杆”与11位年轻干部结成对子,从选题策划、实地采访到文字打磨,全程悉心指导。定期开展师徒笔会、稿件评比,搭建起切磋交流的平台,让宣传“新兵”快速成长为“行家里手”,为宣传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领导示范,点燃全员“写作热”
从常委会领导到委办负责人,都化身“宣传尖兵”。他们不仅带头撰写稿件,还主动给年轻干部“派任务”“教方法”。“上次主任带着我们策划代表履职故事,从选题到采访,手把手指导,让我学到不少。”新入职的小张对此感触颇深。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在机关内掀起了一股“人人动笔、个个参与”的宣传热潮,让人大工作的亮点及时“跃然纸上”。
内外联动,奏响宣传“大合唱”
打破宣传“壁垒”,构建“一网一微”多平台传播矩阵,搭建沉浸式履职展示平台。对内,与各镇人大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推广基层人大工作的特色亮点和创新举措。对外,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打造以“展播代表风采 讲好人大故事”为核心定位的《民声》主题栏目,已播出代表履职故事7期,进一步树立了各级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新形象。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凝聚起宣传工作的强大合力,让人大故事走进千家万户。
典型引路,树起代表“风向标”
在汉阴,优秀人大代表的事迹正在成为宣传“金名片”。无论是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致富带头人”,还是奔走一线为民解忧的“贴心人”,他们的故事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传播。“看了宋代表带领乡亲种猕猴桃的报道,我们对产业发展更有信心了!”一位村民这样说。通过宣传代表履职风采,不仅激发了代表们的履职热情,更让群众直观感受到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有效提升了人大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精准导航,印发季度“路线图”
每季度初,汉阴县人大都会精心编制宣传导引,围绕当前重点工作,明确宣传方向、选题建议和写作要点。这份“路线图”涵盖监督工作动态、代表履职亮点、法治宣传重点等内容,为通讯员提供清晰指引。有了这份导引,大家创作更有方向,宣传更有针对性,确保人大宣传工作始终紧跟中心、服务大局。
从机制创新到人才培养,从联动协作到典型引领,汉阴县人大的宣传实践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策划、从单打独斗到全员参与、从内部循环到社会传播的转变,正在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动实践“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陕西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