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省博物馆是云南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作为云南省的文化重地,这里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前来参观。作为一座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拥有23万余件藏品,包括青铜、陶瓷,还有书画、工艺品、化石等,这里存放了千万年来云南这块神奇土地的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云南省博物馆是云南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作为云南省的文化重地,这里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前来参观。作为一座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拥有23万余件藏品,包括青铜、陶瓷,还有书画、工艺品、化石等,这里存放了千万年来云南这块神奇土地的文明与痕迹。
近年来,云南省博物馆积极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利用新手段、新技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藏品管理、文物保护、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等各方面不断完善,努力建设符合当前社会进步需求的现代化新型博物馆。
数字展厅:打破时空限制的“掌上博物馆”。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云南省博物馆积极持续推动“数字展厅”建设,努力将厚重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灵活便捷、触手可及的数字体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云南省博物馆充分依托馆藏特色资源,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从展览内容的数字重构到传播渠道的拓展,从技术手段的融合应用到服务模式的创新优化,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数字时代特征的“数字展厅”。博物馆通过高精度文物三维扫描、三维模型数据处理等技术,构建了数字文物数据库,使大量珍贵文物资源能够以高质量图像和互动形式在网上再现,不仅实现了对脆弱文物的有效保护,也拓展了其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VR沉浸式探索体验展:穿越古今的沉浸式剧场。云南省博物馆一楼设立的VR沉浸式探索体验展是近年来推动文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展览展示方式与观众体验路径的一次多维度革新。在传统展陈模式之外,该展厅借助基于位置的虚拟现实技术(LBVR),成功打造了一个虚实融合、自由探索的“沉浸式剧场”。观众在进入展区、佩戴专属头显设备后,就像步入一个与现实交错的虚拟世界之中,展开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索之旅。展览在技术上采用先进的双目12K超高清显示系统,带来细节丰富、色彩绚丽的视觉冲击,全面提升了沉浸感与代入感;同时,结合高效的场地利用率管理技术,能够实现在同一空间并行支持多沉浸式探索展内容播放,观众可依据自身兴趣选择不同体验路径,享受个性化的文化旅程。目前展厅内已上线的《登月奇旅》与《爱丽丝梦游仙境》 两个沉浸式探索展,分别构建出科幻世界和童话故事两个迥然不同的沉浸式幻想世界。此外,基于古滇文物题材打造的《探秘古滇》VR大空间探索体验展也在紧锣密鼓地制作当中,2000年前的神秘古滇国将在虚拟世界中再现光彩,届时观众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亲身感受独具云南特色的古滇青铜文明。
AR眼镜智慧导览:文物“活起来”的奇妙旅程。当观众佩戴上云南省博物馆提供的AR智慧导览眼镜,进入特定展区后,便犹如跨入另一个维度:展柜中静止的文物突然“活”了过来,层层叠加的数字信息在眼前浮现。馆内的AR眼镜内置离线AI语音识别引擎,支持观众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唤出文物解读、启动场景切换或调控多媒体展示,例如说出“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即可看到文物的全息演示以及权威解说;或在念及“三叶虫化石”时,周围空间即刻被虚拟“古生物海洋”所环绕,巨大的奇虾、众多的三叶虫扑面而来……凭借AR智慧导览体系,云南省博物馆在观众体验上实现了从“静态观览”到“动态参与”的质变,努力实现“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走进历史”的美好愿景。
数字文创:“实物+数字”让文物故事触手可及。走进云南省博物馆的数字文创商店,看似寻常的商品暗藏玄机。一枚印有牛虎铜案的书签,通过“数字云博”小程序扫描后,战国时期的青铜重器便以三维形态跃然屏上。观众可360度旋转或放大观察文物各角度细节,了解文物背后的象征意义和历史故事。
目前,云南省博物馆已推出一系列融合VR互动内容的数字文创商品,涵盖定制刻字纪念章、金属书签、文物图案贴纸、明信片、儿童填色画册等多种形式。这一创新模式的背后,是云南省博物馆数字化研发团队与学术研究团队的协同合作。从文物高清采集、三维建模、语音脚本编写,到用户交互路径设计,云南省博物馆始终坚持以学术精神打底、以观众体验为核心,使数字技术真正成为文化内容表达的工具。
新技术与新媒体: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述古老文明。在AI赋能内容创作方面,云南省博物馆在临展“再见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期间推出了面向青少年的科普系列视频《驼驼和豹豹的印加小课堂》。该系列以博物馆自主研发的卡通IP“驼驼”和“豹豹”为核心角色,结合AI语音合成与AI动画生成技术,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述秘鲁安第斯特色文化。与此同时,动作捕捉与三维建模技术的引入,极大丰富了博物馆的宣传表达手段。云南省博物馆通过动作捕捉技术捕捉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并将数据与西汉四人舞俑的3D文物信息相结合。经过动画渲染与场景设计,这些原本凝固于历史中的器物,如今能在屏幕中随音乐起舞,演绎融合民族舞蹈与文物形象的文化大片。
云南省博物馆在推动AI与数字影像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并未一味追求“技术炫技”,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史为基”的价值取向。在一系列“看得懂、愿意看、记得住”的内容呈现中,观众逐步建立起对本土历史文化的感知路径与情感联结,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公众理解历史、体验文化、共建记忆的重要场域。(詹伟 叶之声)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