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吹风会。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涛、市科技局副局长赵莉晓、市政务服务办副主任张峻出席,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5月1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吹风会。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涛、市科技局副局长赵莉晓、市政务服务办副主任张峻出席,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刘涛介绍: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断夯实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根基。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自2023年出台《天津市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措施》以来,围绕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扎实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天津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进一步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们会同市政务服务办、市科技局、市金融局、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
《意见》在起草的过程中,全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围绕各自领域提出务实举措,反复讨论修改;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亲自指导,多次提出修改意见;为进一步听取经营主体建议,《意见》通过市委、市政府会议审议后,在3月25日召开的天津市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泛征求了800余家参会企业、相关部门、行业商协会建议,对大家提出的建议我们认真梳理、积极采纳,又进行了修改完善。
《意见》围绕营造六个方面,提出21条具体举措。
一是营造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优化投资环境,支持国有企业依法自主经营,推动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强化应用场景供给,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在发展中加强对接合作,共创共建共享更多应用场景。
二是营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制定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引导创投资本加大科创投资力度,制定促进创投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向科创型企业。
三是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推动制定天津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制定天津市专利促进条例,加大对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优化行政执法和监管模式,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建立健全有效遏制涉企乱收费和不当增加企业负担长效机制。
四是营造优质顺畅的要素环境。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支持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加大人才要素引育力度,帮助企业延揽优秀人才。强化金融要素支撑,推动金融与全产业链深度协同,用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资产证券化(ABS)等融资工具为经营主体赋能。深化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发挥物流要素优势。提升能源要素保障能力。
五是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强化政策供给、兑现和评估,为企业量身定制适配政策、精准推送,扩大涉企政策免申即享范围,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惠企政策的协同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打造“基础事项+专项服务+延伸服务”政务服务体系。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用好国家和我市服务企业平台,切实解决各类企业问题诉求。
六是营造诚实守诺的社会环境。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强化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总枢纽”功能,深入推广“信易贷”服务,深化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畅通各级党政部门与各类经营主体常态化沟通渠道,创新企业家服务模式。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新创业、回报社会的新典范。
《意见》最后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强化政策措施的督促落实。健全地区、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商联和行业协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宣传,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和“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社会氛围。
赵莉晓介绍:
市科技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在科研攻关、科技金融、科创服务等方面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一是政策“驱动”。近年来,修订了《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条例》和《天津市科普条例》,出台《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和《天津市促进天开高教科创园发展条例》,研究制定了天开园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18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为优化创新环境提供了法治保障和政策支持。
二是项目“带动”。设立科企专项发展资金,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近5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5亿元,补助企业1.04万家(次);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合成生物、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19个重点领域104个重点方向常态化征集科技项目需求,近三年累计投入市财政资金10.47亿元,带动企业资金投入70.1亿元,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三是基金“撬动”。紧扣科技创新全链条,设立市级天使母基金、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天开九安海河海棠基金三只科创母基金,设立科创子基金29只,基金规模106.3亿元,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我市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四是服务“联动”。聚焦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流园区建设,推动实现企业开办、税务、人社、政务服务等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引入启迪之星、执信等国内知名孵化机构、概念验证和小试中试平台等各类科创服务机构174家,聚集金融机构179家,推动29家银行开发“天开贷”等170余个特色产品,开展天开大讲堂、创新创业大赛等天开系列品牌活动,为科技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全面贯彻落实新出台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和市委《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着力优化创新环境,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出台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及系列实施细则,强化政策宣传解读,推动落实落地,助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碳科技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企业牵头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三是加强全生命周期基金群建设。加强与头部机构、龙头企业对接合作,丰富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体系。同时,与海河产业基金接续发力,丰富完善“天使+创投+产业+并购”全周期资本接续基金群,全面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四是持续打造天开园科创服务生态。加强政策宣贯力度,扩大政策覆盖面和知晓度。加强概念验证、检验检测等科创服务机构引育,建立融资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强化天开科创专板建设,持续挖掘产业细分领域早期项目资源,形成“项目引领、资本跟进”的良性循环。
张峻介绍:
近年来,天津市政务服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业务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集成“一门一窗一网一线”服务,推动我市政务服务体系向集约、高效、多元化转型,政务服务全面提质增效,营商环境日益改善。
(一)坚持“一份清单”标准化管理。按照年度版本发布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依托我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库,加强全事项、全要素、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逐步打造全市统筹、分级负责、事项统一、权责一致、边界清晰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体系。
(二)推行“一门一窗”规范化服务。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市级部门政务服务处+区级政府行政审批局”模式,目前已形成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牵引,以16个区、5个功能区政务服务中心为主体,以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础、社区(村)便民服务站为延伸的“三级中心、四级服务”体系。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实施综合窗口改革以来,90%以上事项实现综合窗口“一窗”服务。
(三)提升优化“一网通办”便利化水平。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以“政务一网通”平台为枢纽,形成以天津网上办事大厅、“津心办”App为入口,以“政务一网通”平台和各部门业务系统为主体,以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系统为支撑的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024年,全市累计汇聚办件9097万件,“网上办”“一次办”事项可办率分别为93.79%、98.20%,实办率均超过90%。
下一步,我们将从追求事项减少、时限压缩的改革思路转化到追求企业群众办事体验的用户思维上,以“四办”为抓手、以智能化为手段,推动政务服务向专业化、精准化、实效化、增值化方向发展,因地制宜地推进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政务服务效能和质量“双提升”。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