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谁还没跟AI打过交道?问天气、查资料,AI随叫随到,面对这个我们创造出来的新工具,人类正越来越享受当造物主的感觉。
现在谁还没跟AI打过交道?问天气、查资料,AI随叫随到,面对这个我们创造出来的新工具,人类正越来越享受当造物主的感觉。
但两百年前,玛丽·雪莱就给这种“得意”泼过冷水。她笔下的弗兰肯斯坦,和现在沉迷造AI的我们如出一辙,以科学的名义,制造出了新的“生命”。
但扮演上帝,终究要付出代价——比如来自造物的反噬。
作为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从来不是要描写 “怪物” 的恐怖。创造者如果只是执着于 “造出生命”,却不愿用心引导、教它明辨善恶,再善意的初衷,也终将酿成灾难。
《弗兰肯斯坦》
Frankenstein
今年吉尔莫·德尔·托罗(观众称其为“陀螺”)的新版《弗兰肯斯坦》,再次将这部小说搬上银幕,而这一次改编却极具争议,有人诟病其削弱了原著的批判力度,也有人盛赞它首次让“怪物”拥有了完整的成长弧光。
导演独特的美学风格,以及他一贯对“怪物”的温情,使这部电影成为下半年最受观众期待的作品之一。
01
人类能战胜死亡吗?
故事的序幕,在地球最北端的冰封海域缓缓拉开。
一艘丹麦探险船被困于冰雪之中,船员们在冰面上发现了一个身受重伤的男人。他自称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奥斯卡·伊萨克 饰),此时已经面容憔悴,奄奄一息。
更令人惊恐的是,随着维克多的登船,一个非人之物也紧随其后,那是一个高大、恐怖却又充满力量的“怪物”(雅各布·艾洛蒂 饰)。
普通子弹伤不了他分毫,只有猛烈的爆炸才将其暂时沉入海底。
弥留之际,维克多向船长坦白,这个“怪物”正是他的手笔,并开始讲述那段尘封的往事。
维克多的童年是不幸的,医生父亲的皮鞭和难产去世的母亲,都让他难以忘怀。在母亲的葬礼上,年幼的维克多摸着冰冷的棺材,第一次萌生了“战胜死亡”的念头。
父亲离世后,维克多踏上漫长的求学之路。多年后,在一场学术会议上,他展示了令尸体短暂“复活”的研究成果,这立刻引起了台下军 火 商哈兰德(克里斯托弗·瓦尔兹 饰)的注意。
这个身患绝症的老狐狸,决定全力资助维克多的研究,实则觊觎其“起死回生”的技术。
02
造物与毁灭的开始
一座偏远的古堡被改造成弗兰肯斯坦的秘密实验室,克里米亚战争中阵亡者的尸体被源源不断的运来,维克多每日都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
古堡中并非只有维克多一人,弟弟威廉(菲利克斯·卡默雷尔 饰)与威廉的未婚妻伊丽莎白(米娅·高斯 饰)的到来,为这座阴森的古堡注入了一丝活力,也与维克多形成了某种微妙的羁绊。
维克多对伊丽莎白暗生情愫,这份情感即使未得到回应,也丝毫未动摇他“战胜死亡”的野心。
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维克多在楼顶架设好引雷装置,猛地拉下电闸,雷电劈中古堡尖顶,电流顺着铜线进入实验室。仪器迸溅出刺眼的火花,场面颇为壮观,然而,预想中的奇迹并未发生。
就在维克多认定实验失败的次日清晨,一具“复活的尸体”竟然站在他的床边。
实验成功了!
但喜悦转瞬即逝,维克多很快意识到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并不是什么“杰作”,而只是一个 “怪物”。
03
从相爱相杀到世纪大和解
“怪物”的丑陋和笨拙,让维克多很不满意,更让他烦躁的是,这怪物只会反复呼喊“维克多”,再无其他词汇出口。
维克多好像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将自己新生的“孩子”用铁链锁在地下室。
最终,维克多选择用一把火毁掉实验室,妄图掩埋自己的“罪孽”。然而“怪物”拥有不死之身,在阵阵爆炸声中逃出生天。
影片的高潮,发生在威廉与伊丽莎白的婚礼之夜。“怪物”闯入,向维克多提出了最后的请求:为他再造一个女性伴侣,使他不再孤独。
维克多的断然拒绝,点燃了悲剧的导火索。在混乱中,本想射 杀“怪物”的维克多,却失手杀 死 了伊丽莎白。
就这样,维克多与“怪物”的仇恨进一步升级,两人陷入不死不休的追 杀。
维克多寄望于炸药终结一切,却反被波及身受重伤——这便回到了电影的开篇。
维克多在对怪物的追杀中耗尽了生命。临死前,他向自己的“孩子”道歉,承认了自己的残忍与过错。“怪物”亲吻了维克多的额头,轻声唤出“父亲”,以示原谅。
电影的最后,怪物沐浴在夕阳中,眼神中透露出新生的喜悦。
由于篇幅原因,小派并未详细介绍哈兰德的结局、弗兰肯斯坦与怪物的厮杀细节等内容,感兴趣的观众不妨自行找来一探究竟。
04
是改编的杰作还是毁经典?
其实《弗兰肯斯坦》这部小说已经被无数次翻拍,这次陀螺的尝试,无疑具有鲜明的个人印记。
电影故事并不复杂,但是叙事流畅,怪物的形象上也做了符合时代的处理,很多画面的质感更是堪比油画。
虽然有人觉得这个故事不必延展至150分钟,但电影后半段“怪物”的成长故事其实十分必要,“怪物”终于得到了主体性,他成为了自己故事里的主角。
本片的主旨其实不难理解,维克多想当上帝,却忘了上帝不仅要造人,还要教爱人。维克多是一个抛弃“孩子”的不合格父亲,电影中只有那位独居老者与“怪物”成了朋友,给予了他片刻温暖。
当然本片最大的争议来自于对原著结局的改编。在多数改编版本中,弗兰肯斯坦至死都拒绝承认“怪物”的人性,而“怪物”最终在孤独中自我毁灭,这样的悲剧构成了极强的戏剧张力。
但陀螺却给出了“大团圆”结局,一句迟来的“儿子”,能否抹平过往的虐待与追 杀?伊丽莎白的惨死,又该如何看待?“怪物”的轻易原谅,更是让此前的复仇沦为儿戏。
当然对“怪物”的温柔是陀螺一贯的风格,从《水形物语》中与“怪物”相爱的哑女,到如今拥抱“父亲”的“怪物”,他始终以平视的角度书写着另类的生命。
这个版本或许不是最忠于玛丽·雪莱精神内核的《弗兰肯斯坦》,但它无疑是最“陀螺”的《弗兰肯斯坦》。它用极致的电影美学,包裹了一个略显单薄的内核,用温柔的救赎,替代了残酷的悲剧。
无论你是忠于原著的科幻迷,还是喜欢暗黑美学的影迷,都值得走进这部新作。陀螺的改编,或许正让这个古老的故事在AI 时代实现又一次重生。
图源于网络
西西里的朗读者 / 作者
来源:分派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