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免费砍白菜” 的消息一刷爆网络,赤峰松山区的 400 亩菜地就被百余人 “一扫而空”。种植户哭诉 “损失 100 万”,网友却吵翻了天:有人心疼农民半年辛劳付诸东流,有人吐槽 “薅羊毛” 不分场合,更有人怒批 “流量至上” 的自媒体毫无底线。随着联合调查组的
“免费砍白菜” 的消息一刷爆网络,赤峰松山区的 400 亩菜地就被百余人 “一扫而空”。种植户哭诉 “损失 100 万”,网友却吵翻了天:有人心疼农民半年辛劳付诸东流,有人吐槽 “薅羊毛” 不分场合,更有人怒批 “流量至上” 的自媒体毫无底线。随着联合调查组的详细通报出炉,这场闹剧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但留给
家的思考远未结束。
事件的来龙去脉其实并不复杂。这片菜地是 5 名种植户合租的,380 亩白菜在遭哄抢前,优质部分已卖出 201 万斤,收入 46.1 万元。剩下的白菜受低温冻害影响,品质本就下降,却被网民黄某某偶然看到有人采捡后,为博流量发布 “免费采捡” 视频,还泄露了具体位置。更关键的是,红山晚报记者未到现场核实,就发布 “可免费砍白菜” 的报道,直接引发了大规模哄抢。最终经专业评估,种植户实际损失 9.52 万元,并非网传的 100 万,但这近 10 万的损失,依然让辛苦耕耘的农户心疼不已。
通报发布后,网友的评论戳中了核心痛点:“特别支持追究散播不实信息的网媒责任,现在很多人为了流量毫无底线,看新闻都分不清真假”;也有人理性建言:“一百万不可能,但十万也不算少,政府该出台政策,既保护种植户,也规范群众行为,不然过阵子土豆又要遭哄抢”。这些呼声恰恰点出了事件的关键 —— 这不是单纯的 “捡菜” 闹剧,而是网络时代 “流量异化”“边界模糊”“治理缺位” 三大问题的集中爆发。
首先,“流量至上” 正在击穿道德与法律底线。从黄某某为吸粉发布不实视频,到部分自媒体用 AI 生成虚假内容、下载非现场图片博眼球,再到官方媒体为热度放弃核实责任,整个链条的核心都是 “流量” 二字。正如网友所言,这种毫无底线的传播,不仅让真相失真,更直接导致了农户的财产损失,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完全是民心所向,也该给所有自媒体敲响警钟: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流量不能成为突破底线的挡箭牌。
其次,城乡之间的 “边界认知” 亟待厘清。不少哄抢群众觉得 “白菜没人管就是免费的”“大家都捡我也捡”,却忽略了农田里的作物无论品质好坏,都是种植户的劳动成果。而种植户夸大损失的行为,也引发了部分网友反感。这背后反映的,是城市与乡村在财产边界、规则意识上的认知差距。网友建议的 “出台政策法规” 十分必要:一方面要明确采捡他人作物的法律后果,划定行为红线;另一方面也要建立种植户权益保护机制,比如田间标识、纠纷快速处理通道,避免 “各说各理” 的争议。
最后,政府与媒体的 “责任担当” 不能缺位。此次事件中,官方媒体未核实就报道,暴露了管理漏洞;而前期处置不够及时,也让小事件发酵成大热点。网友担心 “以后土豆、萝卜还会遭哄抢”,其实是对治理能力的期待 —— 不仅要事后追责,更要事前预防。比如通过村公告、短视频等方式普及 “农田作物受法律保护” 的常识,媒体平台建立 “涉农信息核实机制”,从源头减少不实信息传播,才能让种植户安心种地,群众理性行事。
如今,种植户的损失已得到补偿,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处罚:黄某某被治安处罚,红山晚报公开道歉,记者被注销新闻记者证,涉事自媒体被移交处理。但这场闹剧留下的教训,值得每个人铭记。正如网友所说:“不是反对捡菜,是反对没底线的哄抢;不是反感维权,是反感夸大其词的博同情”。
网络时代,真相不该被流量裹挟,劳动成果不该被随意侵占,规则边界不该被模糊淡化。愿这次事件能推动相关政策出台,既守住种植户的劳动尊严,也守住网络空间的清朗秩序,更守住城乡之间的和谐底线 —— 毕竟,没人希望看到 “辛苦种一季,一抢回到解放前” 的悲剧,在土豆、萝卜身上再次上演。
来源:爱分享一点号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