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高发,医生含泪苦劝老年人:宁愿在家睡懒觉,也别出去做3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6:50 1

摘要:一个个老年人抱着毯子咳个不停,家属在旁边急得直掉眼泪。医生常说,甲流对年轻人来说不过是场重感冒,但对老人,却可能是一场硬仗。

秋冬一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又排起了长队。

一个个老年人抱着毯子咳个不停,家属在旁边急得直掉眼泪。医生常说,甲流对年轻人来说不过是场重感冒,但对老人,却可能是一场硬仗。

甲型流感是流感病毒的一种,传染性特别强,说话、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都能带来病毒。气温一降,空气干燥,人待在密闭空间的时间变多,这就给病毒创造了好机会。

不少老年人身体看着结实,其实免疫力已经大不如前。年轻时摔一跤没大事,现在一个小小的感冒都能“卷”出肺炎。

这不是危言耸听,数据显示,甲流季节里,65岁以上人群的并发肺炎比例明显高于青壮年。而且老年人常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病,一旦感染,病情更容易失控。

不少老年人退休后喜欢“热闹”:晨练、跳广场舞、打牌唠嗑,不管冷不冷照样天天出门。但甲流季节,一句老话特别有道理——天冷莫贪热闹。

一是别赶早去公园晨练。

早晨空气湿冷,地面温差大,空气里的病毒也相对活跃。

很多老年人一早就出门跑步、打太极,本想锻炼身体,却让冷空气钻进呼吸道,咽喉肿痛咳嗽、甚至诱发支气管炎的案例比比皆是。大夫常说,晨练的好处不如一觉安稳的觉来得实在。

最合适的运动时间是上午九点以后,太阳出来,气温上升,空气湿度更适中。

二是别扎堆打牌聊天。

老年人喜欢聚在棋牌室、老年活动中心,说笑声一片,窗又常关着。可别忘了,那些封闭空间最容易传播飞沫。

只要有一个带病毒的人打了个喷嚏,全屋人都有可能“中奖”。空气循环差时,病毒可以漂浮好几分钟。

很多老人感冒后还坚持去打牌,觉得“咳咳没事”,其实这最容易交叉传染。

有人问,难道要一直闷在家里?

当然不是。可以约邻居聊天,但尽量在阳台、院子里,或者戴上医用口罩保持一定距离,也比在密闭屋里强。

三是别去人多的商超、医院闲逛。

天气一冷,不少人跑医院“量血压拿药”,顺便买菜逛商场。

这类场所人流多、空气不好,是甲流的重点传播点。尤其医院候诊区,常能听见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老人身体本就抵抗力低,一旦吸进带病毒的空气,很容易中招。

慢性病用药完全可以请家人代取,子女若忙,可以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或通过正规线上平台续方。

现在不少地方支持送药上门,省力又安全。

不少老人以为发烧就是感冒,用点退烧药扛一扛就好。

可甲流的症状常来得猛:高烧头痛四肢酸痛极度乏力。有些人刚量体温还只是37.5℃,两小时后就飙到39℃。

这种快速升温,就是甲流的典型表现。

老人免疫系统反应慢,烧退下去并不代表病好了。

病毒一旦侵入肺部,就可能发展成病毒性肺炎。这类肺炎不是“咳嗽咳得多”,而是身体倦、喘得厉害、嘴唇发紫。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刻也别拖,得立刻去医院。

早期甲流可能的并发症发热、咽痛、全身酸痛病毒性肺炎、心肌炎乏力、食欲差呼吸衰竭、慢病加重

有研究发现,甲流病毒感染后,心脏病患者心肌损伤的风险会增加,因为病毒可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

不少老人觉得是“心口发闷”,其实是甲流拖出来的心脏负担。

要想免疫力稳住,光靠药不如靠平时的吃。

老年人吸收能力下降,饭吃得少,营养自然容易不够。蛋白质不足,身体修复就慢,抵抗力也会掉。

可以多吃点鸡蛋豆腐瘦牛肉这些温和又易消化的食物。别总啃咸菜、泡面,虽然方便,却让身体长期“打折运行”。

蔬菜里尤其推荐胡萝卜菠菜南瓜,含大量维生素A,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就像在喉咙外面铺了一层隐形护垫。水果方面,橙子猕猴桃补充维生素C效果好,可别以为多吃就更有效,一天一两个就够。

吃太多反而刺激胃。

喝水也关键。

冬天不缺汗,但身体照样在“暗暗缺水”。嗓子干、嘴唇裂,说明水分早就不够。温水比开水或凉水更好,太烫的水反而容易刺激黏膜,让咽喉更脆弱。

有些老人感冒后觉得还精神,照常做饭扫地。

过两天咳嗽加重,却依旧不愿去医院。老年人得甲流后,病情进展快,症状轻时身体内部可能已经出问题。

要留心几个信号:呼吸变急、说话气短、脸发灰、嘴唇发紫,或者本来腿脚有力,突然几天内走路都没劲。如果有这些迹象,就算退了烧,也得马上去医院。

很多重症老人就是因为“忍一忍”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医生常说,呼吸变浅不是“年纪大了累”,而是身体在求救。

现代药物如奥司他韦(达菲)在发病48小时内用上,能明显缩短病程。拖久了,药都赶不上病毒的速度。

冬天取暖时,房间不是越热越好。很多老人喜欢把窗关死,屋里又暖又闷。其实那空气里早飘满了灰尘和微菌。

最好的做法,是每天早晚各开窗10分钟,让空气换新。

加湿器也能帮忙。

空气太干,鼻腔容易裂,病毒更容易钻进去。可以在房间里放盆清水,或者烧壶开水让蒸汽自然散发,比整天开空调可靠。

穿衣也别光看外面的温度,而要看身体反应。

如果手脚冰凉,就说明保暖还不够。出汗了又不脱衣,反而容易着凉。衣服就像防线,太薄挡不住风,太厚散不了热,关键是要“会调节”。

不少老人晚上睡不好,半夜醒几次,早晨还想起早活动。

睡眠不足是免疫力的大敌。身体修复免疫细胞的工作,大多在睡眠时完成。

如果总是缺觉,防线就会慢慢变松,病毒来时容易趁虚而入。

有人说,年纪大睡不着能怎么办?

可试试睡前喝点温牛奶、泡泡脚,或听些轻柔音乐。别躺在床上刷手机,蓝光会让大脑更加清醒。

午觉也别超过半小时,太长反而影响晚上睡眠。

老年人常误以为“身体弱了就要进补”,各种保健品一大堆。

真正的补不是靠“补品”,而是保持好生活节奏。饭要热着吃,睡要足;冷天出门要戴口罩、低头缩脖子,不让冷风直灌气管;回到家,换上干净衣服洗手。

这些细节,听起来简单,却比一瓶昂贵的营养液更有效。生病往往不是那天冷、那阵风,而是平时对身体的小忽视慢慢积下的账。

因为太多病例都在重复同一个教训——不是病毒有多凶,而是人太大意。

在门诊,有位七十岁的老奶奶,因为晨练没戴口罩感染了甲流,还一度出现呼吸困难

老伴陪她住院时红着眼睛说:“她平时一点都不怕冷,就喜欢出门跳舞。”经过半个月治疗,老奶奶才慢慢恢复。

医生们总感慨,老人多睡一会儿觉也许就能避开那场灾。

甲流不可怕,可怕的是轻视。只要在高发期保守一点,待在温暖的家里休息、吃好、睡足,病毒就找不到缝隙下手。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防控知识手册(202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2]王华宁,朱凤才,李亮.老年流感患者并发症分析及防控对策[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3,22(4):250-254.

[3]国家卫健委.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3年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

来源:科普健康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