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TVB影帝,当红时为自闭症儿子息影,如今18岁儿子为他争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6:29 1

摘要:从《创世纪》里隐忍睿智的许文彪,到《刑事侦缉档案》里沉稳干练的警探,他塑造的每个角色都深入人心,拿奖拿到手软。

在香港影视圈,陈锦鸿这个名字曾是“实力派”的代名词。

从《创世纪》里隐忍睿智的许文彪,到《刑事侦缉档案》里沉稳干练的警探,他塑造的每个角色都深入人心,拿奖拿到手软。

2011年TVB颁奖礼上,刚捧回“杰出演员”奖杯的他,本该站在事业巅峰继续冲刺,却突然抛出一个让整个娱乐圈哗然的决定,彻底息影。

当时没人知道,这个看似冲动的选择,背后藏着一位父亲最深沉的牵挂。

所有人都在猜测影帝的下一步计划时,陈锦鸿已经悄悄成了儿子陈驾桦最贴身的“特教老师”。

01

2007年,陈锦鸿的儿子陈驾桦出生,这个可爱的小生命让他的人生圆满不少。

当时的陈锦鸿事业如日中天,主演的剧集部部都是爆款,片约接到手软,家里经济条件优渥,妻子温柔贤惠。

在外人眼里,这就是一个完美家庭该有的样子,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异常的信号开始浮现。

别的孩子一岁多就能牙牙学语,驾桦却对大人的呼唤毫无反应。

到了三岁,他还不会说完整的句子,只会重复几个简单的音节,情绪激动时甚至会用头撞墙,对周围的一切都表现得漠不关心。

陈锦鸿和妻子带着孩子跑遍了香港的各大医院,2011年,诊断结果出来了,陈驾桦患有自闭症,还伴有中度智力障碍。

这个消息让陈锦鸿彻底乱了阵脚,那段时间他一边要赶拍剧集,一边要抽时间陪孩子做检查,经常在片场和医院之间连轴转。

看着儿子独自蜷缩在角落、对自己递过去的玩具毫无兴趣的样子,他心里像被刀割一样。

权衡再三,在事业巅峰期的陈锦鸿做了决定,推掉所有片约,专心陪儿子治病。

02

息影后的陈锦鸿,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儿子身上。

他很快发现,城市里的生活环境对自闭症的儿子并不友好。

街道上的汽车鸣笛、商场里的人群喧闹,都会让驾桦情绪失控,尖叫着用手捂住耳朵。

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康复环境,陈锦鸿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跑马地价值千万的豪宅,举家搬到了元朗郊区的村屋。

村屋周围都是农田,环境清净,没有城市的嘈杂,可新的难题接踵而至,自闭症孩子的康复训练比想象中难得多。

驾桦连“脱裤子上厕所”这种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学不会,陈锦鸿就自己做示范,一遍又一遍地教。

有时候一个动作要重复几百上千遍,才能让孩子有模糊的记忆。

为了更科学地照顾儿子,陈锦鸿成了自闭症领域的“学霸”。

他翻遍了国内外所有关于自闭症的书籍,报名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课程,跟着专家学习ABA干预疗法。

他把家里的家具、电器上都贴满了字条,吃饭时指着“碗”“筷子”教儿子认字,散步时指着路边的花草教他说话。

为了让驾桦适应人群,陈锦鸿每天都带着他去超市门口“练习”。

一开始,驾桦只要看到人多就哭闹着要跑,陈锦鸿就蹲下来抱着他,等他情绪稳定后再慢慢引导。

从最初躲在父亲身后不敢抬头,到后来能主动和收银员说“谢谢”,这个简单的进步,陈锦鸿等了整整三年。

03

自闭症的康复是个漫长且烧钱的过程,十四年里,陈锦鸿在儿子身上花的治疗费高达三千万港币。

感统室里全套的专业设备、一对一的影子老师、马术治疗课程、钢琴专业培训,只要是对孩子康复有帮助的,他从来都不吝啬。

国际学校的学费逐年上涨,他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一定要让儿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在父亲的精心陪伴下,驾桦的进步越来越明显,曾经对数字毫无概念的他,慢慢能算清简单的加减法.

以前连翻书都不会的他,开始喜欢上阅读,尤其痴迷历史类书籍。

最让人惊喜的是,在一次学校的考试中,驾桦的成绩竟然考了全班第一,成了老师口中的“学霸”。

当老师把成绩单递给陈锦鸿时,这个在镜头前演过无数悲欢离合的男人,忍不住红了眼眶。

他拿出手机,翻出儿子从小到大的康复记录,里面记满了每天的训练内容、进步细节,还有偶尔的情绪反复,每一页都浸透着一位父亲的心血。

除了学习成绩,驾桦的社交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他能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书籍,在小组活动中还会主动帮同学整理物品。

04

随着儿子的状况越来越稳定,陈锦鸿偶尔也会接一些戏份不多的角色,不过前提是不能影响陪伴儿子。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追求票房和奖项,而是更看重角色的意义。

有一次他接了一个关于自闭症家庭的公益短片,拍摄时他全程带着真情实感,很多工作人员都被他的表演打动哭了。

如今陈锦鸿的儿子18岁了,到了成人的年纪,在最近的消息中得知,陈驾桦钢琴熟练度已经到了演奏级。

而且他完全可以像普通正常人一样交流生活,未来他也会作为音乐特长生进入大学。

任谁也想不到,陈驾桦能够恢复成这个样子,给他父亲争了光,这一切都离不开父亲陈锦鸿十数年如一日的陪伴。

有人问过陈锦鸿,放弃事业后悔吗?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在他看来,再多的奖项和荣誉,都比不上儿子喊他一声“爸爸”,

比不上看到儿子从一个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的自闭症孩子,变成一个能考全班第一的“学霸”。

曾经有人说他“傻”,放着好好的影帝不当,非要去遭这份罪。

可陈锦鸿用十四年的时间证明,他不是“傻”,而是懂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对于一个父亲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

信息来源:陈锦鸿抖音百科

新京报:陈锦鸿:儿子就是我的老师,让我学会接纳自己丨人物

猫眼娱乐:陈锦鸿5年花千万为儿子治病,抛弃一切陪伴儿子,复出后十分低调

来源:酒馆茶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