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几十通催收电话+辱骂短信!你遭遇过这些“软暴力”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16:31 1

摘要:早上7点被陌生号码吵醒,中午吃饭时短信不断弹出,晚上11点还接到威胁来电,甚至亲友莫名收到辱骂信息——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大概率是遭遇了违规催收的“轰炸式骚扰”。如今,无论是网贷逾期、信用卡欠款,甚至是误填联系方式,都可能被卷入催收骚扰的漩涡,这些不分时间、

早上7点被陌生号码吵醒,中午吃饭时短信不断弹出,晚上11点还接到威胁来电,甚至亲友莫名收到辱骂信息——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大概率是遭遇了违规催收的“轰炸式骚扰”。如今,无论是网贷逾期、信用卡欠款,甚至是误填联系方式,都可能被卷入催收骚扰的漩涡,这些不分时间、突破底线的催收行为,正在严重干扰无数人的正常生活。

先说说最常见的“电话轰炸”,这也是催收最常用的手段。

有人一天能接到30多个催收电话,来电号码大多是虚拟号或异地座机,从早上6点持续到凌晨1点,根本不给人休息的机会。更过分的是“连环呼”,刚挂掉一个电话,下一个马上打进来,手机几乎成了“热线电话”,根本没法正常使用。还有的催收会故意在工作时间频繁来电,甚至直接拨打当事人的办公电话,让其在同事面前难堪;如果当事人拒接,就转头拨打紧急联系人、亲友甚至单位领导的电话,把个人债务信息到处散播,逼着当事人“就范”。河北的周先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逾期还款后不仅自己接到几十通未接来电,借款时留的三名联系人也都被电话骚扰,正常生活全被打乱。

比电话轰炸更恶心的是“侮辱性短信轰炸”,内容之恶毒,简直突破道德底线。

有的短信会编造低俗谣言,比如“你欠的钱再不还,就把你全家信息发到网上”“彩礼两万回赠一个老赖子女”;还有的直接进行人身攻击和诅咒,“爹妈生病去世是常态,没脸没皮是现状”,甚至出现“母亲任由各位玩乐”这样的侮辱性话语,让人不堪入目。这些短信往往来自不同地区的虚拟号码,一天能收到上百条,删除都删不完,严重伤害当事人的人格尊严。更可气的是,这些短信还会群发给当事人的亲友,让当事人在社交圈里抬不起头,精神压力巨大。

除了针对本人,“牵连亲友”的“爆通讯录”更是违规催收的常用伎俩。

催收人员会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当事人的通讯录信息,然后逐一给亲友、同事、甚至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打电话、发短信,声称“某某欠了钱不还,你赶紧劝他还款”,有的还会故意夸大欠款金额,编造“恶意逃债”的谎言,让当事人的社会关系受到严重破坏。有网友吐槽,自己只是帮朋友做过紧急联系人,结果朋友逾期后,自己每天都接到十几个催收电话,解释了无数次“不是我欠款”也没用,最后只能拉黑换号;还有人因为催收骚扰,被亲友误会欠钱不还,多年的感情就此破裂。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威胁恐吓式催收”。

有的催收电话里,工作人员语气凶狠,直言“再不还款就上门找你”“让你在小区里出名”;还有的会发送“涉嫌诈骗,即将立案”“会让你家人不得安宁”之类的虚假信息,利用当事人的恐慌心理施压。济宁银行的逾期催收案例中,就有借款人收到“不还款就封你家大门”的威胁短信,吓得不敢在家居住,心理受到极大创伤。这些催收人员完全无视法律,把威胁恐吓当成“催款利器”,却不知道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底线。

还有一种隐蔽的骚扰方式——“精准轰炸”。

催收人员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当事人的详细信息,包括住址、工作单位、收入情况甚至消费记录,然后在短信里精准提及这些信息,制造“被监控”的恐惧感,比如“你住在XX小区XX楼,再不还款我们就上门核实”“你上个月还在XX商场消费,怎么有钱花没钱还”。这种精准骚扰比普通轰炸更让人不安,因为它意味着个人隐私已经被严重泄露,让人毫无安全感可言。

可能有人会说“谁让你欠钱不还”,但逾期还款≠可以被肆意骚扰。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催收行为必须合法合规,任何侮辱、恐吓、骚扰他人的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多次发送侮辱、恐吓信息干扰他人生活的,最高可处10日拘留+500元罚款;如果催收内容传播范围广,还可能构成侮辱罪,面临刑事处罚。而且,即使是委托第三方催收,贷款平台也有监督责任,不能以“不是自己发的”为由推卸责任,一旦出现信息泄露或违规催收,平台同样要承担侵权责任。

遭遇这些催收轰炸,千万别忍气吞声,也别用“拒还欠款”的方式对抗,这样只会让自己陷入征信受损、利息叠加的被动局面。教你几个简单有效的合法反击方法,赶紧记好:

首先是“固定证据”,这是维权的关键。不管是催收电话还是短信,都要及时留存证据:电话要录音,记录下来电号码、通话时间和催收内容;短信要完整截图,包括发送号码、时间和具体内容;如果亲友被骚扰,也要让他们保存好相关证据。这些证据能直接证明催收方的违规行为,为后续维权提供支撑。

然后是“明确拒绝”,态度要坚决。可以直接告知催收方“不准在非工作时间打电话”“不准骚扰我的亲友”,并明确表示如果继续违规催收,会立即报警和投诉。同时,还可以通过贷款平台的官方渠道投诉,要求更换催收人员或停止违规催收行为。

最重要的一步是“合法投诉举报”。如果催收行为持续干扰生活,直接拨打110报警,向警方提交收集好的证据,要求依法处理;也可以向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投诉,监管部门会督促贷款平台规范催收行为;如果涉及隐私泄露或名誉侵权,还能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2024年就有法院判决类似案件的催收方赔偿精神损失费2万元。

另外,还可以给手机安装拦截软件,屏蔽陌生虚拟号和垃圾短信,减少骚扰;如果亲友被牵连,让他们统一回复“不认识当事人”并拉黑号码,避免持续被骚扰。

催收的目的是收回欠款,但合法合规是底线。欠款人确实有还款义务,但这不代表要放弃人格尊严,忍受非法骚扰。如果遇到违规催收轰炸,一定要记住:你不是孤立无援的,法律会为你撑腰。及时收集证据、果断合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能倒逼催收行业规范发展。

最后想问一句:你是否遭遇过催收电话、短信轰炸?或者见过哪些离谱的催收行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更多人了解这些违规催收的套路,也给正在遭遇骚扰的人一点帮助和鼓励。记住,面对不法侵害,沉默只会纵容恶行,合法反击才是唯一出路!

来源:棠梨小灵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