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南口特支点燃昌平第一簇红色火种,到隐蔽战线于无声处起惊雷;从抗日烽火中军民同心的正气长歌,到建设年代里砥砺前行的奋斗足迹——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昌平的肌理与血脉。
百年征程,初心如磐。
从南口特支点燃昌平第一簇红色火种,到隐蔽战线于无声处起惊雷;从抗日烽火中军民同心的正气长歌,到建设年代里砥砺前行的奋斗足迹——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昌平的肌理与血脉。
值此昌平党组织成立百年之际,由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组织部和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党史办共同推出系列片《星火闪耀 红色昌平》,以光影笔墨,致敬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今天推出第二集《薪火南来》。
一条铁路,传递着革命的火种
一次抗争,彰显了团结的力量
从暗夜求索,到堡垒铸就
1925年,昌平第一个地方党组织诞生
看信仰之光
如何自“南”而起
点亮燕平大地
京北咽喉南口,自京张铁路贯通后逐渐成为工业枢纽,昌平第一批产业工人在此聚集,成为北京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试点。1919年五四风雷激荡平郊,昌平工人积极响应,誓言“不为日人做工,永不购仇货”,拉开了南口工运蓬勃发展的前奏。
1920年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一批青年先驱分赴昌平南口,点亮信仰之光。其中,何孟雄是推动昌平工运兴起的主要播火者。
1921年12月,何孟雄在深入南口等地调查的基础上,撰写了《京绥路六日游记》,其中指出工人的“胜利之母在联合”,呼吁列位工友“拿出良心热血来组织团体”,这成为指导昌平早期工运的重要红色文献。
1922年夏,何孟雄受李大钊派遣,以京绥路交通密查员身份再赴南口,带领工人“争人权、反压迫”,驱除工贼,组织罢工,为建立工会组织、筹建党团组织奠定基础。同年10月,他领导南口、西直门等地1500多名工人发起京绥铁路大罢工,工人严守纪律、宣传主张,最终迫使当局接受工人诉求。
1922年10月,京绥铁路工人大罢工震动全国,工人组织严密,全路号令统一,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1925年5月,京绥铁路总工会成立,南口分工会设于华洋饭店,厂务、车务、机务等工作人员在此集结办公。为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党组织派卢绍亭、薛世五驻会,“极谋党的发展”,成为推动昌平党组织建立的关键力量。
至同年10月,南口已有7名党员、4名团员。11月,昌平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南口特别支部正式成立,下设三个党小组,党员14名,同步成立共青团南口特支。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纪廷梓任南口特支书记兼团特支书记。
南口特支建立后,形成了《南口第一次报告》,提出要对昌平工人和农民 “进行宣传”,让他们 “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是昌平党组织建设的开篇文献。
中共南口特别支部的建立
是昌平革命史上的一块“界碑”
铭刻了昌平人民从自发向自觉
昌平革命从探索到求索
昌平前途从黑夜向光明的转变
自此
这颗“南”来星火
点燃百年征程
星火既燃
终将迎来新蕾在春风中的生根绽放
来源:北京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