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一个孩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家里原本应该是欢喜的,现在有的家庭因为学费问题变得愁眉苦脸。近几年不管是名气大的公办大学,还是普通本科院校,学费都普遍上涨,民办学校更夸张,有些专业的收费像坐火箭一样蹿升,很多高校还新开了和国外合作的项目,这类专业的学费往往
当一个孩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家里原本应该是欢喜的,现在有的家庭因为学费问题变得愁眉苦脸。近几年不管是名气大的公办大学,还是普通本科院校,学费都普遍上涨,民办学校更夸张,有些专业的收费像坐火箭一样蹿升,很多高校还新开了和国外合作的项目,这类专业的学费往往是普通专业的好几倍,有的每年要几万。家长一算账,发现考上了好学校,花销可能把家压垮。
真实的例子很直观,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复读一年后考上了211工科,学费从5500元涨到7700元,上涨了将近40%,这个家庭年收入不到两万元,学费一年就占了三分之一,像四川大学一些工科专业,从6600元涨到9960元,接近一万元的学费让很多普通家庭吃力,太原理工一些专业,学费从6000元涨到快9000元,一些专业从6000元涨到快9000元,成都理工的有些专业,从6000元涨到9000元,也并非容易,民办院校中更加明显,南京一所民办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学费从1.7万元涨到2.78万元,涨幅超过60%,按学校公示的学费、住宿、生活费估算,两三年花十几万也并不算罕见。
研究生阶段也不再是低成本继续深造的代名词,部分学校的专业学费很高,复旦大学一位应用统计专业的硕士,两年学费加上保守估计的生活费,总开销可能超过五十万元。很多高校没有为研究生提供宿舍,北京最便宜的民房租金大约每月三千元,一年接近3.6万元,两年就要七万多元,这些花销都把读研的成本推高不少。对于有兄弟姐妹需要一并供学,或者家庭里还有人要考研的家庭来说,一人的学费上涨会带来连锁压力。
学费快速上涨并非高校单方面“任性”所致,看清背后的制度与财政因素更易理解现状,高等教育规模在过去二十多年大幅扩张,1999年全国高校在校生仅约150万,然增加,运转成本自然上升,过去,高校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现在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并不宽裕,公开数据表明,2023年用于教育的财政拨款为1354亿元,而且比上年有所减少,财政支持不够,很多高校不得不寻找自我筹资的方式。
高校自筹资金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争取企业捐赠,一个是提高学费,但企业对普通高校的支持并不稳定,能拿到的大额捐赠有限,近年来,不少公办高校从2016年开始悄悄上调学费,2020年以后涨幅明显加快,工科、医学和艺术等“烧钱”的学科由于实验设备、实训场所和师资投入大,学费上涨速度更快,一些学校也把后勤服务外包出去,统一管理并提高收费,还会通过出售教学楼、实验楼的命名权来增加收入,高校开始更多地市场化、企业化,学费成为平衡收支的直接手段。
学费上升的结果对普通家庭影响很直观,学费涨得比家庭收入快,最先被冲击的还是农村和中小城市的家庭,对一些家庭而言,供孩子上大学可能要动用父母多年积攒的积蓄,甚至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更让人担心的是,高投入未必带来好回报,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或者收入不高,家庭的教育投资未必会得到期望中的回报,教育和就业脱节在一些数据中能看出来,2023年就业蓝皮书》显示,超过一半的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薪不到6000元,只有大约7%的人月薪超过1万元,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和所学专业毫无关系,常见的有销售、客服、文员等岗位。
就业形势不好,所以更多的学生选择考研。研究生人数增加后,岗位竞争更加激烈。用人单位对学历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企业越来越重视应聘者能否立即为企业创造价值,单纯的学历并不能保证竞争优势。奖学金和助学金有所增加,本科某些奖学金金额从5000元增加到6000元,研究生从8000元增加到10000元,但是,受惠的人数有限,不能惠及大多数人。
从学生角度很多学生入学后反思,四年花费几十万,最后做的事情不对口,或者收入不高,这样的投入值不值。职业院校在一些行业就业反而更稳定,一些铁路、地铁、电力单位吸纳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国企后待遇和稳定性更好,这也让一些家庭和学生开始重新考虑上大学的成本和收益。
面对这样的现实,有必要让高校在专业设置和办学方式上有所改变,把课程和社会需求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给学生更多实用的选择,减少毕业后与就业市场的不匹配,高校在筹资时,也应考虑不把负担完全压在学生和家庭身上,探索更可持续、更公平的资金使用方式,政策上应加强对学费增长的规范,完善对困难家庭的资助体系,扩大资助范围,让家庭不至于因为供学费而陷入长期的经济困境。
教育对很多家庭而言承载着改变命运的期待,把这份期待变为更可靠的回报,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去努力,学费问题不只是数字上的上升,它联系到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年轻人的未来选择,要把教育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让投入与回报更匹配,才不会让很多家庭在高昂的学费面前失望。
来源:自由的蜻蜓NcIF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