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甲状腺疾病普通成人的患病率达50.96%,其中育龄妇女(18-49岁)甲状腺患病率高达58.9%,即每10个育龄女性中就有近6人患有此类疾病,甲状腺疾病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当前甲状腺疾病普通成人的患病率达50.96%,其中育龄妇女(18-49岁)甲状腺患病率高达58.9%,即每10个育龄女性中就有近6人患有此类疾病,甲状腺疾病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发起的益彩明天-甲状腺疾病预防公众科普教育公益活动项目,于2025年5月16日下午在平顶山市进行了第二十六场科普会议。该项目旨在加强甲状腺疾病知识科普,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甲状腺疾病的认知。
本期项目邀请到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王俊宏教授为卫东区北环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群众进行了一场线下的甲状腺疾病公益科普讲座。本次讲座中,王俊宏教授向大家科普了常见慢性病之一——甲状腺疾病的相关知识。
小腺体,大作用!
甲状腺位于颈部喉结下方约2-3厘米处,由左右两叶和中间的峡部组成,形似一只展翅的蝴蝶,成年人的甲状腺重量仅约20-30克。甲状腺的存在绝非偶然,它分泌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体温维持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调节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与人体基础代谢率紧密相连,我们的体温稳稳维持在37℃左右,与甲状腺的作用密切相关。在糖、脂肪代谢方面,甲状腺激素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甲亢患者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甚至糖尿病。甲亢患者血胆固醇水平往往低于正常,身形较为消瘦。
助力生长发育: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甲状腺激素对大脑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出现甲状腺激素缺乏,极有可能导致婴幼儿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此外,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神经、消化、生殖系统也有影响。所以说,甲状腺虽小,却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总开关'。只有甲状腺功能正常,我们才能拥有健康活力的生活。它就像汽车发动机的油门,控制着人体能量消耗的速度和各个器官的工作节奏。
真相,甲转腺疾病发病触目惊心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和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年中国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我国各类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为50.96%,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为15.22%,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约3:1)。
需要注意的是,发病率上升不一定是疾病真正增多,而是检测手段更灵敏,让更多潜在患者被及时发现。比如高分辨率超声普及使
盘点最常见的几种甲状腺疾病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Graves病(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常出现心悸、手抖、怕热多汗、体重下降、易怒烦躁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眼球突出的体征。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
甲减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常见病因包括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治疗后。症状多表现为怕冷、乏力、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皮肤干燥等,起病隐匿,易被忽视。
3.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的肿块,可以是囊性、实性或混合性。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达20-70%,但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比例仅约5-10%。
4.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但多数预后良好。主要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四种类型。
鉴于甲状腺疾病早期往往缺乏特异性症状,定期开展甲状腺健康筛查非常必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维持甲状腺健康的四大支柱
均衡营养:适量碘摄入(成人每日150微克),吃新鲜蔬果有助于维持甲状腺和整体健康,控制十字花科蔬菜(如卷心菜、西兰花)生食量
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让甲状腺也能跟着“早睡早起”,规律工作。学会压力管理,试试冥想、瑜伽,放空大脑,让身心来一场深度“SPA”。遇到烦心事,和朋友吐槽吐槽,把压力都倒出来。
适度运动:有氧运动指的是可以持续30分钟提高目标心率的活动。。每周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跑步、跳舞、骑自行车和健美操。
定期体检:每年一次甲状腺功能检查和颈部触诊,高危人群可加做超声,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特别提示:35岁以上人群应将甲状腺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特别是女性、有家族史或自身免疫疾病者更应重视。
"早期筛查-精准干预-长期管理"——为甲状腺患者带来新生机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和甲状腺癌的检出率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医学界对甲状腺疾病的认知也在不断更新,从传统的"发现-治疗"模式逐渐转向"早期筛查-精准干预-长期管理"的全新理念。
从"被动治疗"到"主动筛查"
过去,甲状腺疾病往往在出现症状后才被诊断,但如今更强调早期筛查:高危人群(有家族史、自身免疫疾病、头颈部放疗史)建议每年检查甲状腺超声+甲功。普通人40岁后应每2-3年筛查一次。
精准医学:个体化诊疗成为主流
过去,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模式,例如甲亢患者统一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结节达到一定大小就建议手术。但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分子病理学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医生能够更精准地评估患者的风险,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甲状腺疾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甲状腺疾病的影响贯穿人的一生,因此防治策略也应因年龄而异:
儿童青少年主要以先天性甲减、碘缺乏病为主,防治重点主要是新生儿筛查、科学补碘。
育龄女性主要以妊娠期甲减、产后甲状腺炎为主,防治重点主要是孕前TSH检查、孕期监测。
中年人群主要以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为主,防治重点主要是定期超声、功能检查。
老年人主要以亚临床甲减、甲状腺癌为主,防治重点主要是避免过度治疗,关注心血管风险。
糖尿病前期,早期干预给你逆转的可能
在关注甲状腺健康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种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防治。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状态,是干预的黄金窗口期。
逆转糖尿病前期的五大策略:
饮食革命:饮食调整是糖尿病预防的基石,小改变能带来大不同。采用地中海饮食或DASH饮食模式,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选择低血糖指数(GI)食物。
运动处方: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每周2-3次),减少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2-3分钟。
体重管理:肥胖是糖尿病的前奏,但也是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减重5%-10%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重点减少内脏脂肪
压力与睡眠调节:保证每晚7-8小时优质睡眠。练习正念冥想、深呼吸等减压技巧。长期压力会升高皮质醇水平,加重胰岛素抵抗。
定期监测与药物干预:每3-6个月复查血糖指标。高风险者可考虑二甲双胍等药物干预。
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前期都是可防可控的常见内分泌问题。正如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说:"预防胜于治疗。"通过科学的健康管理、规律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的医学检查,我们完全有能力守护自己的内分泌健康。记住,您对自己健康的每一次关注和投入,都是对未来生活质量的最佳投资。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肿瘤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