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就是信达生物6月拿出的玛仕度肽最新数据,现场拍照的分析师手一抖,把屏幕上的“19.2%”拍糊了,券商凌晨发的快评还是把数字圈成大红框。
“48周,体重掉了将近五分之一,血糖没崩,心脏没慌,股价当天跳涨11%。
”这就是信达生物6月拿出的玛仕度肽最新数据,现场拍照的分析师手一抖,把屏幕上的“19.2%”拍糊了,券商凌晨发的快评还是把数字圈成大红框。
市场为什么敢给这么激烈的反应?
先把时间线往回拨:2023年底公司账上现金92亿,2024年中变成102亿,十个月净增10亿,不是靠借钱,是靠产品回血。
PD-1信迪利单抗去年卖了44亿,毛利率81%,一条生产线就像印钞机,每分钟转出的利润先把临床烧钱的速度压住,这才给后面的管线留出试错空间。
利润表转正不是口号,是现金流先转正,才敢谈“200亿产品收入”的2027目标。
再看替妥尤单抗,眼科药,上市第一个完整季度3.2亿,很多人没概念,把它换算成“每天进账350万”,就容易明白为什么公司敢把销售团队从400人一口气扩到700人。
眼科药的特点是医院覆盖决定生死,25个省医保目录就是25张通行证,医生开药不用自费解释,患者不犹豫,销量曲线自然陡峭。
公司把价格定在每支9800元,比进口竞品低18%,医保后再降30%,患者自付只要3300元,进口药瞬间失去性价比,这就是替妥尤单抗能在三个月内把渗透率拉到21%的原因。
数字背后没有魔法,就是“便宜+进医保+疗效不差”三件套,在中国医疗市场永远好用。
减肥药玛仕度肽走的路线更狠。
GLP-1赛道拥挤,公司直接上双靶点,GLP-1+GCGR,一边降糖一边燃脂。48周19.2%减重,对比司美格鲁肽68周平均17%的数据,表面看只多2.2个百分点,可试验人群BMI基线是32.5,比海外试验低2个单位,等于“瘦子”里再扒层油,难度更高。
副作用方面,胃肠道反应率61%,但三级以上不良事件只有4.7%,低于竞品7%的公开数字,药监局看到这份安全性才敢给提前受理。
公司自己测算,中国肥胖人口2.7亿,其中愿意打针的约4000万,按年用药费用6000元算,理论市场2400亿,只要拿到5%就是120亿,足够再造一个信达。
关键节点在年底获批,一旦批件到手,公司会立刻把300人代谢团队扩成800人,覆盖2500家三甲医院,节奏和当年PD-1一模一样,先抢医生,再抢患者,后抢医保,三步走完,壁垒就砌上了。
国际化部分,很多人只看到“与欧洲巨头合作开发IBI363”,却忽略合作条款里的一条:对方首付5000万美元,后续里程碑最高3.5亿,销售分成 double digit。
也就是说,信达把早期临床做完,欧洲伙伴掏钱做后期,全球市场一人一半。
公司省下的不是几亿美元,而是三到五年的时间和监管风险,2030目标里“5个全球三期”一下子有了着落。
新加坡亚太总部也一样,表面是办公室,其实是生产厂,新加坡政府给地给税,换信达把生物反应罐搬过去,产品可以直接辐射东盟4亿人群,关税为零,运输半径缩短七成,成本比从国内发货低8%,别小看这8%,在医保集采时代就是生死线。
研发管线更新里,CLDN18.2 ADC拿到FDA突破性疗法,很多人只认识“ADC”三个字母,不知道这个靶点在胃癌表达率55%,全球每年新增病例100万,现有化疗二线中位生存期只有7.9个月,早期数据显示信达这款药能把中位生存拉到14.2个月,FDA才给开绿灯。
突破性疗法意味着滚动审评,审批时间可能缩短一半,公司计划2025年上半年启动全球三期,只要成功,海外权益估值就按30亿美元起步,对比公司目前港币200亿市值,弹性自己算。
现金流、销售、国际化、研发,四条线同时加速,风险也摆在那里:玛仕度肽如果年底批不下来,减重市场就被跨国巨头抢先;替妥尤单抗如果明年医保谈判降价超过50%,利润会被直接腰斩;ADC三期如果毒性控制不住,FDA随时收回突破性资格。
公司把200亿收入目标拆成“肿瘤120亿+慢病80亿”,肿瘤靠PD-1和ADC,慢病靠减肥和眼科,只要任何一条腿瘸了,另一条就得更粗,否则资本市场立刻翻脸。2024年Q2财报发布当天,股价高开低走,从涨8%到跌3%,就是部分资金提前兑现,赌的就是管线能不能如期兑现。
回到眼前,2025年只剩最后一个月倒计时,玛仕度肽的NDA受理书、替妥尤单抗的医保续约价、ADC的首例患者入组,三件大事都在排队。
公司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说了一句话:“我们不缺管线,缺的是时间。
”这句话翻译给投资者听就是:每一步都必须踩点,踩错一次,估值模型就要砍掉30%。
资本市场不会听故事,只看数据,数据一旦miss,资金跑得比谁都快。
看完这些数字,再回头看股价,过去十二个月信达从底部反弹了140%,但距离2021年高点仍腰斩。
市场已经把“盈利转正”price in,下一步押的是“全球化兑现”。
如果2025年真能跑出两个海外三期,市值就能对标百济神州;如果跑不出来,估值就会回到传统仿制药区间。
投资不是追星,是算账,账算不清,故事再好也是空气。
你现在还觉得19.2%只是一个减重数字吗?
它背后连着120亿收入、200亿市值、还是无数患者能不能少挨一刀。
信达到底是继续飞,还是中途落地,明年这个时候就能见分晓。
你说,如果年底玛仕度肽没批,市场会给几个跌停?
来源:诗意海燕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