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后奖杯还没捂热,宋佳的名字就被骂上热搜第一,连带孙俪章子怡一起被拖下水。
影后奖杯还没捂热,宋佳的名字就被骂上热搜第一,连带孙俪章子怡一起被拖下水。
金鸡奖公布那晚,朋友圈刷屏速度比红包还快。
有人晒宋佳领奖照,有人甩出咏梅电影截图,配文只有两个字:离谱。
点进话题,点赞最高的留言写着:评委是不是没看《出走的决心》?
《好东西》里,宋佳演单亲妈妈,利落短发,说话带刺,哭戏十秒落泪,技术层面挑不出毛病。
可观众记得更牢的,是咏梅把方向盘攥出血的那场戏。
五十岁阿姨一脚油门逃离家庭,后视镜里丈夫追两步就停,她没哭,屏幕外的人先崩了。
豆瓣短评区,咏梅名字出现频率是宋佳的三倍,这是实打实的数据。
有人翻出旧账。
2012年白玉兰,宋佳凭《悬崖》击败演甄嬛的孙俪。
那年孙俪把宫斗戏演成职场教材,收视率破2,仍没换来奖杯。
四年后,宋佳又以《陆垚知马俐》在金鸡胜过章子怡。
章子怡在《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用上海话念对白,拍戏三个月没回家,最后空手而归。
三次颁奖,三次爆冷,观众开始总结规律:只要宋佳入围,大热门就危险。
评委名单每年换,审美却像被按了循环键。
影评人小北透露,金鸡偏好外放型表演,哭喊、摔打、爆发,越直观越吃香。
咏梅在《出走的决心》里演克制,把情绪压到脖子以下,评委觉得太平。
宋佳刚好相反,吵架戏分贝高,领奖片段剪进新闻也带劲。
观众不买单。
微博投票里,给咏梅补发奖杯的选项三天冲到十万票。
有人跑到宋佳微博质问,她没关评论,也没回复,最新一条动态停留在颁奖第二天的感谢信。
这种沉默在粉圈被视为傲慢,火力更猛。
品牌方先嗅到味道。
某护肤代言原本定了宋佳,预热海报都做好,风波一出,商家把物料撤回,评论区留下一句:尊重观众感受。
影视公司跟着调整,递到她手里的剧本从六部降到三部,其中两部还是平台定制剧,片酬砍了四分之一。
咏梅那边没落井下石。
采访被问怎么看结果,她只说演员被看见就好,奖杯是额外的糖。
这段话被截成表情包,配文:真正的体面。
网友顺势扒出她过往,发现柏林影后也拿过,照样回小剧场演话剧,票价八十,演完和观众合影,站最后一排。
宋佳的团队想过补救。
后台采访放出来,她提到提前半年体验生活,去菜市场卖鱼,手上留下腥味洗不掉。
视频里她低头搓手,语气软,热搜词条却变成宋佳卖鱼,观众觉得像剧本,没激起多少水花。
更多人开始讨论评奖机制。
金鸡奖章程写着艺术与技术并重,可操作空间太大。
一位担任过初评的老师说,投票前夜,组委会放完入围片,现场发选票,有人上厕所错过片段,回来直接勾名字,选的是听说过那位。
这段爆料无法证实,却像一根刺,扎进观众心里。
演员不得不面对新规则。
过去拿奖等于镀金,现在先过舆论关。
去年王珞丹击败迟蓬,广场被屠版,今年轮到宋佳。
网友制作表格,列出近十年爆冷名单,配文:别费劲猜奖,猜观众骂谁更准。
影视公司学乖,开机前先搞舆情测试,把演员过往得奖史、观众缘做成报告,风险高的直接换掉。
宋佳原本要进组《北上》,片方临时换人,女主换成国民度更高的海清。
这种换角在过去叫临阵退缩,如今叫尊重市场。
观众也在适应。
过去看演技,现在看综合分。
哭得快不如哭得巧,爆发戏不如共情脸。
宋佳的问题不是演得差,是套路被看穿。
飒爽大女主连演三部,观众记住的是角色,不是她。
咏梅每次换一张脸,观众才相信她是角色本人。
颁奖礼结束第七天,宋佳现身北京机场,一身黑,没戴墨镜,镜头扫过去,她抬头看灯,眼角细纹明显。
粉丝喊加油,她点头,嘴角动一下,终究没笑。
那一刻,胜负好像没那么重要,观众记住的是她手里的行李箱,轮子坏了一个,歪着走,像此刻的口碑。
奖杯还在橱柜里,灯光打上去,金色刺眼。
评委说专业,观众说感受,两边永远不会同步。
能确定的是,下一次开奖,大家会先猜谁挨骂,再猜谁得奖。
演员继续演戏,观众继续打分,循环重启。
来源:欢快晚风d2pUMG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