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年的春天,石河子总场双泉集1连的田埂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黄新江跟着播种机,一步一挪地在地里穿梭,播种机“滋啦”作响,把带着希望的棉种埋进松软的土壤里。
2006年的春天,石河子总场双泉集1连的田埂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黄新江跟着播种机,一步一挪地在地里穿梭,播种机“滋啦”作响,把带着希望的棉种埋进松软的土壤里。
他直起身,抹了把额头的汗,望着眼前上百亩的条田,心里揣着蜜罐似的甜:“今年这棉种要是能高产,孩子的学费、房子的贷款就都有着落了,年底还能给孩子添件新衣裳!”
和黄新江一样,刘明新等15户职工也满心欢喜地播下了从石河子某种子经销商处买来的棉种。
大家都是连队职工,一辈子靠土地吃饭,这播下去的哪里是种子,分明是全家一年的生计指望。
播种后,职工们每天都要往地里跑几趟,扒开土看看种子发没发芽,就像照看刚出生的娃娃似的上心。
可转眼到了4月中下旬,邻居家地里的棉苗早已绿油油地探出脑袋,争先恐后地往上长,而黄新江家的地里却静悄悄的,光秃秃的土壤连一点绿芽的影子都没有,平静得像一潭死水。
“咋回事?难道是出苗水没浇够?”黄新江心里犯起了嘀咕,赶紧扛着铁锹跑到地里,小心翼翼地扒开厚厚的土层。 这一扒,黄新江的脑袋“嗡”的一声,浑身的血液瞬间凉了半截。
只见埋在土里的棉种早已腐烂变形,外皮发黑发黏,用手一捏就碎,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恶臭。
他不甘心,又在地里不同地方扒了十几处,结果大同小异,大部分种子都烂得不成样子,只有极少数几颗刚冒了点芽尖,还蔫蔫的没精打采。
“完了,全完了!”黄新江手里的铁锹“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一屁股坐在土埂上,浑身软绵绵的像没了骨头。
他眼前浮现出孩子期盼的眼神、老人病弱的身影,想到上百亩地的投入,想到全家一年的生活来源,眼泪忍不住“唰唰”往下掉,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很快,坏消息在16户职工中传开了。刘明新等人跑到地里一看,自家的棉种也和黄新江家的一样,全都烂在了地里。一时间,职工们的心都沉到了谷底,地里到处都是唉声叹气的声音。
有人蹲在地里抹眼泪,有人急得直跺脚,还有人对着烂种子骂骂咧咧。
据大家粗略估算,这次假棉种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多万元,对于靠种地为生的职工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
“不能就这么认栽!咱们找那个黑经销商讨说法去!”黄新江抹掉眼泪,咬着牙说。
16户职工拧成一股绳,浩浩荡荡地找到经销商的店铺。可没想到,经销商不仅没有丝毫愧疚,反而振振有词:“你们说我卖的是假种子?有证据吗?”
见职工们拿不出实锤,他又倒打一耙:“我看是你们自己的包衣剂有问题,或者浇水施肥不当,凭啥赖我头上?”
经销商的百般抵赖像一盆冷水,浇灭了职工们最后的希望。大家都是老实巴交的职工,平时只会种地,哪里懂得收集证据、打官司?
看着经销商嚣张的嘴脸,职工们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回到连队,不少人都泄了气:“算了吧,咱没人没势的,告也告不赢,就当是花钱买教训了。”
就在大伙儿心灰意冷、准备听天由命的时候,团场副政委丁全海听说了这件事。
当天晚上,他就顶着初春的寒风赶到了双泉集1连。他挨家挨户走访,坐在职工家的椅子上,耐心地听大家诉说遭遇,一边听一边详细记录。
看到职工们红肿的眼睛、憔悴的面容,丁全海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家放心,咱职工种地不容易,不能让黑心经销商坑了咱们!只要是合法权益,咱就一定要通过法律途径讨回来,我一定帮大家撑腰!”
丁全海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绝望中的职工们看到了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丁全海一头扎进了维权工作中。
他先联系了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到16户职工的地里取样检测,出具了棉种质量不合格的专业报告;然后又挨家挨户收集职工们的购种凭证、付款记录,一一整理归档;
为了找到经销商销售“三无”产品的铁证,他还悄悄走访了其他购买过该经销商种子的农户,收集到了大量证人证言。 经销商得知丁全海在暗中调查,这下慌了神,赶紧联系种子加工企业,商量着如何串供、销毁证据。
可纸包不住火,丁全海早已掌握了他们销售不合格种子的完整证据链。
随后,丁全海帮助16户职工起草起诉状,将经销商和种子加工企业一起诉至法院,要求他们共同承担全部损失。
法院很快受理了案件。庭审当天,丁全海陪着职工们一起出庭,将收集到的检测报告、购种凭证、证人证言等证据一一呈上。面对如山铁证,经销商和加工企业再也无法抵赖,法院最终判决他们向16户职工支付全部赔偿款。
当拿到赔偿款的那一刻,黄新江激动得手都在发抖,眼泪再次掉了下来,这一次却是喜极而泣。
刘明新拿着钱,哽咽着说:“要不是丁领导,咱这血汗钱就打了水漂,以后的日子都不知道该咋过。”
16户职工自发组织起来,订制了一面写着“为民解忧的好领导”的锦旗,送到了丁全海的办公室。
看着红彤彤的锦旗,丁全海笑着说:“大伙儿别客气,为职工办事是我的本职工作。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可千万别想着自认倒霉,一定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也不要贪图便宜,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讨不回的公道。”
【后记】
在新疆兵团这片土地上,这样的故事从未缺席。从垦荒时的“生死与共”到如今的“维权同行”,兵团精神的核心,始终是“以人民为中心”。丁全海的担当,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干部,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是在群众需要时“站得出、顶得上、办得好”;而职工们的团结,也让我们明白:面对不公,抱团取暖、相信组织与法律,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这个故事不仅是一场维权的胜利,更是一次人心的凝聚。它让我们相信:在生活中,总有像丁全海这样的“暖心人”为我们撑腰;它更激励我们:遇到不公时,别轻易放弃,坚守正义、学会维权,公道终将如期而至。这,正是这个故事留给我们最珍贵的收获。
来源:修为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