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送爽,桃李芬芳。今年的 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展示新时代信阳市广大教师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甘为人梯的精神风貌。我们特推出《铸魂强师 致敬最美筑梦人》专栏
金秋送爽,桃李芬芳。今年的 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展示新时代信阳市广大教师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甘为人梯的精神风貌。我们特推出《铸魂强师 致敬最美筑梦人》专栏,为您讲述优秀教师们以教育家精神为舵,以立德树人为帆,引领学子在学海扬帆远航的育人故事,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崇德向善、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今天为您展播淮滨县三空桥二中教师郑海玉的教育故事——《用知识点亮梦想 以爱心守护成长》。
在淮滨县最偏远的农村初中,有一位老师,用十四年的坚守,点亮了一届届学生的未来。他就是郑海玉,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却创造了不普通的成绩——自2015年起,他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连续九年位居全县第一。
爱心如灯 照亮孤独的童年
郑海玉深信,教育的根基是爱。他坚持与学困生“一对一”结对,用陪伴与信任,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
学生乐梅(化名)在七年级时,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相继离世,只能寄居在大伯家。她性格内向,独来独往,课堂上从不发言。郑老师一次次找她聊天、开导,每次在校园相遇,都主动微笑着和她打招呼。
他发现乐梅做事细心、非常懂事,便鼓励她担任班干部。这个小小的举动,成为了转折点。乐梅开始主动与老师交流,在班里交到了朋友,脸上有了笑容,课堂上也敢举手发言了。最终,她的成绩提升了一百多个名次,顺利考入高中。
课堂如田 耕耘思维的种子
在郑海玉的课堂上,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思维的引导者。他秉持“以爱为基,因材施教”的理念,让语文课充满探索的乐趣。
一次,面对一个复杂的知识点,学生们眉头紧锁。郑老师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巧妙引入一个生活实例,将抽象内容变得具体可感。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每个人发表见解。在思维的碰撞中,难题迎刃而解,课堂也在热烈的氛围中活了起来。
他还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室张贴励志标语,让学生将追赶对象的名字贴在课桌上,针对弱点写下座右铭……这些点滴细节,逐步培养了学生“比、学、赶、帮”的良好习惯。
教研如犁 开拓高效的教学路径
作为学校的教学骨干,郑海玉不断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他总结出的“提—探—展—评—训”五步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师生平等对话、和谐交流。这一模式如今已在全校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初心如磐 收获满园芬芳
从教十余载,郑海玉始终扎根教学一线,用热忱与坚守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多年的辛勤耕耘,也让他收获了累累硕果:他不仅被评为信阳市优秀教师、河南省中小学名师,获聘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更凭借扎实的学术能力,被认定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并获评县级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同时,他笔耕不辍,多篇教学论文发表在《中学生作文指导》《天津教育》等CN刊物上。
从青葱岁月到中年不惑,郑海玉将他的青春与热情,全部奉献给了三空桥二中的孩子们。汗水与喜悦相伴,耕耘与收获同行。他始终坚信,教育是以爱为光,照亮生命的漫长旅程。未来,他将继续在这片乡土上,守护孩子们的梦想,静待满园桃李芬芳。
来源:时代报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