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满清作为蛮族,其实本身没有入关统治的想法,据《资治通鉴》记载,虽然五胡乱华的过程中北方一度混乱,但是像凉、秦、燕的君主都曾经说过东晋作为华夏正朔,无法灭亡。
满清作为蛮族,其实本身没有入关统治的想法,据《资治通鉴》记载,虽然五胡乱华的过程中北方一度混乱,但是像凉、秦、燕的君主都曾经说过东晋作为华夏正朔,无法灭亡。
满清也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愚昧落后,但是在汉奸范文程的建议下,进入了中原,但是作为蛮族的清朝统治者本身文化程度非常有限,为了维护统治,清妖统治者采取了四大政策:
一、取缔私塾:明朝时期汉人的识字率大约在30%左右,私塾,也就是私人学校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私塾有些甚至一度发展到了全国闻名的地步,比如东林书院、岳麓书院等。
而朝廷本身也是非常推崇教育,私塾在明朝中后期非常普遍,许多市井百姓的子弟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例如,在杨继宗担任嘉兴知府期间,他大力兴办社学,要求民间子弟8岁不入学者处罚其父兄,可见重视程度。
但是满清开始,全面取缔汉人私塾,乾隆明确规定:未经官府批准开设私塾者以谋反罪论处,斩立决。家学授课内容需经官府审查,违者重罚。以学风盛行的湖南为例,石门县明末有私塾60余所,至乾隆年间仅存1所。
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从汉朝开始,推行读书人有了功名以后免除徭役和赋税,到了宋明两朝,读书人的地位更是达到了极致,这极大推动了百姓主动学习的动力。
但是清朝开始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汉人读书学习的积极性极大降低,受教育程度进一步下降。
三、文字狱:
康熙至乾隆时期,通过查嗣庭案、胡中藻案等文字狱打击民间学术活动,以“诗文构陷”压制文人思想自由,间接导致私塾教育萎缩。
塾师因言论获罪风险极高,抑制了私塾的开设和教学内容自由度。
文字狱通过从知识分子和汉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较为著名的案件包括顺治文字狱7次,康熙施文字狱20多次,雍正文字狱20多次,乾隆文字狱130多次。
文字狱的罪犯既有政府官员,也有各阶层知识分子和平民。一方面借机屠杀汉人知识分子,让知识传播断层,一方面打击汉人读书学习的积极性。
四、圈地:满清通过大肆圈地,让大量汉人失去土地,流民遍地,哀鸿遍野,失去土地的汉人百姓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经济基础,大量沦为满人的包衣奴隶,也就是满清自称奴才这么盛行的内因。
最终到了清朝末期,汉人百姓识字率不足0.06%,这也是为什么大英帝国使者马戛尔尼通过访问大清,看到老百姓目光呆滞,贫穷异常,立刻意识到了满清的联合蒙古和汉人地主阶级共同压迫汉人的统治本质。
最终留下著作,为英法攻打满清留下了希望的火种,也正是英法的客观帮助,汉人才得以推翻清朝统治。
而满清历史剧却在近三十年甚嚣尘上,究其原因则是有些汉奸奴狗通过文化传播,来美化清妖统治,公然称康熙这个刽子手为大帝,把顺治这个郑成功手下亡魂美化成忧国忧民的出家高僧,把乾隆这个活阎王美化成风流帝王。
如果他不是满清包衣世家,如果他不是清朝奴才,实在想不出他是如何唱出赞歌的?
来源:历史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