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一男子上厕所遇“艳遇”,被骗11万余元 网友:天上没有馅饼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4:39 1

摘要:近日,湖南长沙一名男子在公共厕所看到一张“同城约会”小广告,原本只是好奇点开,没想到却一步步陷入精心设计的骗局,最终被骗金额高达11万余元。不仅银行卡被榨干,甚至还被要求屏幕共享,被远程操控消费。

“38元就能约美女上门服务”,你信吗?

近日,湖南长沙一名男子在公共厕所看到一张“同城约会”小广告,原本只是好奇点开,没想到却一步步陷入精心设计的骗局,最终被骗金额高达11万余元。不仅银行卡被榨干,甚至还被要求屏幕共享,被远程操控消费。

这起真实案例引发热议,网友直呼:“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掉艳遇!”

那么到底该如何警惕这类事件的发生呢?

据红网·红视频报道,10月28日中午,长沙市望城区。

何先生(化名)在公共厕所如厕时,无意间瞥见隔间墙上贴着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几个字——“同城约会”“上门服务”,配有二维码和诱导性语言。

扫码之后,页面跳转到一个APP下载链接。他按照提示下载,注册登录后,很快就有“客服”联系他。

对方发来大量女性照片,声称只需支付38元会员费,就能安排见面。这个价格低得离谱,何先生却动了心。

他支付了38元,客服随即表示需要完成“三次认证”,每次缴纳几百元不等的费用。前两次缴费后,他竟然真的收到了所谓的“返现”。

小利当前,何先生彻底放下戒备。

第三次认证时,客服要求他支付1453元。

这笔钱转出后,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操作失误,账户锁定”。客服随后称,需要缴纳6000元“激活费”才能解锁账户,并承诺所有资金会“连本带利返还”。

为了追回前面的钱,何先生继续转账。

人一旦开始“追回损失”,就很容易用更多的钱去填上一个更大的坑。

而这,正是诈骗分子最常用的心理战术。他们靠的不是技术,而是对人性的精准拿捏。

在后续的操作中,客服又以“操作失误”为由,要求他购买面值2万元的购物卡并提交卡密。更离谱的是,对方还让他开启“屏幕共享”,理由是“协助提现”。

共享之后,诈骗分子直接操控他的手机,完成了近4万元的消费。

直到客服要求再交4.9万元“保证金”,何先生才终于醒悟,选择报警。

长沙警方接警后介入调查,发现这类案件在本地并不罕见,且呈现出明显的受害人群特征。

根据近年来多地公安通报,这类“情色+返利”诈骗的受害者,多为90后男性以及35岁至50岁之间的中年男性。他们大多独居、单身或离异,生活状态相对孤立,情感空缺明显。

这类人群在遭遇“艳遇式”广告时,更容易产生情绪上的依赖和心理投射,进而降低防范意识。

受害人往往不是一开始就被洗劫,而是在一次次“看似合理”的操作中被不断加码。

尤其是在夜间、节假日、工作压力大或情绪低落时,更容易成为精准诈骗的目标对象。

诈骗分子正是通过精准“画像”,结合大数据分析,在特定人群中进行广告投放。这不仅是一场心理操控,更是一种“精准收割”。

从38元开始,到1453元、6000元,再到2万元、4万元,为什么受害人一次次继续转账?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沉没成本心理”。

这是指人们在已经投入一定成本后,会为了避免前期损失而继续投入更多资源,即使后续投入并不合理。

诈骗分子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往往先让你尝点甜头——比如返现几十元,再制造账户异常,然后一步步引导你为了解锁、验证、申诉而持续付款。

受害人不是不知道风险,而是不愿意承认“前面的钱已经拿不回来了”。

在长沙这起案件中,何先生就因为前期“返现成功”,产生了对平台的信任感。当账户被锁时,他第一反应不是怀疑对方,而是想“先把账户解开,再拿回钱”。

这正是诈骗剧本设计得最“高明”的地方。

从技术层面看,这类涉诈APP并不在正规应用商店上线,只能通过二维码或链接下载。

表面上看,它与常见的交友软件无异,界面干净、操作流畅,甚至还有客服在线聊天功能。

实际上,这些APP的“返现”“解锁”“提现”等功能,早已被写入固定脚本。受害人的操作行为全部可被后台监控,并按照预设流程引导转账。

更可怕的是部分APP还内嵌远程控制功能。

一旦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诈骗分子就能实时操作其手机或电脑,完成支付、转账、提交验证码等操作,完全绕过了用户本人。

这意味着,受害人即使意识到被骗,也可能失去对账户的控制权。

长沙这起案件中的广告出现在厕所,其实并不罕见。

近年来,全国多地警方都发现,“同城约会”类诈骗广告频繁出现在共享单车座垫下、车后视镜、小区电梯口、地铁站出口、学校周边等公共场所。

这些卡片成本低,传播快,尤其在夜间和节假日投放更为集中。

背后通常是有专人负责发放,按区域分工,甚至能通过微信收图打卡,领取“投放工资”。

警方提醒:

1.洁身自好,远离诱惑!

2.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掉“艳遇”和“返利”!

所有“刷单返利”“做任务返现”,尤其是结合色情诱导的,都是诈骗!前期的小额返利只是诱饵,目的是让你投入更多。

3.“账户冻结”是经典诈骗话术!

凡是自称客服、平台人员,以“操作失误”“账户异常”“涉嫌违法”等理由要求你转账“解冻”“验证”的,一律是诈骗!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要求转账。

4.绝不向陌生账户转账!

来源:晓辉在路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