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卫冕冠军武汉女足亚冠首战只拿1分,王霜坐板凳,点球还飞,卫冕警报提前拉响。
卫冕冠军武汉女足亚冠首战只拿1分,王霜坐板凳,点球还飞,卫冕警报提前拉响。
11月17日晚,塔什干火车头球场气温跌到9度,风顺着看台灌进球衣。
武汉车谷江大女足穿着客场白衫,首发名单一公布,直播间弹幕刷满了问号:王霜、吴海燕、姚伟、古雅沙四个主力全在替补席,平均年龄22岁的中前场能凑出一套U23国青。
哨响第55秒,乌兹别克斯坦后卫禁区内手球,VAR划线只用了30秒,主裁手指点球点。
队长马君抱着球走向十二码,助跑节奏被门将猜个正着,皮球贴着横梁飞出底线。
镜头切给替补席,王霜把毛巾裹得更紧,脸上看不出情绪。
丢点后的19分钟,武汉队右路二过一,19岁唐涵下底传中,纳萨夫中卫库洛娃伸脚一挡,球变线钻进远角。
1比0的比分保持到90分钟,补时第3分钟,客队获得全场第一个角球,高中锋埃什穆罗娃前点一蹭,球蹭在刘艳秋小腿上弹进网窝。
1比1,电子记分牌亮起终场比分,武汉队教练组集体仰头看天。
数据网站Sofascore赛后统计:武汉全场控球58%,射门13比5,射正5比2,预期进球1.8比0.7,结果只换回一分。
更刺眼的是角球,3比8落后,最后那个角球直接要了命。
球迷圈炸锅的焦点在轮换。
全运会决赛打完到亚冠揭幕只隔了9天,队里四个国脚往返西安—武汉—塔什干,飞行里程超过7000公里。
体能教练给出的报告:王霜左腿股直肌疲劳度超标35%,吴海燕膝盖积液刚抽完两周。
教练组拍板:先让年轻人冲60分钟,主力留力打日韩。
算盘珠子打得响,却没算到点球不进加补时翻车。
翻开亚冠历史,卫冕冠军小组赛首战翻车并不罕见:2021年浦和红钻首战输全北,2019年鹿岛鹿角被墨尔本胜利逼平,最后都出局。
武汉女足上届小组赛三战全胜,进13球0失球,今年第一场就丢分,第二轮对东京日视、第三轮对仁川现代制铁,容错率瞬间归零。
年轻人得到锻炼是真,代价也是真。
21岁门将陈晨第83分钟出击犹豫,没碰到球也没挡住人,吓得助教原地起跳。
22岁前腰张琳艳面对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队级后腰,拿球就被撞飞,摔了7次,最后一次躺了30秒才爬起。
转播特写里,她大口喘气,眼圈发红。
球迷心疼:这学费交得有点贵。
有人翻出2019年武汉男足亚冠首战,同样轮换,同样被对手绝平,那年小组赛没出线。
历史不会说话,但会提醒:亚洲赛场没有软柿子,谁轻视谁就被咬一口。
乌兹别克斯坦联赛刚打完10月决赛,纳萨夫球员体能也在谷底,就这样还能补时绝平,武汉队相当于把到手的2分塞进对方口袋。
从积分角度看,1分不是末日,却提前把压力堆到第二轮。
东京日视首轮4比0横扫仁川,巴西外援林斯梅开二度,状态滚烫。
武汉若不能在日本身上拿分,最后一轮就得看脸色。
教练组赛后连夜开会,议题只有一行字:王霜踢不踢满全场。
医疗组给出的底线:30分钟冲刺不超过5次,传球尽量一脚出。
意思是,想赢球,还得靠王牌冒险。
更深层的焦虑在青训。
这场首发11人里,武汉本土青训只占3人,其余全是外购。
唐涵进球后,看台上武汉球迷喊的却是她的名字,不是俱乐部。
球迷要的是城市归属感,不是临时拼图。
当打之年的国脚坐在板凳,小将顶不住,球迷自然要问:到底练新人,还是保成绩?
答案没人敢给。
女足亚冠今年扩军到12队,奖金翻倍,冠军120万美元,亚军也有60万。
对武汉俱乐部来说,赢球奖、门票分成、奖励加起来,一场胜利价值近300万人民币。
轮换丢分,等于把一半奖金拱手让人。
老板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滴血。
电视转播最后镜头给到场边,王霜把外套拉链拉到顶,低头走回更衣室。
她没有接受场边采访,只留给镜头一个背影。
球迷想看的是她拿球突突突,不是看饮水机。
下一轮对东京,她大概率首发,膝盖能不能顶住,没人敢保证。
亚洲赛场就是这么残酷:给你90分钟,犯错就要用整个赛季埋单。
平局当晚,微博话题阅读量破1.2亿,评论区最高赞只有八个字:别练了,先赢球吧。
简单直接,却戳中所有人。
竞技体育的底层逻辑永远没变——赢,才是对球迷最大的尊重。
年轻人可以交学费,但卫冕冠军的学费,交一次就够疼。
来源:成熟可乐mUYj9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