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网友表示:现在手机行业已经卷的要命了,刚上市三个月的新款手机,都已经掉价了1000多了,还有人看涨明年的手机价格?或者认为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只能是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怎么可能涨价。
前几天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明年价格将会上涨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发讨论。
有网友表示:现在手机行业已经卷的要命了,刚上市三个月的新款手机,都已经掉价了1000多了,还有人看涨明年的手机价格?或者认为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只能是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怎么可能涨价。
为什么明年的手机会涨价?因为面粉涨价了,面包能不涨价么?
一两周前,多方预测,内存芯片将要价格上涨,进而推高智能手机、电脑等其他产品的成本。
11月16日三星电子正式宣布:内存芯片价格将全面上调60%!
这则来自全球存储巨头的官方声明瞬间引发市场震动。作为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心脏"组件,内存价格如此幅度的飙升,犹如向平静的消费电子市场投下一块巨石。
零售端反应迅速,渠道商透露本月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价格已出现普遍上调。
消费者不仅面临购买成本上升的压力,更迫切关注:涨价会持续多久?现在是否该抢购? 而对资本市场而言,这场由内存涨价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A股市场勾勒出新的板块轮动轨迹。
风暴之眼:内存涨价的多重推手
近年来,存储芯片行业长期陷入价格低迷。2023年,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大巨头为应对亏损,史无前例地实施大规模协同减产。三星晶圆厂开工率一度降至历史低点,SK海力士甚至放缓了先进工艺工厂的扩建进度。这种战略性收缩在2024年初见成效——全球DRAM产能利用率已从2023年高峰期的近90%降至不足75% 。供给端的急剧收缩,成为价格反转的核心引擎。
经历超过一年的主动去库存,行业库存结构已显著优化。主要存储芯片厂商库存水位在2024年一季度已回归至4-6周的相对健康水平 ,远低于2023年同期8-10周的高位。库存压力的释放,为厂商持续推动涨价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基础,供需天平已彻底向卖方倾斜。
之前的文章曾分析过,AI革命直接引爆了存储芯片新刚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正在重塑存储芯片的需求版图。大型语言模型训练和推理对高带宽内存(HBM)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据TrendForce数据,2024年全球HBM供给缺口仍高达10%-15% 。三星、SK海力士等全力将稀缺的晶圆产能优先分配给利润更高的HBM生产,进一步挤压了供应智能手机和PC的传统DRAM产能。与此同时,AI PC及配备大内存的AI手机渗透率快速攀升,不断推高存储芯片需求基数。
另一方面,储芯片行业向更先进的制程节点(如1β nm DRAM,超过200层的3D NAND)迈进。每一代技术升级都带来研发投入的指数级增长与初期良率爬坡的挑战。2023年三大存储巨头资本支出虽较峰值回落,但研发投入占比却创历史新高 。此外,半导体材料、设备及晶圆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供应链重组开销,最终都转化为产品涨价的压力。先进制程的代价,最终传导到了终端市场。
消费决策:现在是否是购买时机?
要知道,内存模组占据智能手机BOM成本的15%-25%,在高端笔记本电脑中占比可达20%-30%。三星此番60%的涨价将快速向上游传导。OEM厂商承受的存储采购成本剧增,最终必然通过终端产品涨价转嫁给消费者 。历史经验表明,此类核心元器件大幅涨价后,消费电子产品的价格调整窗口通常在1-3个月内完全打开。
因此,上一篇文章中,才会提醒高端机用户,尽量在今年内购买心意的手机,特别是高端品牌机或者旗舰款高溢价手机。
目前,渠道和零售商手中仍有一定数量的基于前期低价内存库存的产品。这部分产品构成短期价格洼地 。一旦该库存消耗殆尽,搭载新采购高价内存的新品将全面上市。因此,未来1-2个月极可能是消费者购买手机、电脑等产品的最佳价格窗口期 。
消费者若选择观望或延迟购买计划,需承担潜在的成本上升风险。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电子品牌普遍将盈利压力置于市场份额之上,降价促销力度预计减弱 。等待“618”或年底大促可能出现价格回落,但降幅恐难抵消内存成本飙升带来的基础价格抬升。
A股掘金:内存涨价潮下的投资图谱
要知道,存储芯片的强周期性特征显著。
此轮由供给端主导的涨价,其持续性和高度最终取决于供需的动态平衡。当前价格快速上涨已刺激部分厂商谨慎考虑复产计划。市场普遍预期本轮上行周期至少延续至2025年上半年 ,但后续走势需密切关注新增产能规划及终端需求(尤其是AI和传统消费电子)的实际表现。
三星等巨头的大幅涨价,为长江存储(未上市)、长鑫存储(未上市)等中国厂商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拓展与盈利改善窗口。国产存储芯片的性价比优势在涨价环境中更为凸显,国内终端厂商采用国产存储芯片的意愿与比例预计将显著提升 ,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其A股产业链合作伙伴是核心受益方。存储芯片设计公司兆易创新在利基市场地位稳固,有望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提升。江波龙、佰维存储等模组厂商具备较强成本转嫁能力及供应链管理优势。行业涨价周期中,其毛利率有望迎来快速修复与提升。2024年Q1,多家模组厂商毛利率已环比改善5-8个百分点。
投资者在A股布局时,应紧扣核心受益逻辑:短期看涨价弹性(存储模组/芯片设计),中期看国产替代深度(存储制造链/材料设备),长期看技术卡位(HBM/先进封装相关)。 需警惕盲目追高,密切跟踪行业高频数据(如合约价、库存周转、产能利用率)和公司基本面变化。
尾声:
三星内存60%的涨价风暴,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巨头减产控供、AI革命催生HBM等尖端需求爆发、技术迭代成本高企以及库存完成出清。
这场风暴正将压力传导至智能手机和电脑终端,消费者将直面涨价现实。对于有意购机的消费者而言,未来1-2个月是锁定当前价格库存产品的关键窗口期。
对A股投资者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存储芯片与模组龙头(如兆易创新、江波龙、佰维存储)、存储国产化核心产业链(设备如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材料如沪硅产业/安集科技)以及具有供应链优势的消费电子头部企业,构成核心布局方向 。当前,内存产业正经历深度重构,技术演进(HBM/先进封装)、国产替代深化与周期复苏将形成三重共振 ,持续塑造未来数年A股科技板块的投资主线。
来源:诗与星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