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乌冲突的胶着战局中,制空权的争夺与高效运用始终是左右胜负的关键变量。近日,俄军苏-34“鸭嘴兽”战斗轰炸机集群对乌军前沿聚集点实施饱和式空袭,高空投下的多枚重磅炸弹精准命中目标,大量乌军有生力量被歼灭。
据海客军事11月18日报道,俄乌冲突的胶着战局中,制空权的争夺与高效运用始终是左右胜负的关键变量。近日,俄军苏-34“鸭嘴兽”战斗轰炸机集群对乌军前沿聚集点实施饱和式空袭,高空投下的多枚重磅炸弹精准命中目标,大量乌军有生力量被歼灭。
这一雷霆攻势不仅彰显了苏-34的硬核战场威慑力,更成为俄军战术调整、巩固战线的关键落子,为僵持已久的战局注入显著战略变量。
作为俄军现役主力战斗轰炸机,苏-34“鸭嘴兽”凭借多用途作战基因成为战场“多面手”——其兼具空战自卫与纵深对地打击能力,专为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精准突击量身打造。
此次任务中,苏-34依托先进的无源相控阵雷达与光电瞄准系统,在万米高空避开乌军低空防空火力网,精准锁定乌军隐蔽集结的战术枢纽。据前线战报披露,该聚集点是乌军向顿巴斯前线输送兵力、囤积装备的核心节点,集中了数百名作战人员及数十台重型装备。
多枚重磅炸弹的密集投放,不仅瞬间摧毁了乌军集结阵地与防御工事,更彻底瘫痪了其局部补给链路,实现“歼灭有生力量+斩断作战链条”的双重战术目标。
俄军此次空袭绝非临时之举,而是基于战场态势的精准研判与战术升级。随着乌军反攻陷入僵持,双方在顿巴斯、扎波罗热等战线形成高强度拉锯。乌军为突破俄军防线,频繁在局部区域秘密集结兵力,试图依靠兵力集中优势撕开缺口。
俄军通过战场侦察系统敏锐捕捉这一战术动向,果断启动“以空制地”打击方案,动用苏-34这类具备强大对地突击能力的装备,以“发现即摧毁”的雷霆攻势瓦解乌军集结企图。这种战术选择既规避了地面部队正面攻坚的伤亡风险,又能高效削弱乌军战斗力,深刻体现了现代战争中制空权对地面作战的决定性支撑作用。
苏-34的战场表现,充分印证了其设计初衷与实战价值。该机型搭载的KH-29空地导弹、KAB-500精确制导炸弹等装备,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实现百公里外精准打击;
厚重的机身装甲与先进电子战系统,使其能有效抵御防空火力威胁。数据显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苏-34累计执行数千架次作战任务,凭借“高空突防+精准打击+强生存能力”的组合优势,保持了较高的战场生存率,成为俄军对地攻击的“中坚力量”。
此次高空投弹战术,更是针对性规避了乌军西方援助的低空防空系统,展现出俄军对装备性能与战场环境的深度把控。
对于乌军而言,此次聚集点遭轰炸堪称一次毁灭性打击。大量有生力量的瞬间损耗,直接削弱了其局部反攻潜力;集结枢纽的被毁,进一步加剧了前线补给困境。此前,乌军依托西方援助的“爱国者”“IRIS-T”等防空系统构建低空防御网,但在俄军苏-34的高空突防与电子压制组合战术面前,这些防御手段难以形成有效拦截。
此次失利迫使乌军紧急调整兵力部署模式,不得不放弃大规模集中集结,转而采取分散部署、化整为零的方式规避空袭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幅降低了其战术灵活性与突击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空袭是俄军整体作战思路的集中体现。近期,俄军持续强化制空权掌控,通过常态化空袭乌军指挥中心、交通枢纽、弹药库等关键目标,逐步压缩乌军作战空间与补给通道。
这种“空中压制+地面推进”的协同战术,有效遏制了乌军的反攻势头,为俄军巩固现有防线、争取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俄乌冲突已进入深度僵持阶段,双方的战术博弈与装备较量愈发白热化。苏-34此次精准突袭再次证明,制空权的有效运用能够成为改变战场态势的“胜负手”。
未来,随着俄军进一步整合空中力量与地面作战体系,乌军面临的防空压力与战场困境或将持续加剧。这场冲突也再次警示世界:在现代战争中,具备精准打击能力与体系化作战支撑的空中力量,依然是决定战局走向的核心要素,任何忽视制空权建设与运用的一方,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来源:车马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