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0日,美国移民局更新关于H-1B申请费用的说明:2025年9月21日后提交的境内H-1B修正,以及在美国境内提交的变更身份、修正或延期申请,均不受新政影响,无需缴纳10万美元费用。
川普再次“反水”,这次带来了一些好消息。
10月20日,美国移民局更新关于H-1B申请费用的说明:2025年9月21日后提交的境内H-1B修正,以及在美国境内提交的变更身份、修正或延期申请,均不受新政影响,无需缴纳10万美元费用。
也就是说,只要你目前以合法身份在美国境内生活、工作、学习,暂时不受H-1B新政影响。
细则一出,许多人似乎都可以松一口气了,但如果只把目光放在H-1B上,那就想得太简单了。
很多人应该还没发现,这只是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一部分。
更大的变化,正在美国人才移民申请通道上悄悄发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还能顺利移民美国?哪些通道正在“悄悄加码”?哪些人必须马上行动?这篇,小美和你彻底讲明白。
先给你一个结论:
未来几年,普通人想靠“擦边”“包装”移民美国会越来越难;真正有机会拿到美国绿卡的,是那些提前规划、抓住窗口期的人。
下面我们从三个层面展开说。
一、人才类移民将会如何调整?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DHS)的公告,预计在2026年1月左右,将正式公布一项关于职业移民的新规。
这次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更新美国人才类移民程序,尤其是针对杰出人才(EB-1A)和杰出教授研究员(EB-1B)的标准,同时也会波及到NIW和O-1A。
简单理解,就是一句话:美国准备“全面重塑”人才移民的门槛。
未来,EB-1、EB-2(含NIW),以及O-1A签证的申请标准,很可能迎来一次级别不低的升级,这将直接影响数以万计科研人员、科技从业者和企业家的移民路径。
具体来看,改革的大致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EB-1A(杰出人才)
EB-1A适用于那些在科学、艺术、教育、商业、体育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申请人。
目前的规则是:申请人满足官方列出的十项标准中的任意三项,就有机会获批。
而未来,新规可能将这条门槛,从“三选十”,提高到“至少五选十”,也就是说,至少满足五项标准才有机会进入“杰出人才”的门槛。
这十项标准包括:
国家或国际认可的重大奖项;
加入高门槛杰出协会;
个人获专业或主流媒体报道;
担任评审、裁判职务;
具有重大原创性贡献;
发表学术文章;
作品或成果参展、展览;
担任知名机构重要职务;
获得高于行业平均的薪酬;
在商业或行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功。
以前,很多企业家只要是公司创始人或高管,再加上几篇媒体报道、一个行业协会会员,就可以勉强拼出三项标准,从而顺利通过EB-1A。
而在新规下,仅仅是“创始人”这一身份,可能就远远不够了。
移民局会更看重申请人是否有行业性、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认可,比如真实的奖项、有影响力的媒体报道、被广泛引用的成果,等等。
换句话说,未来的EB-1A将不仅仅看“你做过什么”,还要看“行业是否真正承认你”。
2、EB-1B(杰出教授研究员)
EB-1B适用于在学术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教授和研究员。
这一类别的申请人,未来需要提供更多“推动学科发展”的证据。
不仅仅是几篇论文、几个课题就可以,而是要证明:
你的研究是否开辟了新方向?
是否被同行广泛引用?
是否对实际产业应用或学术体系产生了真实影响?
对于高校、科研机构内的申请人来说,这意味着——
未来移民不再只是“成果堆砌”,而是要拿出真正能证明“学术影响力”的硬指标。
3、NIW(国家利益豁免)
NIW允许那些能证明自己在科学、教育、商业等方面的成就,对美国国家利益有重大贡献的申请人,免除劳工证步骤,直接走职业移民第二类。
未来,NIW可能会更加严格地要求申请人说明三点:
你在做什么;你的工作有哪些具体成果;这些成果如何对美国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产生“直接而积极”的影响。
这意味着,光有学历、论文已经不够,需要更强的“落地效果”——项目落地、产业转化、技术推广、政策影响等等,都将成为关键证明点。
4、O-1A签证
O-1A签证是美国为具备“卓越能力”的人才设置的非移民类工作签证,很多人把它视为EB-1A之前的“跳板”。
由于目前O-1A的标准与EB-1A类似,但审核略宽松、周期更短,因此一直是科研人员、艺术家、企业家留在美国的重要方式。
未来,O-1A的标准同样会收紧,和EB-1A一样,从原先“十选三”的宽松模式,提升到“至少满足五项标准”,并且会对证据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一句话总结:人才类的EB-1A、EB-1B、NIW和O-1A,将从“宽门槛”走向“精筛选”。
二、哪些人将无法移民美国?
从这些改革方向,其实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美国移民局的意图。
第一,美国想要的是“高质量移民”,而不是“攒人数”。
在科技、教育、医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端行业全面升级的当下,美国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推动前沿发展的那一小撮人。
也就是说,美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希望:
来的每一个人,都能让美国在全球竞争中更占优势。
第二,美国想要堵住“靠包装上岸”的路。
过去几年,随着移民申请数量激增,确实出现过一些情况:
明明在本国属于中规中矩的水平,却通过大量堆材料、形式化操作,“挤”进了人才移民的队列。
比如:
频繁参加一些含金量不高的评选活动;
加入门槛很低但看起来“高大上”的协会;
做一些“自媒体报道”“宣传访谈”;
用包装堆叠出一个“伪杰出”的人设。
表面上看,材料齐全了,实际上很难说对美国有真正的长远价值。
新规的方向很明确:未来不再满足于“形式上够”,而是要看“含金量够不够”。
这次调整,会对三类人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第一类,只在单一维度有亮点的科研与技术从业者。
过去,可能凭借一串论文、几个项目就能递交,现在会被要求拿出更多元的证据,比如行业认可、跨学科影响、实际应用效果等。
第二类,仅靠“企业家身份”的创始人和老板。
以前,很多企业家通过“公司创始人+协会会员+媒体报道”这种组合,稳稳拿到美国绿卡。
将来,这些人需要拿出更实打实的东西,例如:行业奖项、真正有分量的报道、技术专利、市场占有率、投资与并购记录、带动就业和税收的数字等等。
简单来说,“虚胖”的简历,将会被直接滤掉。
第三类,过度依赖“文案包装”的申请人。
如果申请人无法提供实质性证据,比如真正有影响力的国际奖项、全球重要项目的主导经历、关键技术突破、落地应用成效等,仅仅靠形式上的补充和堆砌,将很难再通过审核。
未来,美国移民局会更愿意把名额留给——真的能站上行业中台,而不是只停留在“履历好看”的人。
三、现在就行动,还是再等一等?
很多人在纠结:
现在特朗普政府动作频频,是不是等等再说?等他这一任过去,政策说不定又放松了?
看起来有道理,但从整体趋势看,这个判断其实是危险的。
特朗普政府确实在不断调整移民政策,但美国移民门槛的提高,其实不是某一个总统的个人意志,而是长期趋势。
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美国在职业移民上的方向都在“慢慢收紧”:
配额不会明显增加,审核只会越来越细,人才定义越来越苛刻。
原因很简单:全球都在抢高端人才,美国不可能再用过去那套“门槛低、标准粗”的移民机制来选人。
门只会越来越窄,标准只会越来越细,今天你觉得“勉强够得着”的条件,明年可能就成了“不够看”的背景。
这对于正在考虑移民美国的人来说,有两个非常现实的提醒。
第一,如果你已经基本符合现在的标准,就不要等。
移民申请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从评估、补材料、写文案、递交,到排期、审批,中间少则一年多,多则好几年。
你现在看到的是“旧标准”,等你真正准备好再递交,很可能已经要按“新标准”来审。
第二,除了人才类移民,还要尽早了解其他路径,比如EB-5投资移民。
对很多高净值人群、留学生家庭来说,EB-5是一条难度更低、确定性更强的通道。只需投资80万美元,为美国创造至少10个就业岗位,就可以拿绿卡。
在当前阶段,EB-5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优势:这是当下最快解决在美合法身份的方式之一。
只要你人在美国,可以考虑走“双递交”:在递交EB-5投资移民申请(I-526E)的同时,递交身份调整申请(I-485)。
通常在递交后3至4个月内,就有机会收到一张Combo卡。
Combo卡是就业授权文件(EAD工卡)和提前离境许可(AP回美证)的合一版本。
拿到这张卡,你就可以:
在美国合法工作,不受雇主限制;
自由出入美国,不再被签证绑架;
在排期和审批过程中,保持生活与工作的连续性。
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样的“双递交”窗口,并不会一直存在。
随着EB-5递件量持续上涨,一旦正式进入排期时代,新的申请人将无法再享受如今这种“边等边用”的身份优势,既不能快速拿Combo卡,也会在时间成本上大幅增加不确定性。
所以,对于已经在美国、或计划短期内赴美的人来说:现在不是“再看看”的时间,而是“要不要上车”的时间。
最后,小美想说的是:移民这件事,从来不是等出来的,而是规划出来的。
政策只会越来越紧,门槛只会越来越高,真正有机会的是那一批——既看懂趋势,又肯提早行动的人。
来源:美福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