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好科学预防,不仅能保护个人健康,更能降低家庭与社会的疾病传播风险。乘坐公共交通、前往人群密集或密闭场所(如商场、医院、电梯)时,规范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或弯曲手肘遮挡,避免飞沫传播;与人…
进入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室内活动增多、空气流通不畅,加上人体免疫力易受低温影响下降,成为流感、新冠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水痘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做好科学预防,不仅能保护个人健康,更能降低家庭与社会的疾病传播风险。
(一)个人防护:筑牢健康“第一道防线”
01
做好呼吸道防护
乘坐公共交通、前往人群密集或密闭场所(如商场、医院、电梯)时,规范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或弯曲手肘遮挡,避免飞沫传播;与人交谈时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02
强化手部卫生
遵循“七步洗手法”:掌心相对搓揉、手指交叉搓揉、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弯曲手指关节搓揉、拇指在掌心搓揉、指尖在掌心搓揉,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尤其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咳嗽打喷嚏后,必须彻底清洁双手;无流动水时,可使用含酒精(浓度 60%-80%)的免洗手消毒剂消毒,但不可替代流动水洗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
03
提升自身免疫力
规律作息:冬季可适当早睡晚起,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让免疫系统得到充分修复;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减少肠胃负担;适度运动: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跳绳、健身操)或在天气晴朗、风力较小时进行户外快走、慢跑,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增强体质,但避免运动后立即受凉。
(二)环境防护:切断传播 “隐形通道”
01
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即使在寒冷天气,也建议每天通风 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优先选择上下午阳光充足时通风,降低室内病毒、细菌浓度;通风时注意保暖,可先让老人、孩子转移到其他房间,避免直接吹风受凉。
02
做好环境清洁消毒
家庭日常清洁以“湿式清洁”为主,用清水擦拭桌面、门把手、开关、遥控器等高频接触表面;若家中有传染病患者,需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按说明书稀释)擦拭消毒,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充分覆盖处理后再清理,清理时佩戴手套、口罩,事后彻底洗手;衣物、被褥等可定期晾晒,利用紫外线杀菌,必要时用热水(60℃以上)清洗并烘干。
03
减少聚集与风险接触
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避免参加大规模聚餐、聚会;集体单位(如学校、企业)应加强晨午检,发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者,及时让其居家休息并就医,避免带病上学或工作。
冬季传染病预防,离不开每个人的重视与行动。无论是规范佩戴口罩、做好手部卫生,还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都是守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重要举措。让我们共同树立“预防为先”的健康理念,科学应对冬季传染病,平安度过寒冷季节。
来 源: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撰 稿:盖春宇
编 辑:滕 毓
审 核:谢昊霖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