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是11月10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红堡附近发生汽车爆炸,造成至少13人死亡。而在次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一家法院大楼外发生自杀式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2人死亡。
文/亦凡
编辑/漆菲
接连两起爆炸,将印巴关系再次推到悬崖边。
先是11月10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红堡附近发生汽车爆炸,造成至少13人死亡。而在次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一家法院大楼外发生自杀式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2人死亡。
安保人员和法医小组在红堡附近的爆炸现场开展工作。
两桩爆炸案尚在调查之际,余波接着发酵。11月14日晚,印控克什米尔一个警察局发生爆炸,来源是该局此前缴获的爆炸物。此事被认定是意外,迄今已造成至少9人死亡,其中大多是警察。由于爆炸威力极大,死伤人数可能持续上升。
互相敌视的邻国相继出现暴力事件,不免让一些人陷入猜忌。印度将红堡爆炸定性为一起由“反国家势力实施的恐怖事件”,但不同以往,其刻意避免直接指责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则将法院爆炸归咎为印度“恐怖主义代理人”所为,尽管迄今未能提供证据。
印度反恐调查机构11月16日宣布,当局已经逮捕一名来自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男性,涉嫌与汽车爆炸袭击者存在合谋。巴基斯坦当局亦逮捕了数名嫌疑人,疑似为巴基斯坦塔利班(TTP)成员。
今年4月,当武装分子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杀害了26人(其中大部分是印度游客)后,这两个国家一度濒临战争边缘。相互进行了数天空袭后,两边同意停火。不少人担心,突如其来的爆炸事件会让本就脆弱的地区局势再度紧张。
不过,新德里冲突管理研究所执行主任阿贾伊·萨尼(Ajai Sahni)向《凤凰周刊》指出,他不认为巴基斯坦会采取单方面戏剧性行为让事件升级,而此次印度政府也不想做出太多激烈回应,和上一次克什米尔发生恐袭后的反应很不一样。
2025年10月,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发生冲突后,一名阿富汗塔利班成员站在受损的房屋旁边。
红堡对印度意义特殊,这里是不仅是昔日莫卧儿帝国的权力核心,也是今日印度的国家象征。
1947年,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在红堡升起独立后的第一面国旗,并发表著名的演说《与命运的约会》。此后每年独立日,印度总理都会在此地发表演讲,红堡在印度政治生活中极具象征意义。
此次袭击就发生在红堡附近。当晚,一辆缓慢行驶的汽车经过这个人群熙攘之地时突然发生爆炸,近处几辆汽车被炸毁,数公里之外都听得到巨响。
住在附近的人们一度以为发生了地震,出门却只看到地狱般的场景,路人惊恐地四散奔逃,车辆着火,死伤者躺在路面上,到处血迹斑斑。随着恐慌蔓延,印度警方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红堡发生爆炸后,遇难者家属上街抗议。
这是自2011年以来,印度首都再次出现爆炸事件。事发后,莫迪政府在11月12日对此表示谴责,称这是“由反国家势力实施的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并依据严格的反恐法对此事进行调查。
这起爆炸发生前夕,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警方曾捣毁了一个疑似武装分子小组,该小组的活动范围从克什米尔延伸到新德里郊区。当时,警方在毗邻新德里的哈里亚纳邦法里达巴德市逮捕了至少7人,包括不少医生和学者。印度警方声称,他们查获了重达2900公斤的炸弹制作材料还有一些武器。
警方在此次行动中发现了一个主要由白领人士组成的“白领恐怖生态系统”,其中涉及与外国幕后操纵者有联系的激进人士,这些人与巴基斯坦境内的武装组织有关联。
从各方透露的信息来看,红堡爆炸案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警方正在进行的调查存在密切关联,后者帮助警方锁定了一位名叫乌马尔·纳比的医生。
红堡汽车爆炸导致多辆汽车起火和人员伤亡。
印度当局确认,29岁的纳比来自克什米尔,在新德里附近的法里达巴德市一所医学院当教师。发生爆炸的汽车则登记在阿米尔·拉希德·阿里名下,他曾从印控克什米尔前往新德里,协助购买这辆汽车。印度反恐调查机构说,阿里被捕是此案的“重大突破”。
截至目前,已有8人涉嫌卷入此次爆炸案,包括4名医生,除了纳比因爆炸死亡外,其余3名医生均已被捕。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警方总结说,这些逮捕行动揭露了一个与“穆罕默德军”(Jaish-e-Muhammad)和“印度圣战支持者组织”(Ansar Ghazwat-ul-Hind)相关的“跨邦、跨国恐怖主义网络”。
“穆罕默德军”是一个总部位于巴基斯坦的激进伊斯兰武装组织,其目标是将克什米尔地区从印度分离出来,该组织当前已被封禁。“印度圣战支持者组织”则活跃在克什米尔地区,是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伊斯兰极端武装,目标是在克什米尔建立一个实行伊斯兰教法的国家,并对印度行政体制发动“圣战”。
在印度当局尚未对爆炸做出定性时,伊斯兰堡一家法院外又出现自杀式爆炸事件。当时,袭击者在一辆警车旁边引爆炸弹,巨响之后,受惊的民众和律师四处奔跑。巴方称,炸弹袭击者本意是针对法院,但是未能进入内部。
伊斯兰堡法院外爆炸发生后,消防员扑灭一辆汽车上的火焰。
尚未查清嫌疑人身份时,巴基斯坦总理谢赫巴兹·谢里夫直接将矛头指向印度,称一些“受到印度积极支持的”极端组织参与其中。他发布声明称,“印度恐怖分子代理人对巴基斯坦手无寸铁的公民发动恐怖袭击,这种行为应受到谴责”。印度政府则予以否认,称其为“毫无根据的指控”。
很快,巴基斯坦塔利班旗下分离组织“自由者联盟”声称对爆炸事件负责。但英国广播公司(BBC)获取的消息称,巴塔中央领导层否认了这一说法。
11月14日,巴基斯坦当局逮捕了四名武装分子,这些人被怀疑都是巴塔成员。巴塔虽与阿富汗塔利班是两个不同的组织,但联系密切。这次袭击中,巴政府发现有阿富汗公民参与其中,后者不仅和伊斯兰堡的爆炸有关,还参与了此前一天发生在西北部城市瓦纳的袭击。
虽然恐袭事件连续发生,但萨尼认为,目前无法从单一事件中看出趋势。“我们不能说这是新趋势的开始,也不能绝对地说这些都是独立事件,需要看看未来几周乃至几个月的情况。如果未来有更多类似事件发生,我们现在看到的可能是一种新变化的形成。”
不同于巴基斯坦下意识般地指责印度,也不同于今年4月克什米尔袭击事件后的激烈反应,这一次印度政府明显变得谨慎,直到事发后第三天才表态称,这是一起恐袭事件。
萨尼分析称,从历史上来看,发生类似事件时印巴政府总会指责对方,这一次却只有巴基斯坦单方面的指控——巴基斯坦总理发声明指责印度、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发声明指责阿富汗。“但这些并非严肃立场,而是一种政治声明,通常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说的,也是说给他们国内民众听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印度将自己逼到了墙角。”萨尼指出,“如果印度政府说这是恐怖主义行为,且是巴基斯坦干的,他们就需要采取非常激烈的报复行为。”毕竟今年5月,莫迪政府宣布了一项新的安全战略,任何恐怖主义行为都将被视为战争行为。
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印度并不想如此。萨尼分析说,此前的“辛杜尔行动”给印度带来了国际上的麻烦——当时政府以为针对巴基斯坦的行动会很轻松,也不会有任何国际后果,但这两个假设都被证明是错的。“所以这次印度的态度是非常谨慎且回避的,他们最开始甚至不认定这是一起恐袭事件。”
印度相对克制,巴基斯坦也仅仅是打嘴炮,似乎有助于让事态不至于滑坡向二次冲突。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研究员阿米特·兰詹(Amit Ranjan)认为,近期发生军事对抗的可能性不大。他告诉美国《时代》杂志,印度政府面临各种国际压力,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因而主动寻求与中国加强关系,而中国长期以来与巴基斯坦保持着友好关系。
印度总理莫迪在红堡发表讲话。
不过,兰詹表示,印度国内也存在一种压力,尤其民间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这种压力要求政府采取果断行动。“如果印度当局发现汽车爆炸事件与巴基斯坦境内某个组织有关联,可能会选择采取有限的军事行动——而即使是有限的行动,也可能升级为更大规模的冲突。”
虽然调查还在进行中,现实已将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三国牵扯到一起,敌意不断加重。
萨尼说,我们看到两起爆炸有了一些进展,但问题是,背后的真正黑手是谁?对于巴基斯坦的爆炸,巴塔是独立采取行动的吗,巴基斯坦对印度或阿富汗的指控是否正确?对于印度的爆炸,背后是否有巴基斯坦参与的更大、更广泛的阴谋?
巴基斯坦原本与阿富汗关系还算友好,但近来日益紧张。双方在边境问题上存在争议,并互相发动过多次袭击,直到今年10月,两国才在卡塔尔和土耳其斡旋下达成了脆弱的停火协议。
巴塔更是双方关系的主要症结。巴基斯坦政府希望能和阿富汗对话,让塔利班政府约束巴塔的行为。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说,巴方这些年和阿富汗塔利班积极接触,提供贸易和人道主义援助,但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回应“只有空洞的承诺和不作为”。
与此同时,印度加强了和阿富汗的联系。双方政府近来有了深入接触,不仅强调对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还要深化发展合作。两国的走近自然会让巴基斯坦感到紧张和不悦。
2025年1月,印度外交官和阿富汗塔利班代理外长在迪拜会面。
“更大问题在于,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三方之间缺乏真正的安全对话。”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副教授沃尔特·拉德维格(Walter Ladwig)认为,由于缺乏真正的区域情报共享,每一起暴力事件往往都被从政治角度看待——被视为国家支持的、而不是更广泛的极端主义的一部分。
拉德维格表示,这些发生冲突的国家间有可能找到一条脱身之计。“但这取决于能否将反恐合作与其他争端区分开来,如果低调的情报接触能够继续下去,或许可以防止该地区再次陷入危机循环。”
但想让这几国联手应对跨境恐怖主义威胁,谈何容易。萨尼向《凤凰周刊》坦言,过去我们多次尝试和谈,但印巴之间的分歧如此尖锐和极端,两国之间存在意识形态冲突和历史纠葛,这些因素难在短期内得到克服。“特别在当前环境下,南亚是一个地缘政治竞争激烈的地区,不仅仅印度和巴基斯坦有问题,也有很多外部势力在干预。”
他进一步提到,考虑到当前的地缘环境,两国都努力为自己在国际事务中寻求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印巴之间的长久矛盾,以及此次红堡爆炸的焦点依然围绕两国的争议地区克什米尔——自从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双方已经为此爆发过三次战争。
红堡是莫卧儿帝国时期的皇宫,在印度政治生活中极具象征意义。
今年4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起针对印度游客的袭击事件,造成26人死亡。印度政府称,巴基斯坦支持的伊斯兰恐怖分子发动了此次袭击,但遭到巴基斯坦否认。
这两个宿敌间因此爆发严重冲突,交火了四天才停止。印度发起“辛杜尔行动”,向巴基斯坦境内发射导弹,总理莫迪声称此举造成“超过100名恐怖分子”死亡;巴基斯坦则坚称,遇难者是平民和士兵,而非武装分子。巴基斯坦也予以回击,击落了印度空军飞机。
红堡爆炸事件和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疑似关联,将此地再度拉回旋涡中心。印度社交媒体平台上,充斥着针对穆斯林的仇恨言论。
西迪克·瓦希德(Siddiq Wahid)是希夫纳达尔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杰出教授,长居克什米尔和新德里两地,他本人也是一位穆斯林。“一旦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说些什么,就会有很多人加入,你不知道来源是哪里,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是认真的。”他向《凤凰周刊》叹息道,“但这些帖子的确让人感到不安”。
压力不仅来自舆论,红堡发生爆炸前,印度当局本就在进行搜查,爆炸后更是加大了对克什米尔地区的调查力度。瓦希德说,虽然此次袭击不发生在本地,但这里的人们因爆炸而受到困扰,此事导致了未经调查的大规模逮捕。
11月12日,全副武装的印度警察和准军事部队成员在斯利那加(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行政中心)街头巡逻,甚至强行闯入民宅进行搜查。
11月12日,印度士兵在斯利那加站岗。
半岛电视台称,仅在克什米尔南部库尔加姆地区,安全部队开展了400次搜查行动,逮捕了约500人进行讯问,其余多地也出现了类似的突袭行动——警方在克什米尔各地逮捕的人数超过650人。
在克什米尔南部普尔瓦马县的科伊尔村,嫌疑人纳比的家人仍处于震惊之中。亲戚们说,纳比在斯利那加的学校和医学院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他总是手里拿着一本书,总是沉浸在书海中。他是我们的希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亲属哽咽着说道,“他是个很沉稳的人。”
由于他和多位涉案人员都是医生,克什米尔当地的医学生和医生也备受怀疑,许多人遭到讯问,甚至有医疗设备被没收。当地一位医生说,“我们很难相信一名医生会发动这样的袭击,但怎么能因此抹黑整个医疗行业?如果一名专业人士叛逃并加入武装分子,难道意味着所有专业人士都是恐怖分子吗?”
瓦希德向《凤凰周刊》提到,现在的克什米尔人人自危,而“白领恐怖主义”这样的新术语也让他感到不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有时候你会觉得很多事情荒唐愚蠢,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有分析指出,印度官员使用“白领恐怖主义”这样的词汇,旨在模糊克什米尔穆斯林与武装叛乱分子之间的界限。
生活在印度其他地区的克什米尔人也饱受压力,比如印度古尔冈市的警方致电各住宅小区,要求统计当地克什米尔居民的名单,而在新德里、诺伊达等城市,不少人扬言要驱逐克什米尔人。
近一段时间,印度特种部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逮捕了多名嫌疑人。
瓦希德也听到了类似的故事,据他说,一位克什米尔人最近刚搬到其他城市,找好公寓后却被告知房子无法给他住,仅仅因为他来自克什米尔。对无关爆炸案的克什米尔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段“奇怪且紧张的时期”。
在莫迪政府的反恐行动中,克什米尔人只会逐步被边缘化。瓦希德无奈地说,克什米尔人与莫迪政府的关系预计会陷入一段紧张时期,就算过后会好一些,紧张关系仍会重现,如此往复。(实习生黄德旸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凤凰WEEKLY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