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奖质疑愈演愈烈!官媒曾呼吁调查奖项黑幕;也和张艺谋有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13:41 1

摘要:“谋家军”三个字一出来,我脑子里先蹦出的不是张艺谋,而是我自己——谁还没被小圈子挤兑过?

“谋家军”三个字一出来,我脑子里先蹦出的不是张艺谋,而是我自己——谁还没被小圈子挤兑过?

你投简历、评职称、抢项目,眼瞅着名额被“自己人”内定,那种窝火,跟此刻屏幕外的观众一模一样。

金鸡奖再金光闪闪,也照得出我们普通人的憋屈。

先说句掏心的:评委里九位跟老谋子合作过,概率高得离谱,但这不是原罪。

罪在“可预见”——名单一出,大家就能提前写获奖感言,这比剧透更杀人。

我去年给某平台做评审,亲眼见大佬们互递眼神,那一刻我懂了,公平不是黑箱,是连黑箱都不需要,结果早写在脸上了。

宋佳捐奖金挺漂亮,可也等于默认“奖≠最好”,只是阶段性安慰。

这话翻译过来:姐知道你们不服,但姐先拿着,再返点香火钱。

高情商,却堵不住观众的嘴。

毕竟我们缺的不是善款,是说服力。

有人翻出2016百花奖,说当年李雪健、赵丽颖被“复活”更离谱。

我反倒觉得那届更诚实:起码现场评委敢爆料,弃权票明晃晃摆桌面。

如今金鸡连投票数都不公布,只甩一句“程序正义”,像老板发“公司效益很好”却不给工资条,你信吗?

北电赵宁宇提议学釜山,多请外国评委。

我补一刀:请外国人不如请“圈外人”。

找五个拍短视频的90后、两个写网文的大神、再加一个天天在豆瓣打一星的毒舌影评人,让他们跟老教授关一间屋,吵上三天,你看还“ predictable”不。

别把国际当遮羞布,真正的陌生化是打破“师承、同门、老搭档”的温柔乡。

资本那条暗线也别装看不见。

庞丽薇是《好东西》制片人,更是张艺谋御用,她拿奖,公司下一部文艺片的预售就挂上金鸡光环,平台排片、政府补贴、甚至大学教材案例一条龙。

一个奖,撬动的不是艺术,是八位数的生意。

所以你说“圈子化”只是人情?

不,是现金流。

改?

匿名投票、回避制度、公开明细,听着都对,可操作层面全是“自己人监督自己人”。

我出个损招:以后评委进场先没收手机,现场直播吵架,剪成90分钟纪录片同步上线,弹幕实时投票,观众票数占30%。

别嫌low,真唱假唱都能听出来,好电影还怕群众?

最后给影迷递张纸巾:别把任何奖当终点。

好片子就像好对象,得自己去找,去豆瓣冷门片单里翻,在盗版网站残留的简中字幕里捡,在二轮艺术影院空荡的夜里偶遇。

金鸡不给你白月光,你自己可以养成。

毕竟,生活最大的“谋家军”是我们自己——每天投自己一票,坚持不弃权,就是赢。

来源:富足辰星4ez5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