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N2甲流高烧浑身疼,2类药别瞎吃,黄金48小时勿错过防肺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0:54 1

摘要:一夜之间,朋友圈被“高烧40℃,全身疼得下不了床”的消息刷屏。2024年冬天,H3N2型甲型流感病毒又来了。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感冒药柜台前排起长队。有人一觉醒来,体温计直接飙破40℃,全身像被卡车碾过。发烧、头痛、咳嗽、肌肉酸痛,这些症状比普通感冒更凶猛。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一夜之间,朋友圈被“高烧40℃,全身疼得下不了床”的消息刷屏。2024年冬天,H3N2型甲型流感病毒又来了。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感冒药柜台前排起长队。有人一觉醒来,体温计直接飙破40℃,全身像被卡车碾过。发烧、头痛、咳嗽、肌肉酸痛,这些症状比普通感冒更凶猛。有家长焦虑,孩子上学刚两天就被“甲流”撂倒。成年人也不好过,连带着身边的朋友同事轮番“中招”。大家心里只有一个疑问:这波H3N2甲流到底有多厉害?

每年都会有流感病毒“换班”,今年主要是H3N2亚型在作妖。它属于甲型流感的一种。和往年H1N1相比,H3N2更容易引发高热和全身不适。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变,疫苗也要年年更新。国家疾控中心2024年流感监测数据显示,近期H3N2流行强度明显升高,部分地区流感阳性率突破40%。别小看这个数字,甲流并不是普通小感冒,免疫力差的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极容易“中招”后出现重症。

高烧40℃,全身酸痛,嗓子像吞了刀片。有人说“发烧能扛就扛”,有人“药一把抓”,有人“咬咬牙等自愈”。其实,甲流最危险不是发烧本身,而是后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肺炎、心肌炎、脑炎,这些并发症并不罕见。国家卫健委曾发布流感防控指南,明确指出:流感可引起肺炎,尤其高危人群,更容易因为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重症甚至死亡。

黄金的48小时,是指出现流感症状后两天内。如果能在这个时间段正规用药,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国家卫健委《流感诊疗方案》中明确,“抗病毒药物应尽早使用,发病48小时内效果最佳”。一旦拖延,用药效果会大打折扣,病毒扩散,身体负担加重,重症风险上升。别等到高烧不退、呼吸困难、咳嗽加重才慌张求医。

说到用药,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听说谁谁吃了就好”“某某药万能”“抗生素预防感染”。流感病毒和细菌不同,抗生素对它无效。乱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耐药问题,影响肠道菌群,增加副作用。国家卫健委2024年再次强调,“流感患者无细菌感染证据时,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生素”。

还有人把退烧药当万能药,烧没退又加量。其实,退烧药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消灭病毒。过量服用,可能引发肝肾损伤,甚至中毒。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是常用的退烧药,必须按说明或医嘱服用,间隔时间不能随意缩短。孕妇、肝肾功能异常、消化道溃疡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切记,不要把退烧药和感冒药“叠加吃”,很多复方感冒药本身就含退烧成分,重复用药风险大。

抗病毒药物才是真正针对流感病毒的武器。国家推荐的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奥司他韦是口服药,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帕拉米韦是静脉用药,适合重症或不能口服者。药不能乱买乱用,需要医生根据病情判断。部分人群对奥司他韦有胃肠道反应,孕妇、哺乳期女性用药要咨询医生。

对于普通健康人群,甲流一般可以自愈,但有些人属于高危对象。65岁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孕妇、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流感后更容易进展为重症。国家卫健委指南反复强调,这些高危人群一旦发热、咳嗽,应尽早就医,不能“硬扛”。有基础疾病的人,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持续高热、意识障碍,马上到医院。

家里“中招”了,怎么做才能不传染给全家?甲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戴口罩,消毒手机、门把手这些常接触的地方。与患者保持距离,咳嗽打喷嚏要用纸巾捂嘴。家里有老人、慢病患者,最好让“流感患者”单独居住,避免交叉感染。家属照顾病人后,及时洗手、换衣服。日常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适量多饮水。不要轻信“喝醋熏屋”“吃板蓝根”能预防流感,目前没有权威证据支持这些做法。

很多人关心,打了流感疫苗还会被感染吗?流感疫苗不是“防弹衣”,但能大大降低重症风险。每年疫苗成分都根据流行毒株调整,虽然不能百分之百预防感染,但接种后即便感染,症状也会明显减轻。中国疾控中心建议,所有6月龄以上的人每年都应接种流感疫苗,特殊高危人群更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接种后,需2周左右产生抗体。流感季还没结束,没打疫苗的建议尽快补种。

有人说“感冒了就多喝水、多休息”,这句话没错,但甲流不像普通感冒,症状更重,恢复期也更长。一般高热持续3-5天,全身症状缓解后可能还会有咳嗽、乏力等后遗症。康复期间要避免劳累,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补充蛋白质。发热期间不要强行上班上学,容易交叉感染,延误恢复。

有些人担心高烧会不会把大脑烧坏。实际上,流感引起的高热本身不会导致大脑损伤,但持续高热、抽搐、意识障碍可能是重症信号,要尽快就医。小孩高热容易出现惊厥,大多数是良性惊厥,但也要密切观察,必要时就医。家里有体温计,定时测量体温,做好记录,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

高烧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嘴唇发紫,这些症状不能大意。出现这些表现,很可能是肺炎等并发症的信号。国家卫健委流感诊疗方案明确,甲流可引起病毒性肺炎,重症病例多见于高危人群。肺炎发展快,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部分人认为咳嗽是“正常恢复”,其实持续咳嗽、气促、胸痛要警惕肺炎,及时拍片检查。

日常生活中,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是提升免疫力的基本方式。减少扎堆、勤通风、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家里有老人、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流感季的健康管理。出现流感症状,别硬扛,也别乱吃药。48小时内就医、合理用药,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流感不是小感冒,H3N2来势汹汹,别抱侥幸心理。抗生素和退烧药都不是万能钥匙,关键时刻得靠抗病毒药物。高危人群和孩子老人,出现症状别拖延,黄金48小时抓住治疗窗口。预防、及时就医、科学用药,才能平安过冬。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3年版)[EB/OL].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2024年流感流行季中国流感疫苗应用技术指南[EB/OL].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成人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46(5):332-342.

来源:徐医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