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县泗交镇:退伍兵哥们的乡村振兴“菌”旅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9 16:08 1

摘要:眼下正值香菇采摘时节,位于泗交镇窑头村的夏县昕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大棚里,一排排菌包摆放整齐,朵朵如云般的香菇从中“钻”出,撑起一把把“致富伞”。10余名工人穿梭在菌棒间,手法娴熟地将个头大、品相好的香菇采摘、装筐、搬运,现场一派繁忙而喜悦的丰收景象。

眼下正值香菇采摘时节,位于泗交镇窑头村的夏县昕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大棚里,一排排菌包摆放整齐,朵朵如云般的香菇从中“钻”出,撑起一把把“致富伞”。10余名工人穿梭在菌棒间,手法娴熟地将个头大、品相好的香菇采摘、装筐、搬运,现场一派繁忙而喜悦的丰收景象。

夏县昕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负责人 柴丽波

现在总建大棚面积30亩左右,出菇棚面积20亩左右,养菌棚面积10亩左右。出菇周期一般在五月份到十月份,养菌周期的话是6个月,基本上一个香菇棒从做成到出菇结束,总周期就是一年时间。产量的话,一个棒基本上就是两斤左右,总共种的是21万棒。我们一般按棒算,一个棒基本上纯收入两元到三元,每年看天气因素、价格不一样,正常情况下都是2~3元 ,有时候行情好点能稍微多一点。

柴丽波是窑头村的一名退伍军人,也是夏县昕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了解到香菇良好的市场前景后,就依托泗交镇香菇种植的天然优势,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香菇产业。目前,他的香菇种植基地占地30余亩,配套建设了菌棒加工、接种、鲜菇冷藏等车间,成为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支撑和村民收入的有效来源,村民们在家门口当起了“上班族”。

村民 董春霞

我觉得这份工作挺好的,离家也比较近,骑电动车就3~5分钟吧,工作也灵活,时间也充足,中午还能回家照顾孩子,照顾家里,一切都挺好的。

柴丽波:对我自己来说,在部队待了两年,我感觉自己的毅力比较坚定,不像以前那样,受过什么挫折就想放弃,经过部队的锻炼,我感觉做什么事情还是比较能坚持下来。

柴丽波的成功离不开泗交镇窑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闫金虎的支持,闫金虎也是一位退伍老兵,村里人都亲切的叫他“兵支书”。从军营到村庄,从军人到村干部,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精神。闫金虎担任村干部以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硬化、美化乡村道路环境。同时,投资养菌房、冷库、锅炉等香菇产业配套设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兵支书”的担当与作为,实现了从退伍军人到优秀村干部的“蜕变”。

夏县泗交镇窑头村党支部书记

兼村委会主任闫金虎

担任村干部期间,心里面总有个想法,既然干上这个,就要带动老百姓致富。看怎么致富,从人居环境方面,怎么把村亮点打造好一点,产业方面怎么发展起来带动村民致富。以党建+合作社模式带领村民致富,在这方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收30余万元。香菇基地这方面带动脱贫户有20余户就地务工,一年人均增收一万五千元~一万六千元左右。

近年来,窑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闫金虎这位“兵支书”,却始终保持着军人的谦逊与低调,带领村民们在乡村振兴路上奋勇前行。

闫金虎:下一步,咱们村党支部还有一个想法,进一步扩大(香菇种植)规模,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发展电商方面,再开个直播间可以代销货品,村委会给提供方便,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继续发挥退伍不褪色的军人风采,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来源:顶级海风l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