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播正能量,探索真教育,一个真正属于教育人的公众号!公开发表文章1000余篇,出版教育专著6部;获第五届国际“安徒生教师奖”。关注“黎明在线520”,教育路上不迷茫!
教学30年我终于发现:学会这些小技巧,教学成绩稳稳滴第一
陈黎明工作室
2025年11月17日 06:00 江苏
以下文章来源于黎明在线520 ,作者陈黎明
黎明在线520 .
传播正能量,探索真教育,一个真正属于教育人的公众号!公开发表文章1000余篇,出版教育专著6部;获第五届国际“安徒生教师奖”。关注“黎明在线520”,教育路上不迷茫!
哪个老师不想把课上得精彩?
哪个老师不盼着学生考试拿好成绩?
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教得顺手、学生打心底认可?
这份心思,每个站在讲台的人都有。
但光有热情和愿景真不够,教学就像种庄稼,不光要肯流汗,还得懂方法。
结合30年一线教学的实战经验,整理了几个超实用的小技巧,帮你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教得更从容、学生学得更高效。
先期备课:
不止读教材,更要读懂学生
备课不是简单翻教材、写教案,核心是围着学生转,让每节课都有实在收获。
1. 备成长:学生能带走什么,才是真收获
研读教材时,别光想着自己要讲什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琢磨:这节课结束后,他们能真正带走什么?是知识、方法,还是情感共鸣?
比如教朱自清的《背影》,别一上来就把文章拆得七零八落,逐字逐句分析语法。不如先抓核心:读“望父买橘”的细节,感受文字里藏的深情;品父亲那几句朴实的话,明白“简单的语言也能藏着真感情”;再顺着“四次流泪”的线索,让学生体会“我”的成长变化。
这样学,学生记住的不只是知识点,还有能用到的阅读方法。
2. 预设疑问:提前踩坑,课堂才不慌
备课时多琢磨:这个知识点学生可能哪里听不懂?这种写法他们能学会用吗?提前预判学生的困惑,就像提前铺好台阶。
比如讲抽象的修辞手法,用生活里的例子类比——“比喻就像给句子穿漂亮衣服,把难理解的东西说得明白又好记”,让枯燥的知识变具体,学生学起来不费劲。
3. 精简PPT:少而精,才不抢课堂主角
千万别把课件做得花里胡哨、文字堆成山。
课件只是辅助,不是课堂的主角。每张PPT留1-2个核心问题就行,语言要直白、抓重点;动画、视频能少则少,尤其对中学生来说,太多花哨元素只会分散注意力,反而耽误听课。
课后复盘:每节课的“回头看”,
才是进步关键
备好课是基础,上完课的“回头看”,才是快速提升的秘诀。
不用写长篇大论的反思,花5分钟记记就行:今天举的哪个例子,学生听的时候眼睛发亮?讲到哪个问题,大家主动举手互动?哪个环节没人回应,课堂冷了场?下次怎么调整能更顺?把这些细碎的发现记下来,慢慢就积累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窍门,越教越顺手。
课堂互动:拒绝“独角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参与度高了,学习效果才会好。
1. 提问有技巧:别问“对不对”,要问“你怎么想”
别再用“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没营养的问题,换个有深度的问法:“你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多听学生真实的想法,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应付。
2. 学生卡壳:别急着换人,试着“搭梯子”
遇到学生答不上来,别着急叫下一个人。可以温柔引导:“再想想?上节课我们讲过类似的写法,还记得吗?”用这种“搭梯子”的方式帮学生回忆,比直接给答案、换人的做法,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能激发他们继续尝试的热情。
3. 全员参与:课堂不是尖子生专场,人人都要被看见
课堂不能只让优等生唱主角,每个学生都该有参与感。
可以准备一个分层点名册:高难区的题目,留给能力强的学生,挑战他们的思维深度;基础题重点叫基础薄弱的学生,让他们一个个回答,确保人人跟上;还有那些性格内向、基础特别弱的“保护区”学生,除非提前确认他们能答出来,否则别勉强当众答题,避免打击积极性。
4. 少讲多听:老师退一步,学生才能往前站
别把课堂变成“满堂灌”的独角戏,老师少讲点,学生才能多说点。
比如课堂小结,换成“谁来说说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总结;评讲试卷时,让学生来讲解题思路;评讲作文时,投影代表性的作文,让学生分析优缺点。
学生多说多练,知识才能真正消化。
课堂纪律:少硬管,多共情,
秩序自然好
管好课堂纪律,不是靠严厉批评,站在学生角度着想,才能让纪律真正生效。
1. 批评要就事论事:不翻旧账,只给改进法
学生作业写得乱七八糟,别骂“你每次写作业都不认真”,换成“这道题可以先标上序号,字写得再清晰点,老师看着也方便”。
结合当下的问题给具体建议,学生知道该怎么改,而不是觉得自己“永远做不好”。
翻旧账只会让学生反感,根本听不进批评。
2.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才是最好的教育
处理纪律问题千万别双标:不能成绩好的学生违反纪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绩差的就严厉批评。
自习课不能随便说话、讨论问题,不管是谁,都要按同一个标准来。
公平本身,就是对学生最有力的教育。
3. 情绪上头时:先停5秒,别让脾气冲昏头
遇到学生顶撞、课堂失控,别立刻爆发。
先深呼吸5秒,给自己的情绪按下“暂停键”,学会给自己台阶下,有问题等课下再处理。
老师情绪稳定,学生才会有安全感,也会明白“遇到问题可以用更平和的方式解决”。
4. 多夸少骂:孩子的自尊心,禁不起冷言冷语
学生都有自尊心,课堂上的讽刺挖苦、严厉指责,可能会在他们心里留下一辈子的伤痕。
很多时候,你越肯定、越夸奖,学生反而越努力、越优秀。
多看到他们的小进步,说一句“这次比上次认真多了”“这个思路很特别”,比批评管用多了。
其实教书不用追求每节课都完美,不用次次考试都拔尖,也不用总纠结自己是不是被所有学生认可。
只要你心里装着学生,尊重他们的节奏和想法,用对方法、慢慢积累,你的教学就会越来越有温度和力量,学生的成绩也会稳稳往上走。
来源:天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