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赋能产业 传承驱动卓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3:06 1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主题,航空工业作为国之重器的战略基石,其高质量发展关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与国防安全。在新一轮时代浪潮中,航空工业武仪立足六十余载深耕航空领域的深厚底蕴,敏锐洞察精神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联,直面精神传承三大关键难题:突破

本报通讯员 陈玉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主题,航空工业作为国之重器的战略基石,其高质量发展关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与国防安全。在新一轮时代浪潮中,航空工业武仪立足六十余载深耕航空领域的深厚底蕴,敏锐洞察精神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联,直面精神传承三大关键难题:突破“口传心授”的经验式局限、推动先进典型职工从“表彰墙上的名字”到“全员行动的标杆”转化、激发占比58.1%的青年员工对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的深度认同与自觉践行。为此,武仪以“精神具象化、传播场景化、实践常态化”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三维四驱”立体传承体系,将企业精神精准融入科研生产、人才培养与文化建设全链条,为冲刺“三十亿领军型企业”筑牢精神根基,更为现代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微观实践活力。

锚定价值内核 让榜样有“魂”

武仪以“双驱动”机制选树典型,让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有了具象载体。一方面,紧扣行业特性与业务场景,将精神方向转化为“对目标执着、对任务担当、对团队协作”的可感知行为,聚焦“十大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先锋模范,组建由宣传骨干、基层通讯员与青年代表构成的挖掘专班,推出党员先锋、奋斗者故事等系列栏目,汇编《武仪奋斗故事集》,打造全员共享的精神宝库。另一方面,按“管理、技术、生产、服务”岗位分类,差异化设置核心指标:管理岗看团队目标达成与流程优化,技术岗重攻关与成果转化,生产岗盯效率、质量与成本,服务岗强客户满意度与响应速度。由此挖掘出“薪酬专员修炼日记”“外场服务日记”等故事,其中“我的外场日记”以第一人称讲述保障人员护航航空事业的经历,凭真挚情感引发读者广泛共鸣。

创新场景传播 让精神可“感”

为打破传统宣传局限,武仪打造“沉浸式”传播矩阵。物理空间上,“劳模大道”沿厂区主干道延伸,灯杆旗展示劳模、技术专家肖像,红色宣传牌上“群星荟萃”,成为记录武仪人创业奋进的“精神丰碑”,让员工在日常通行中感受榜样力量。数字空间里,依托企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搭建“武仪精神云展馆”,推出“十佳青年谈奋斗”“岗位能手心声”等栏目,邀请先进典型职工分享技术攻关思路与青年成长经验;组织员工及家属观看《凌云之志》,学习昝凌等前辈“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同时,创新“情感化”载体——情景剧《一片“冰”心向风而行》讲述三代人攻关防除冰技术的故事,成为新员工入职必修课;微视频《致敬!科技工作者》捕捉实验室灯光、攻坚眼神等细节,单条阅读量创新高,让员工直呼“身边人就是英雄”。

强化实践转化 让传承有“力”

武仪通过“传帮带+攻坚实践”双路径,推动精神落地生根。在技能传承上,依托“马民劳模工匠工作室”等平台推行“双导师制”:典型人物任“精神导师”分享职业信念,技术骨干任“技能导师”传授实操经验,同时开展“工匠与青年对话”大讲堂,近2年结对145组,助力青年成长。在攻坚实践中,以“罗阳青年突击队”为载体,让先进典型职工担任队长,围绕新区搬迁、型号鉴定、成本压降等任务攻坚,近2年完成16项重大任务。此外,武仪还完善制度保障:将精神传承纳入党支部考核,深化“5811”青年工作体系,把学习典型融入青马工程;依托集团“3511”工会体系,以劳动竞赛、技术创新活动促精神与生产融合。开展“航空精神进家庭”活动,通过亲子分享会、国企开放日,让家属参观劳模大道、实验室,形成“企业引领、家庭共鸣”的传承生态。

如今,武仪的精神传承工作成效显著:“劳模大道”成为新员工入职必学地标,《武仪奋斗故事集》传阅超2000人次,全员覆盖的故事宣讲会营造出“人人讲奋斗、处处学典型”的氛围;青年创新获21项奖项,168个团队获评职工创新先锋,“罗阳青年突击队”与“青马工程”成员为企业创造显著效益;《以“四学”模式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入选集团优秀党建案例,微视频、情景剧获机载公司奖项,企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六十余载栉风沐雨,武仪以“三维四驱”体系让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了精神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武仪的实践不仅为自身“三十亿领军型企业”目标筑牢了文化根基,更为航空工业系统内精神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未来,武仪将持续深化传承体系建设、以鲜活典型凝聚奋进力量,以创新载体拓宽传播维度、以务实实践强化价值转化,让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之火越燃越旺,为实现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航空强国贡献坚实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