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北京中关村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大会上,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指出,大模型正革新各行各业,而未来AI发展最重要的方向是通用人工智能(AGI)。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突破的就是算力瓶颈。
人工智能的竞技场正从软件创新转向硬件革命,而这次,光的速度即将重新定义AI计算的未来。
在北京中关村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大会上,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指出,大模型正革新各行各业,而未来AI发展最重要的方向是通用人工智能(AGI)。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突破的就是算力瓶颈。
与此同时,两项分别来自欧洲和中国的技术突破,正为AI算力发展打开新的思路:一是芬兰科学家开创的光速张量计算技术,二是华为即将推出的AI算力资源优化方案。
---
01 光学计算:以光速重构AI硬件基础
当电子芯片的制程工艺逐步逼近物理极限,全球科学家都在寻找下一代计算方案。
芬兰阿尔托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自然·光子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研究,实现了单次光传播完成复杂张量计算。
张量运算是现代AI的算术基础,其复杂程度远超人们熟悉的加减乘除。团队开发出的“光速单次张量计算”新方法,通过光波在空间中的自然传播实现数学运算。
该方法的核心创新在于,将数字数据编码进光的幅度与相位,使数字信息转化为光场的物理属性。
当这些光场相互作用时,便能自然完成矩阵和张量运算。卷积、矩阵乘法、注意力机制等深度学习的关键步骤,可在光穿过系统的瞬间同步完成。
02 算力优化:释放硬件潜能的软件方案
就在光学计算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华为也宣布将在2025 AI容器应用落地与发展论坛上发布AI领域的突破性技术成果。
这项技术延续 “以软件补硬件”的创新思路,可将GPU、NPU等算力资源利用率从行业平均30%-40%大幅提升至70%。
这意味着,无需更换硬件设备,通过软件优化就能显著释放算力硬件潜能。
对于众多AI企业来说,这一技术突破无疑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算力提升路径。
在当前算力资源紧张且昂贵的背景下,该技术有望为AI应用普及扫清障碍。
03 技术融合:AI算力的多元未来
光学计算与软件优化,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却共同指向了同一个目标——突破AI算力瓶颈。
光学计算从根本原理上革新了计算方式,而软件优化则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现有硬件的潜力。
这两项技术的突破,为AI算力发展提供了多层次的解决方案:从长期的革命性光学计算,到中期的软件优化提升效率,共同构成了AI算力的未来版图。
在2025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AI中国方案》也指出,要“以场景需求驱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反哺产业升级”。
04 市场回应:资本看好AI算力突破
资本市场对这两项技术突破给予了高度关注。11月17日上午,华为概念股持续走强,软通动力、普元信息、拓维信息等公司涨幅居前。
同时,AI应用端也表现强劲,三六零等多股涨停。市场观点认为,算力瓶颈的突破将加速AI应用商业化落地。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下一阶段AI视频应用的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AI视频与社交互动深度融合;ChatGPT向生态系统演进;AI视频与AI Agent深度结合。
从投资角度看,影视、游戏、IP等领域的AI应用前景尤为被看好。
05 产业前景:光学计算的商业化路径
虽然光学计算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其商业化前景已引发广泛想象。
光学计算具有速度快、功耗低、并行处理能力强的优势,相当于把拥堵的单车道公路,升级为多车道高速隧道。
阿尔托大学研究团队的这一方法,采用多波长光,使不同颜色的光分别携带不同维度的数据,从而处理更高阶的张量运算。
这一方法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简单性——所有计算均在光的被动传播过程中完成,无需主动控制或电子开关,因而更适合低能耗、高并行度的光学平台。
---
光学计算的实验室突破与软件优化的工程创新,如同两条并行的河流,正在汇聚成推动AI算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不久的将来,当AI能够以光速处理现在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复杂计算,医疗研究、气象预测、航天探索乃至日常生活都将发生根本性变革。
算法或许构建了人工智能的灵魂,但算力才是承载这个灵魂的躯体。随着硬件瓶颈的瓦解,人工智能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来源:程序员讲故事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