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公开宣称,中国大陆若对台湾动用武力,将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
2025年11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公开宣称,中国大陆若对台湾动用武力,将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
这番言论瞬间引发国际舆论哗然,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严正指出其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以及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衅。
第一次看到这则新闻时,我第一反应就是翻开了历史课本,那些90年前的文字与当下的场景重叠在一起,让人不寒而栗。
日本如今干涉台海的整套逻辑与借口,竟与1930年代发动侵华战争时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历史的呼应绝非偶然,背后藏着值得所有人心惊的图谋。
“存亡危机事态”这个说法,并非高市早苗的首创。
2022年,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就曾暗示,若台湾发生“威胁日本生存”的情况,日本或将考虑行使集体自卫权。
从暗示到公开宣称,从模糊表态到政策化提议,日本对台海议题的干涉正在一步步突破底线,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2015年安倍政府推动的“新安保法”中,其核心目的就是为自卫队海外动武松绑。
如今,日本政府将这一原本针对“国际冲突”的表述,直接套用在台海问题上,本质上是将中国的内政事务强行纳入自身的“安全红线”。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与日本的国家安全没有任何直接关联。
日本曾殖民台湾半个世纪,期间对台湾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早已载入史册,如今却以“安全”为由插手台海事务,这种逻辑本身就站不住脚。
把视线拉回9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借口与今日几乎如出一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关东军自导自演了南满铁路被炸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声称“日本侨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随后便大举出兵占领东北三省。
1937年“七七事变”,日方又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在遭到拒绝后直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本来想把这些历史事件看作是过去式,但后来发现,日本右翼势力从未放弃过这套“安全受胁”的虚假叙事,只是在不同时代换了不同的表述方式。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还在通过修改教科书来为这套话术铺路。
202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将“九一八事变”描述为“日本为维护在满权益的必要行动”,刻意淡化侵略本质。
这种对历史的歪曲,正在让年轻一代形成错误的历史认知,也为“存亡危机”这类虚假话术提供了土壤。
如此看来,日本当下的言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期历史修正主义与现实政治野心结合的产物。
与90年前直接高喊“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直白侵略口号不同,今日的日本政客更懂得利用国际话语体系包装自己的真实意图。
他们不再提侵略扩张,转而频繁使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地区稳定”“自由开放的印太”等西方主导的词汇,将干涉台海的行为美化为“维护和平”的正义之举。
高市早苗在发表涉台言论时,并未直接提及“军事干预”,而是强调“日本将与盟友合作,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这种表述看似温和,实则暗藏杀机。
它先将中国的统一行为预设为“破坏现状”的挑衅,再将日本的潜在动武包装为“维护秩序”的正当反应,通过这种话语陷阱,试图占据道德与舆论高地。
这种偷换概念的手段比直接的军事威胁更具迷惑性,也更容易误导国际社会对台海问题的认知。
日本还试图通过曲解历史文件,为其干涉行为寻找“法理依据”。
2024年以来,多位日本退役将领公开声称,1972年《中日联合公报》中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是以“和平统一”为前提的。
因此,若大陆动用武力,日本便可“不再受约束”,甚至“有理由干预”,很显然,这是对历史的恶意篡改。
《中日联合公报》的核心精神是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报中从未附加任何“和平统一”的前提条件。
这种对国际法理的践踏,本质上是为其军事扩张寻找借口,为了让干涉行为更具“合法性”,日本还积极拉拢盟友,将台海问题多边化。
2024年,美日澳三国举行的“印太伙伴合作军演”中,首次加入“台海突发事态应对”科目。
日本借盟友体系的背书,将自身的干涉意图包装成“多边共识”,这种操作与1930年代日本拉拢轴心国进行扩张的逻辑一脉相承。
只不过,当年的轴心国早已分崩离析,如今的盟友体系也未必能成为日本的“挡箭牌”。
历史往往在相似的背景下重复上演。
上世纪30年代,日本国内遭遇严重经济大萧条,社会矛盾激化,军部势力趁机崛起,通过对外侵略转移国内危机。
如今,日本经济再次面临长期停滞的结构性困境,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产业空心化趋势明显,国内社会焦虑情绪不断上升,这为右翼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提供了温床。
高市早苗的激进言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炉的,通过制造“外部威胁”,煽动反华情绪,既能转移国内民众对政府治理不力的不满,又能凝聚右翼势力的支持,巩固自身执政地位。
这种将个人政治前途与国家扩张野心捆绑的操作,与当年日本军部利用“国家危机”推动侵略的政策如出一辙。
搞不清的是,日本政客似乎从未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依然认为对外扩张是解决国内问题的“良方”。
更令人担忧的是,日本社会对战争的集体记忆正在逐渐淡化,年轻一代对侵华战争的细节知之甚少,甚至存在美化战争的趋势。
日本《读卖新闻》的一项民调显示,不少年轻受访者对战争历史缺乏基本认知,却支持日本拥有更强的军事力量。
这种历史记忆的断层,让右翼势力的历史修正主义得以顺利传播,也让日本的军事扩张失去了国内舆论的约束,毫无疑问,一个忘记历史的国家,很可能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日本之所以敢于在台海问题上频频挑衅,离不开美国的默许甚至鼓励。
近年来,美国为遏制中国崛起,积极拉拢日本构建“印太战略联盟”,不断放松对日本军事扩张的约束。
从允许日本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到联合军演频繁涉及台海议题,美国实际上已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保护伞”。
而日本也深谙“借船出海”之道,通过积极配合美国战略,获得了更多军事预算与武器采购机会,逐步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
2022年,日本国防预算首次突破GDP的1%,并计划在未来几年持续增加,同时加快部署远程导弹、推进航母化改装等进攻性武器发展。
更何况,日本还试图利用“美日共同防御机制”,将美国拉入台海冲突,一旦局势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日本当下干涉台海的借口、话术与深层动因,与90年前侵华战争时期形成了惊人的呼应。
从“存亡危机”的话术复刻,到西方话语的包装升级,再到经济困境、历史失忆与外部纵容的合谋,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右翼势力正在一步步将国家推向军事冒险的边缘。
这种趋势不仅威胁着地区和平稳定,更是对二战胜利成果与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作为一名历史观察者,我始终认为,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押韵。
90年前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让日本人民付出了惨痛代价。
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1931年的中国,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意志与手段,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任何以干涉他国内政为代价的扩张行为,终将自食其果。
台海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不容任何外部势力插手,日本若执意以“存亡危机”为由干涉中国统一,不仅违背历史正义与国际法理,更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国际社会应保持高度警惕,坚决反对任何篡改历史、复活军国主义的行为,共同守护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大局。
殷鉴未远,血迹未干。
当“存亡危机”的鼓噪再次响起,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安全的呼唤,而是战争的号角,唯有铭记历史、坚守正义,才能打破历史的循环,避免悲剧重演。
历史的警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时刻倾听。
来源:轻阅评论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