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安泰的课堂上,贾松体验到了一种与本科时期截然不同的学习节奏。这种源于自然科学到商科的专业范式转变,让他的学习方式从实验室里的独立探索,转向了仿真商业环境中的群体思辨。从交大校园到中国各地,贾松在这里找到的,…
人生的航迹,并非总是一条直线
在交大,我们见证着不同轨迹的交汇
从泰晤士河畔的实验室
到曼谷写字楼的人力资源部
再到交大安泰的课堂
让我们走进泰国来华留学生的故事
倾听他如何安放跨越三种文化的经历与思考
本期人物
JIRAPAT JEINTHANAKANOND
贾松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
工商管理学(国际商务)专业
本科毕业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生物医学专业
名字是故事的开端
一个由祖辈赐予,却一度在家族记忆中模糊了笔画的名字,如何被重新书写?
“
我的名字原本是三个字,但我的爷爷奶奶忘了第二个字怎么写。
”
当Jirapat在汉语进修项目的中文课上讲述了这个关于“遗忘”的家族故事后,老师为他圆满了这个故事:“在中国,两个字的名字也很常见。你可以就叫——贾松。”
这不仅是一次命名。一个近乎遗失的家族印记,在交大被温柔地重启。“贾松”这个名字,为他充满勇气的跨界探索,写下了一个崭新的东方序章。在交大,每一个远道而来的故事,都能被郑重接住,并赋予新的意义。
被一段缘分牵引至此
来到交大之前,贾松的人生轨迹已交织着两种文化的独特印记。他在英国完成了从高中到生物医学本科的学业,却在毕业后选择回到泰国,开启了一段人力资源领域的职业生涯。
这个转变源于他对“人”的深层兴趣。五年的工作实践让他从微观的“人与人”的连接,逐渐看清了宏观的“商业与组织”运作图景,并意识到自身商业知识的不足与未来创业的必要。为此,他决定重返校园以系统补充商业管理知识。而出于对陌生文化的审慎,他先申请了交大为期一年的汉语进修课程,将上海这座国际化都市作为探索中国的第一站。
一年的生活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他不仅适应了新环境,更爱上了中国美食的丰富多元和上海的城市活力。更巧的是,他在校园里偶遇了正在交大读研的小学同学。这个看似偶然的相遇,却让他看到了交大作为平台的必然——它让优秀的轨迹在此交汇。通过深入交流,贾松被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术氛围和国际化视野所吸引,最终做出了选择安泰的决定。这一选择,为他整合科学背景、人文洞察与商业实践的梦想,找到了完美的支点。
成长,在知识与情谊之间
在安泰的课堂上,贾松体验到了一种与本科时期截然不同的学习节奏。这种源于自然科学到商科的专业范式转变,让他的学习方式从实验室里的独立探索,转向了仿真商业环境中的群体思辨。与来自全球的同学进行思想碰撞是交大课堂的常态,密集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取代了标准答案。通过不断与多元背景的组员交流、协作与辩论,他在寻求共识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价值与力量。
走出课堂,更广阔的交大生活图景在他面前徐徐展开,那里既有知识的碰撞,也有生活的静谧,更有情感的连接。
他的校园生活中,有一片宁静的绿洲——徐汇校区新上院前的小公园。那里有成片的绿树撑开浓荫,早晨也总有老人们舒缓地打着太极。这幅沉静中蕴藏着蓬勃生机的画面,成了他课业之余最好的慰藉。“尤其是课后从教学楼里走出来,迎面撞见这个场景时,瞬间就感到心神宁静了下来。”
贾松于新上院前的小公园
然而,论及在这幅图景中最温暖、最鲜活的色彩,他的答案毫不犹豫:“是友谊。” 对他而言,这份财富具体体现在那些跨文化交流中真实的人与人的连接。他结识了来自全球的朋友,并坦言,正是因为体验过职场生活,才让他更加体会到校园友谊的纯粹与珍贵。
寻香识味,奔跑阅城
初到中国时,贾松带着好奇,也带着些许不确定。而如今,这片土地给了他远超预期的回答,其中最直接的冲击来自味蕾。从最初“不爱吃中国面条”的刻板印象,到热衷于探索上海多元的美食地图,他感慨道,“原来‘中国菜’是一个如此广阔的世界。”
味蕾的探索之外,跑步则成为了他融入这座城市、平衡学业的另一方式。上海遍布的公园绿地,让跑步能随时随地开始。公园于他而言,不再是需要专程前往的目的地,而是变成了日常生活的惬意延伸,这与他此前在泰国的生活经历截然不同。穿梭于一个个公园,奔跑既是他与自我的对话,也成为他感知城市脉搏的途径。
带着在上海积累的认知,他将探索版图扩大到中国其他城市。在所有到访过的城市中,西安给了他最大的惊喜。他坦言,“那里和我想象中、历史书里的中国最像。”旅途中感受到的文化底蕴让他对中国有了更具象的认知,而比厚重的历史更打动他的,是西安人淳朴的善意。他回忆道,“当得知我不太能吃辣时,他们会耐心地帮我调整口味。”这份体贴入微的热情,让辣味变得温柔,也让他感受到了一座古城最生动的温度。
贾松与德国好友在西安
直觉与包容的力量
回顾自己几次关键的人生转向,贾松坦言自己是一个“高度信赖直觉的决策者”。他并非草率行事,而是在理性分析之后,最终听从内心的声音。他坚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只要你保持积极,总能从任何经历中学到东西。不试试,就永远不知道结果。”这份对直觉的信任,已成为他抉择时的内在指南针。
来自泰国、英国与中国三段文化的滋养,并未让他感到割裂,反而被他融合成一种独特的个人优势。泰国的温暖友善、英国的独立精神、中国的勤勉专注,共同塑造了今天的他——视野开阔,并践行着不轻易评判的包容之道。而每一次转身,都是对自我和世界的更深一层探索。
这些内在特质,自然也体现在朋友对他的评价中。当被问及如何形容贾松时,朋友们给出的词语是:积极、充满能量、有条理。这些特质在他身上结合得恰如其分,既拥有探索世界的勇气,也不失脚踏实地的可靠。
从交大校园到中国各地,贾松在这里找到的,不仅是学术上的精进,更是一种深入文化肌理的生活体验与温暖的人际连接。他的人生像一条河流,曾经在泰国发源,在英国蜿蜒,如今在交大汇入更宽广的航道。这所百年学府以她温暖而有力的水流,托举着每一个远道而来的梦想。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