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女网红去鸡排哥摊位,被误以为是日本人,马上变脸,近日,“鸡排哥”因为一次看似随意却极具话题性的互动,再次登上了热搜,他原本只是一位凭借直率性格走红的街头小吃摊主,但没想到,一个简单的“你是日本人?”竟在网络上掀起巨大讨论。
韩国女网红去鸡排哥摊位,被误以为是日本人,马上变脸,近日,“鸡排哥”因为一次看似随意却极具话题性的互动,再次登上了热搜,他原本只是一位凭借直率性格走红的街头小吃摊主,但没想到,一个简单的“你是日本人?”竟在网络上掀起巨大讨论。
事情发生在一次日常出摊中,一位在中国生活的韩国网红来到摊位排队,鸡排哥刚听到她的口音,误以为她是日本人,脸色立刻沉下去,语气也变得严肃,可当对方解释自己是韩国人后,他又立刻露出笑容,态度瞬间反转,整个过程堪比“川剧变脸”,被网友截成表情包疯狂传播。
这段视频之所以出圈,不仅因为搞笑元素,更因为它触及了社交媒体时代一个敏感而重要的话题——“娱乐化爱国”,有人认为鸡排哥这种反应“很可爱”,是普通人最真实的情绪表达。他的反感或许并非针对某个国籍的个体,而是公共情绪在日常交流中的自然流露,尤其在近期一些国际新闻背景下,很多网友对他产生共鸣,觉得这是普通人面对摄像头都不一定会隐藏的本能态度。
但也有不少人担忧:这种情绪若过度被娱乐化、被传播成“段子范本”,可能会无意间加深对某些群体的刻板印象,毕竟,不是每一位日本游客都肩负历史问题,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义务背负国家之间的恩怨情绪,把复杂的国际关系简化成个人层面的情绪对立,很容易让公众忽略理性讨论。
这也引出了另一个争议点:短视频时代的情绪表达,经常被剪辑、放大、循环播放,从而变成“标签化的爱国秀”,有时候甚至削弱了爱国本身的深度,让它变成一个可复制、能博眼球的内容形式,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路边摊主都用极度精准的国际政治视角来回应陌生人,但当这类片段被推上公共平台,且被不断传播时,它就不仅仅是“鸡排哥的一次误会”,而变成一个公共话题——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复杂的历史记忆、民族情绪、国际关系?
更值得注意的是,鸡排哥本人并无恶意,他的态度反转带有表演性、诙谐性,本意也许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情绪表达,却被互联网迅速加工成带有“立场意味”的符号。
最终,这件事成了一面镜子:它照出当下网络时代的情绪放大器,也照出我们在民族认同与个体交往之间的微妙平衡,娱乐可以,情绪可以,但别忘了保持一份理性和柔软,才能让表达更有力量,让生活更有温度,对此你们有什么想吐槽的吗?
来源:游戏大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