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对比!同样是演员转导演,舒淇新片票房扑街,给圈内敲响警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01:09 1

摘要:可它真实发生在2023年10月,一部叫《女孩》的片子,导演栏写着舒淇。

500万票房,舒淇把17年观众缘一次赔光。

这个数字放在春节档,连零头都算不上。

可它真实发生在2023年10月,一部叫《女孩》的片子,导演栏写着舒淇。

上映两天160万,最终落点500万,排片占比跌到0.7%,影院经理直接把它踢出黄金时段。

同一天,贾玲的旧片《你好,李焕英》还在重映,单日票房产出依旧能买下半部《女孩》。

观众用脚投票,一点情面不留。

舒淇不是第一个翻车的演员。

梁家辉2019年拍《深夜食堂》,2400万收场。

李晨导演《空天猎》,票房3亿多,可成本就烧掉2亿,算下来还是亏。

王宝强《大闹天竺》7亿票房,口碑4.8分,被金扫帚评为最令人失望影片。

观众早就变了。

以前看明星脸就掏钱,现在先看豆瓣,再看预告,最后才决定要不要花五十块买票。

舒淇在社交平台有4300万粉丝,可粉丝没变成票房。

猫眼想看人数峰值只有2.3万,连同期小成本恐怖片都比她高。

问题出在哪?

片子太文艺,节奏慢,情绪淡,观众看完不知道讲了什么。

一位北京影迷发短评:我挺喜欢她,可两个钟头里我刷了三次手机。

这句话被点赞1.4万次,直接置顶。

贾玲当年也慢热,但她把母女情包进喜剧,笑点密,哭点准。

吴京把动作场面做到极限,坦克漂移、导弹炸航母,每一分钟都在烧钱,也在烧肾上腺素。

观众要的是爽点,不是自我表达。

档期也踩错。

《女孩》10月13日上映,前面有《坚如磐石》吃掉了警匪片人群,后面《志愿军》拿走主旋律观众,留给她的空间只剩缝隙。

同期还有一部小成本爱情片,预售800万,排片12%,直接把她压到角落。

资源投入更吃亏。

贾玲背后站着北京文化,宣发费用2亿,全国路演42城。

吴京自己就是投资人,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换来炸坦克的真家伙。

舒淇这边,主控公司第一次做电影,宣发预算不到2000万,海报被吐槽像PPT模板。

演员当导演,最容易踩三个坑。

第一,把电影当日记,只顾讲自己的故事,不管观众疼不疼。

第二,以为明星脸能扛票房,忽略类型和档期。

第三,舍不得把剧本交给更专业的编剧改,结果台词像舞台腔。

大鹏避开了这些坑。

2023年夏天,他拍《热烈》,街舞+喜剧,节奏快,情绪燃,票房11亿。

秘诀很简单:找专业编剧写笑点,找职业舞者做动作设计,自己只负责把故事讲圆。

观众看完出来蹦迪,票房自然蹦高。

想跨界,先把身份清零。

观众不会因为你拿过影后就原谅烂片,他们只认眼前这一部。

舒淇这次吃亏,也给后来人提了个醒:明星光环有保质期,过期不候。

再不做类型化,你会损失整个院线。

不懂档期博弈,下一个被踢出黄金场的就是你。

演员转导演,没有中间地带。

要么像贾玲一样把观众逗笑又惹哭,要么像吴京一样把肾上腺素打到爆。

中间那条文艺小路,只够站一个人,还随时可能被观众关灯。

电影开场灯一灭,身份只剩导演两个字。

观众坐在黑夜里,他们手里握着手机,也握着你的前途。

拍得好,灯光亮起,掌声响起。

拍不好,手机亮起,差评起飞。

舒淇已经用500万买了这张教训票。

下一位想上车的人,最好先把剧本、档期、类型、预算、宣发、团队全部检查一遍。

因为观众不会再给第二次机会。

灯一亮,账单一目了然。

电影只相信作品,不相信眼泪。

来源:city电影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