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说70年迁台记忆思乡情 「我家的两岸故事」山东特展至明年3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1:36 1

摘要:台湾沉春池文教基金会举办的《我家的两岸故事》巡展,陆续走过高雄、上海、台北、福州、桃园、台中与南京等城市,本次山东展持续展出到2026年3月1日。展览运用沉浸式科技结合珍贵文物,呈现跨越70年的迁台记忆与两岸亲情。最动人的展品之一,是山东青年杨裕昌在战时将金砖

记者任以芳/山东报道

台湾沉春池文教基金会举办的《我家的两岸故事》巡展,陆续走过高雄、上海、台北、福州、桃园、台中与南京等城市,本次山东展持续展出到2026年3月1日。展览运用沉浸式科技结合珍贵文物,呈现跨越70年的迁台记忆与两岸亲情。最动人的展品之一,是山东青年杨裕昌在战时将金砖打成金箔换取物资、70多年后由后代珍藏并漂洋返乡的「最后一张金箔」,象征跨海族群对家乡不变的牵挂。

▲ 《我家的两岸故事》巡展,陆续走过高雄、上海、台北、福州、桃园、台中与南京等城市 。 (图/台湾沉春池文教基金会 提供)

由台湾沉春池文教基金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并由山东博物馆协办的「我家的两岸故事-山东巡展」,10月底在山东博物馆正式揭幕。展览以大量珍贵史料、口述记忆与跨海迁徙的生命故事,呈现两岸共同的历史脉络,并以温暖叙事重新梳理两岸人民跨越时代的情感连结。

▲「父亲的最后一张金箔」的故事,打动现场许多参观民众。 (图/台湾沉春池文教基金会 提供)

展览从个人故事切入,让史料更有温度。例如展场中最受关注的故事之一,70多年前,山东清平青年杨裕昌将父亲交付的金砖打成金箔,以换取战时物资;70多年后,他在台湾保存的「最后一张金箔」漂洋回到山东,向观众讲述「父亲的最后一张金箔」的故事,也是诉说一段跨越两岸半世纪的亲情承载的思念。

走入展厅呈现许多当年旧文物,像是母亲的发梳与毛线帽、父亲的皮箱、老师的教材、电视上大同宝宝,用铝废料做成锅具,以及眷村老照片等深具生命感的物件。

▲现场有「山东名人展区」,邓丽君母亲也是山东人。 (图/台湾沉春池文教基金会 提供)

现场展板可以看见「济南路二段」「青岛东路」「临沂街」「泰安街」等道路名称,「山东大馒头」「山东水饺大王」等餐饮招牌,都让观众感到熟悉亲切,映照出台湾城市中的山东影子。

在「我是山东人」展区,展出许多来自山东的知名人物,包括孔德成、孔垂长、林青霞、欧阳菲菲、刘德凯、金超群、王心凌等明星、学者与文化人士,让不少观众惊呼,「原来他们都是山东人!」

日前的开幕式上,沉春池文教基金会特别向山东博物馆捐赠纪录片《妈妈,您在哪里? 》的播映权。影片以「台湾现代水墨之父」刘国松的生命故事为主轴,述说他因战乱与母亲分离的漫长心路历程,成为展览中最动人的亮点之一。

▲ 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石静文。 (图/台湾沉春池文教基金会 提供)

开幕式致词嘉宾包括有沉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石静文、海基会前副董事长邱进益、台南艺术大学前校长黄碧端及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爱民、山东博物馆副馆长卢朝辉等。

石静文在开幕式致词时表示,她「怀着无比敬意与感动」回到母亲家乡济南,能在山东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殿堂,与众多嘉宾共同见证《我家的两岸故事》山东巡展的启幕,深感意义重大。

她指出,本次展览尝试将文物展示与现代沉浸式科技结合,希望让观众能以更直观的方式与历史对话。 「我们也希望藉由此展览的契机,促成更多的理解与传承,让跨越海峡的生命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谈及基金会长年推动的「抢救迁台历史记忆库」,石静文表示,这项计画「记录的是过去式,也是现在正在发生的进行式,更是需要继续做下去的未来式」。截至目前,基金会已采访超过,400位长者,完成近500支纪录片,制作近500支影片,基金会坚持的是,唯有忠实的记录,才能将尘封的记忆留下并延续。 」

▲ 台湾前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 (图/台湾沉春池文教基金会 提供)

曾于1993年出任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也在会上回顾,同为山东人的前行政院长的孙运璿,是一位工程师出身的技术官僚,本着山东人脚踏实地的精神,为台湾电力工程与经济发展付出一生心血,孙运璿就是最好的迁台人物的代表。

据史料,1949年前后,有数万名山东人赴台。到1956年,山东籍在台人口已达9万,占赴台人口约一成,在当地成立多个同乡会,延续凝聚乡情的文化连结,这些历史都在展览中完整呈现。

展览自10月31日起在山东博物馆一楼4号展厅展出,《我家的两岸故事》展览内容包括136件珍贵文物、186张历史图片与50支人物影像,细腻呈现迁台人物的生命故事与历史轨迹,共分为「迁台轨迹」、「渡海离乡」、「落地成家」、「我是山东人」、「思乡返乡」等展区。

▼ 《我家的两岸故事》巡展现场花絮,本次山东展持续展出到2026年3月1日。 (图/台湾沉春池文教基金会 提供)

来源:ETtoday健康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