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最怕秸秆处理不及时,稍有不慎就违规焚烧。现在巡逻队全天巡查,铁塔哨兵实时盯防,秸秆处置规范高效,我们放心多了!”11月15日,省生态环境厅秸秆禁限烧管控巡回指导组第四组在南县明山头镇丰安坝村督查时,镇党委书记刘慧指着田间正在作业的碎草机介绍道。
“以前最怕秸秆处理不及时,稍有不慎就违规焚烧。现在巡逻队全天巡查,铁塔哨兵实时盯防,秸秆处置规范高效,我们放心多了!”11月15日,省生态环境厅秸秆禁限烧管控巡回指导组第四组在南县明山头镇丰安坝村督查时,镇党委书记刘慧指着田间正在作业的碎草机介绍道。
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事关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安全,明山头镇围绕“防”字发力,构建“思想防、网格防、科技防、路径防”四维体系,以扎实举措筑牢生态屏障,全力绘就“零火点”治理新图景。自9月份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工作以来,明山头镇未被省市通报一处火点,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省生态环境厅秸秆禁烧指导组督导明山头镇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思想引领,筑牢“不想烧”的堤坝防线。“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空气,还会被处罚,碎草还田能增加地力,来年收成更好!”在安仁村的田间课堂上,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正拿着图表,给农户讲解秸秆利用的好处。这样的场景,在明山头镇各村轮番上演。
秸秆禁烧,首在转变思想。为破解农户“习惯烧、图省事”的固有思维,明山头镇组建“党政领导+办点干部+村干部”宣讲队,开展“分层分类”宣教:针对镇村干部召开9次专题会议,讲清政策红线与责任清单;面向种植户开展“田间宣讲会”,结合32878亩水稻、6702亩玉米等不同作物特性,算好生态、经济“两本账”;对部分老年农户接受度低、担心“碎草影响播种”等实际问题,一方面开展“一对一”入户沟通,结合地块特点定制处置方案,另一方面组织现场观摩,让群众亲眼见证碎草还田、打捆离田的实际效果,通过持续引导,把“不能烧”的约束转化为“不想烧”的自觉。
网格管理,织密“管得住”的责任体系。“三组东边田块已收割,秸秆正在碎草还田,无焚烧隐患。”在丰安坝村稻田边,包保干部刘明亮向指导组展示手机中的“田块包保台账”——每块田地的位置、面积、户主与处置方案清晰可查,织就了“能管住”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为实现“田块有人管、农户有人联、问题有人解” 的目标,明山头镇构建“党政领导包村包组、办点干部及办点单位包组包户”三级包保体系,将全镇10个村(社区)划分为55个网格,镇村干部全员编入网格,每人认领具体田块,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村支部书记作为网格“总调度”,统筹巡逻队伍、农机调度、问题处置等工作,值班人员每日开展“地毯式”巡查。与此同时,镇督查组每日下沉核查,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及时约谈,推动责任从“纸上”落到“田间”。
屋场会宣传秸秆禁烧政策
科技赋能,构筑“及时灭”的智能防线。“安仁村三组田埂处发现疑似火点,请巡逻队立即处置!”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指挥室,“铁塔哨兵”监控系统发出预警,值班人员立即将火点位置、周边环境等信息推送至该村巡逻员手机。5分钟后,巡逻队赶到现场,发现是农户焚烧落叶,及时制止并现场宣教。
这是明山头镇“科技+人力”防控模式的日常一幕。为提升防控效率,明山头镇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构建“高空监控+地面巡查+平台调度”立体化防控体系。全镇启用多组“铁塔哨兵”摄像头,实现对重点农田区域全天候、全覆盖智能监测。
“以前靠人跑,一天下来腿都酸了,还容易有遗漏。现在有了“铁塔哨兵”盯梢,我们巡逻更精准,火点能快速处置,”安仁村巡逻员王纯文深有感触地说。如今,全镇火情应急处置平均时间控制在5分钟,实现“早发现、快处置、零蔓延”。指导组查看系统后称赞:“科技让防控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预防,大幅提升了工作效能。”
值班人员正在看铁塔哨兵
疏堵结合,拓宽“不用烧”的处置路径。明山头镇坚持“以用促禁、疏堵结合”的工作思路,针对全镇32878亩水稻、6702亩玉米以及稻虾、稻油等多种种植结构,精准推行“碎草还田”“打捆离田”“过腹还田”三大处置模式,从根本上破解“秸秆何处去”的难题。
针对农机保障问题,镇政府统筹调度全镇95台农机,建立“村统筹、人跟机”作业机制。面对零散地块机械进地难、秸秆清运堵等突出问题,新投入3台小型打捆机开展专项作业,推行“小型机械兜底、跨组互助协同”处置策略,确保“田块不遗漏、处置全覆盖”。在资源化利用方面,对接养殖主体开展饲料化利用,签订3000亩秸秆收购协议,推动秸秆从“生态包袱”向“绿色资源”转变。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碎草还田29297亩,离田利用9639亩,稻虾过腹还田3045亩。“秸秆能卖钱,还田能肥地,谁还舍得烧?”越来越多的农户从中受益,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下一步,明山头镇将持续加快秸秆处置进度,深化与各类回收主体的合作,全力实现“禁烧成果全面巩固、利用效益稳步提升”的双重目标,推动秸秆从“生态包袱”向“绿色财富”加速转变。“我们要让每一寸土地都不见烟火、只闻稻香,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动力,”镇党委书记刘慧表示。(来源:中国网 作者:陈璐璐)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