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去杭州四季青拿货,往年双11后该是打包发货、对账核单的忙乱景象,今年却冷清得有点反常。好几家熟悉的档口老板围坐在一起叹气,面前的电脑屏幕上,退货订单密密麻麻占了大半。做女装批发的陈姐跟我说,这次双11她砸了八万多做平台推广,还跟着搞预售、凑单满减,最后销量
上周去杭州四季青拿货,往年双11后该是打包发货、对账核单的忙乱景象,今年却冷清得有点反常。好几家熟悉的档口老板围坐在一起叹气,面前的电脑屏幕上,退货订单密密麻麻占了大半。做女装批发的陈姐跟我说,这次双11她砸了八万多做平台推广,还跟着搞预售、凑单满减,最后销量看着光鲜,扣掉推广费、退货损耗,倒亏三万多。正愁着怎么周转,就看到人民日报发声,直指双11期间的价格套路、规则乱象,这让本就焦头烂额的商家们,更是觉得心里不是滋味,直言“这日子没法过了”。
其实人民日报这次的发声,不是要针对哪个商家,而是戳破了双11走到第十七年的尴尬处境:一边是消费者吐槽规则复杂、被套路,一边是守规矩的商家被迫内卷、赔钱赚吆喝,而那些搞虚假宣传、玩价格猫腻的商家,反而能短期获利。这种畸形的生态,不仅伤了消费者的心,也拖垮了正经做生意的人,难怪官方要出来纠偏,只是这一巴掌拍下来,最委屈的还是那些想好好做买卖的普通商家。
先说说最让商家头疼的规则内卷。现在的双11,早就不是以前“直接打骨折”那么简单了。平台的优惠规则绕来绕去,满300减50、跨店满减、定金翻倍、直播间专属券、会员折扣,光算清楚就得花半小时,更别说还要配合平台搞预售——消费者付了定金,商家得提前备货,占用大量资金,结果到了付尾款的时候,要么被退货,要么被凑单后取消订单。
陈姐给我算了一笔账:她一款羽绒服,平时卖299元,双11期间按平台要求搞预售,定金30元抵60元,再叠加跨店满减,最后到手价239元。为了备现货,她提前半个月就下单生产,光原材料和加工费就投了十万,结果预售出去1200件,付尾款时退了700多件,还有200多件是被用来凑单后取消的,最后实际成交还不到300件。这些退回来的货,有些已经拆了包装,没法二次销售,只能折价处理,光这一项就亏了两万多。
商家们不是不想简单点,直接降价卖,可平台不答应。陈姐说,平台的流量都倾斜给参加预售、搞复杂满减的商家,你要是不跟着做,商品根本搜不到,连曝光都没有。有个做小家电的老板更无奈,他想按原价卖,结果被平台警告“不参与大促活动,将降低店铺权重”,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搞优惠,最后算下来,卖一件亏五块,纯粹是“赔钱赚吆喝”。
再说说人民日报重点批评的价格套路,这其实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双重痛点。不少不良商家确实会玩“先涨价后降价”的猫腻,比如把一款日用品平时卖59元,双11前涨到89元,再推出满80减30的活动,最后到手价59元,看似优惠了30元,实则和原价没区别。还有些直播间,喊着“全网最低价”,结果比平时还贵,这种操作确实该骂,也难怪消费者会觉得被割韭菜。
可对正经商家来说,这种套路他们既不齿也不敢学,却要跟着背黑锅。做美妆批发的李哥说,他的产品都是明码标价,双11期间确实是真打折,一款面霜平时卖158元,双11卖118元,结果消费者买了之后,看到别家同款“先涨价再打折”的价格更低,就觉得他的优惠没诚意,还退货差评。李哥委屈得很:“我们实打实让利,反而不如那些玩套路的,这生意怎么做得下去?”
更让商家崩溃的是“薅羊毛”和高退货率乱象。为了应对平台的满减规则,不少消费者会先凑单再退款,导致很多商品沦为“凑单神器”,商家白忙活一场,还要承担运费和包装损耗。还有些人利用“仅退款不退货”的规则漏洞,收到货后故意找茬,说“货不对板”“质量有问题”,其实商品完好无损,就是想白拿。
陈姐遇到过最离谱的一次,有个消费者买了十件女装,收到货后全部申请仅退款,理由是“款式不符合预期”,但她在退货照片里看到,衣服的吊牌都没拆,明显是试穿后不想买了。陈姐申诉了三次都没成功,平台说“优先保障消费者权益”,最后她不仅没拿到货款,还亏了运费和衣服的成本。这种情况不是个例,不少商家反映,今年双11的退货率普遍超过50%,有些品类甚至高达95%,卖出去的货还没退回来的多,忙活一个月,最后只赚了一堆退货。
商家们的委屈,其实不在于人民日报的批评,而在于“劣币驱逐良币”的无奈。他们想好好做产品、做服务,却被平台的规则逼着内卷,被不良商家的套路抢了生意,最后还要跟着被批评。就像李哥说的:“我们也想诚信经营,可平台要流量,消费者要低价,不良商家要套路,我们夹在中间,不跟着玩就活不下去,跟着玩就可能赔钱,这到底该怎么办?”
人民日报的发声,其实是给整个电商行业提了个醒:套路终究只能带来一时的热闹,唯有质美价优的产品和真诚贴心的服务,才能真正留住消费者。对平台来说,应该把规则简化,少搞些花里胡哨的满减、预售,多给守规矩的商家流量支持;对不良商家来说,别再玩价格猫腻、虚假宣传,迟早会被消费者抛弃;对消费者来说,也该理性消费,别为了凑单而凑单,更别滥用“仅退款”规则,商家的生存不易,互相体谅才能共赢。
现在的双11,早就不是“谁的套路深谁就能赢”的时代了。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只看价格,更看重产品质量和购物体验;官方也越来越重视市场规范,那些乱象迟早会被整治。商家们与其抱怨委屈,不如回归本质,把精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上,毕竟只有真诚才能长久。
双11本应该是消费者省钱、商家赚钱、平台共赢的好事,可现在却变成了套路纷飞、矛盾重重的“战场”。你在这次双11中有没有遇到过价格套路、凑单麻烦?作为消费者,你希望双11的规则怎么改?作为商家,你又有哪些应对乱象的办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让双11回归本来的样子。
我是夜空,关注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夜空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