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6日是新东方成立32年纪念日,创始人俞敏洪在南极发了一封内部信。信里说了不少创业故事和发展方向,还提到了教育新业务增长。但大家的反应不太一样,尤其是一线员工。
11月16日是新东方成立32年纪念日,创始人俞敏洪在南极发了一封内部信。信里说了不少创业故事和发展方向,还提到了教育新业务增长。但大家的反应不太一样,尤其是一线员工。
有老师说当天晚上刚上完课就得连夜做续费方案。看到信里写的南极风光,觉得特别讽刺。有人在社交平台吐槽:“老板在南极看冰山,我们在出租屋改PPT。”还有员工匿名发帖,“南极信里满篇‘我’,对自己的员工压力只字未提。”
这件事在网上讨论热度很高。有网友做了个统计,信中“我”字出现17次,南极5次。有人回复说:“要不直接改名叫南极新东方算了。”评论区里有建议:“与其发长信,不如涨工资更实在。”
新东方早期确实不容易。90年代靠着俞敏洪在北京一间破教室起步,后来徐小平他们加入后公司越做越大。2006年美股上市,成了教育行业标杆。转型直播卖货后,东方甄选火了一阵子。但最近财报显示,利润下降挺多,核心教育业务增速也慢了。
员工吐槽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管理层和一线信息不对称,二是企业扩张压力没处说。有老员工感慨:“公司市值降这么厉害,我们KPI反而更高了。”还有人说:“信里喊着播种希望,现实中连基本保障都不够。”
这事儿暴露出的问题挺值得琢磨。企业做大了怎么维持凝聚力?高层决策和基层反馈怎么平衡?现在舆论发酵快,公司可能要调整沟通方式了。至于后续怎么处理,只能等他们自己想办法吧。
来源:不知名小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