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粤港澳大湾区申办奥运,我们准备好了吗?期待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2:10 1

摘要: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横琴国际网球中心人声鼎沸,广州南沙体育馆刀光剑影——正在进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让粤港澳大湾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整体姿态,站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聚光灯下。

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横琴国际网球中心人声鼎沸,广州南沙体育馆刀光剑影——正在进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让粤港澳大湾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整体姿态,站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聚光灯下。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近期到访香港时,毫不吝啬地对大湾区发出赞誉:“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许多世界级运动设施,完全有可能成为未来奥运的重要申办地点。”

这番话无疑点燃了大湾区申办奥运的想象空间。从经济总量超越纽约湾区,到全运会史上的首次跨境联合办赛,这个冉冉升起的世界级湾区,是否已经为奥运这场更大的盛事做好了准备?

---

01 大湾区实力:经济底牌与卓越表现

粤港澳大湾区究竟有何底气考虑申办奥运会?经济总量是最直观的答案。2024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达到14.79万亿元,超越纽约和旧金山两大世界级湾区,跻身全球湾区第一梯队。

这片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正在以实实在在的数据展现其强大的经济韧性。

作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已连续九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到“提升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这九年的表述变化,见证了一个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

科技赋能也为大湾区申奥增添了砝码。“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位居全球前列,2025年更排名世界第一。这里汇聚了超7.6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实力,正在为体育赛事注入全新活力。

02 赛事检验:全运会的成功预演

正在进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堪称大湾区办赛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广东、香港、澳门联合承办,首次走进港澳,首次举办两项跨境赛事。

跨境赛事的成功举办尤其引人注目。公路自行车赛的选手们以约40公里时速穿越港珠澳大桥,实现了半日内跨越粤港澳三地的旅程。

“参赛选手无感通关”,三地在监管互认、信息互通、口岸服务等方面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合作。

本届全运会坚持“简约”原则,九成以上场馆改造利用现有资源,不建“全运村”。赛事筹备不搞重复建设,这一做法赢得了各界好评。

火炬传递同样彰显了大湾区特色。通过“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在1500米深的海马冷泉区采集火种,这一创新举措将大湾区海洋科技实力与体育盛事完美融合。

03 硬件基础:世界级的设施网络

大湾区早已拥有众多世界级体育设施。横琴国际网球中心承办过WTA超级精英赛等国际赛事;香港启德体育园受到巴赫称赞;澳门则拥有举办乒乓球WTT冠军赛的现代化场馆。

交通网络的便捷性更是一大优势。港珠澳大桥串联三地,使跨境通行更加便捷。广深港高铁让广州到香港的时间缩短至48分钟,而深圳福田到香港西九龙仅需半小时。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前夕,粤港澳大湾区又有3条(段)城际铁路和2条(段)地铁开通运营。从广州琶洲站出发,30分钟可达白云机场,60分钟可达深圳机场,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已成为现实。

04 人文魅力:文化融合的独特优势

大湾区由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种文化构成,这种多样性反而成为其独特优势。粤港澳三地已联合公布262项“湾区标准”,覆盖交通、水利、中医藥、绿色生态、养老服務等36个領域。

体育赛事与人文传承的融合在大湾区有着丰富表达。佛山醒狮、惠州滑板、汕头冲浪、中山棒球、江门排球、梅州足球——几乎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体育名片”

“湾区文化”的包容性,在十五运会开幕式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幕演出巧妙融合了岭南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手段,展现了大湾区既有深厚传统又面向未来的独特魅力。

05 民众基础:蓬勃发展的体育热潮

大湾区民众对体育的热情日益高涨。在惠州,长期参与轮滑运动的人数有近20万,滑板爱好者近2万人。在香港和澳门,全运会场馆赛后将持续向市民开放,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

广东省的体育产业发展迅猛,“十四五”以来,广东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7000亿元,占全国约五分之一。2025年前三季度,广东体育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5%,较全省服务业平均增速高10.3个百分点。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大湾区消费新场景。十五运会期间,粤港澳19座办赛城市把“竞赛动线”变成“文旅路线”,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各行业增收。

06 利弊分析:机遇与挑战并存

申办奥运会无疑面临挑战。历史上,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给当地政府留下了巨额债务,该市的奥林匹克体育场甚至得了个“巨债”的绰号。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奥运村大部分设施荒废,每月维护费用高达近50万欧元。

但奥运会也能带来深远积极影响。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使该市从一个工业中心转变为深受欢迎的旅游胜地。1988年汉城奥运会成为韩国贸易和政治的催化剂,许多企业蜂拥而至。

大湾区有望避免过往奥运会的陷阱。国际奥委会也在改革,鼓励“尽可能使用现有场馆,甚至位于主要主办区域之外也无妨”。这与大湾区十五运会的办赛理念不谋而合。

大湾区还可借鉴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模式,通过赞助费、电视转播权和门票销售实现盈利,而非依赖政府投入。

---

数据显示,2024年大湾区经济总量已达14.79万亿元,超越纽约和旧金山湾区。这里拥有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31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正成为这片土地的新名片。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的评价或许是对大湾区最有力的背书:“粤港澳大湾区具备申办奥运所需的一切条件。

从珠江口到伶仃洋,从狮子山到莲花山,湾区城市正以各自最具特色的方式展现体育的生命力。

来源:洒脱云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