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走进位于承德双滦区冯营子村村民戴树和家,刚进门手中的温度计就显示20.9℃。“用的是石墨烯电采暖,手机就能远程操控,在外面快回家的时候提前升温,到家就暖和!”戴树和笑着说道。
本报讯(张群 陈志洋)近日,走进位于承德双滦区冯营子村村民戴树和家,刚进门手中的温度计就显示20.9℃。“用的是石墨烯电采暖,手机就能远程操控,在外面快回家的时候提前升温,到家就暖和!”戴树和笑着说道。
今年汛期,戴树和家的房屋严重受损。如今,在政府补贴12.8万元后,他住进了新房,用上了新式取暖设备。相隔几户的寇桂芝大娘家里,温度计显示24.6℃,生物质颗粒取暖炉正散发着热气。“冷了开大火,不冷开小火,村里统一采购,颗粒直接送上门!”寇桂芝指着整齐码放的颗粒燃料高兴地说:“一吨颗粒是1000多元,政府补贴后才700元,一冬下来能省不少。”
在承德双滦区,像这样的受灾群众,这个冬天都揣上了一份“暖保障”。据区农业农村局介绍,今年全区农村冬季采用生物质取暖,已配送燃料6500余吨,货源充足。补贴政策精准落地:4吨内群众自缴700元每吨、政府补贴650元每吨,脱贫户和监测户还能免费领4吨燃料。9063个一氧化碳报警器装到了每户卧室,炉具坏了有企业免费修,真正做到“暖身更暖心”。
温度计上的数字在跳,乡亲们的笑容藏也藏不住。从冲毁的旧屋到温暖的新家,从过冬犯愁到保障齐全,双滦区用一个个“实招”,为受灾群众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暖冬答卷”。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