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秋时节,在丰宁经济开发区内,远景智能风机大部件制造基地的建设工地上机械轰鸣,一座钢结构主体已巍然屹立。其下,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屋面板安装、地坪碎石摊铺等作业,标志着项目正式由主体建设转向内部施工的关键阶段。“不可想象,整体进展比预期提前了两个月!”望着繁
本报讯(马心依 程晖 宫秀阁 孙彦东)深秋时节,在丰宁经济开发区内,远景智能风机大部件制造基地的建设工地上机械轰鸣,一座钢结构主体已巍然屹立。其下,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屋面板安装、地坪碎石摊铺等作业,标志着项目正式由主体建设转向内部施工的关键阶段。“不可想象,整体进展比预期提前了两个月!”望着繁忙的建设场面,项目负责人顾传奇感慨万千。
该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得益于丰宁大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硬办法的实际举措。今年以来,丰宁经济开发区紧盯 “环节最少、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五最”工作目标,主动回应企业关切、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机制,优化管理流程,积极营造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省心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
据悉,总投资1亿元的远景智能风机大部件制造基地项目,是投资方在丰宁经济开发区布局的第三个配套产业项目。项目自启动伊始便面临工期紧、投产急的挑战。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丰宁经济开发区主动靠前服务,第一时间组建主要领导牵头、多部门联动的项目建设专班,充分发挥“领办代办”机制优势,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精准化的“管家式”服务。
针对企业迫切的建设需求,开发区积极引导并协助其申请“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同时大胆探索“容缺办理”机制。通过部门间高效协同、并联审批,原本复杂的审批流程得以大幅压缩,企业在一周内便完成关键审批环节,获准在满足基本许可条件后先行启动建设、同步办理后续手续,成功开启“边建边办”的加速模式。
短短一个月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关键证照相继高效办结,实现从拿地到开工的无缝衔接,为项目整体施工进度抢出超过两个月的宝贵时间。
“拿地即开工+容缺办理”的组合式创新,成功打破传统审批流程的时序壁垒,实现“审批未毕,建设先行”,极大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显著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此举不仅是丰宁经济开发区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域的成功实践,更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为持续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能。
该项目预计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主体建设,2026年2月进入试生产阶段。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