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孜州道孚县立足林草资源禀赋与治理需求,创新推出“三举措”深化林长制部门协作机制,通过责任链条延伸、协同体系构建、治理行动落地,破解资源保护“单打独斗”困境,形成了多部门联动、跨区域合作的生态治理新格局。
甘孜州道孚县立足林草资源禀赋与治理需求,创新推出“三举措”深化林长制部门协作机制,通过责任链条延伸、协同体系构建、治理行动落地,破解资源保护“单打独斗”困境,形成了多部门联动、跨区域合作的生态治理新格局。
一是创新“林长+”模式,破解资源保护“碎片化”。道孚县打破传统林长履职边界,以“林长+”构建全覆盖责任体系,落实190名林长、118名监管员、959名生态护林员巡护责任,推动资源保护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在执法保障层面,建立“林长+警长”协作机制,依托8个基层派出所实体化运转8个林草警务室,明确由林长统筹巡林、警长聚焦案件查处,形成“林长定方向、警长抓执行”的联动格局。在资源保护层面,建立“林长+古树名木”保护机制,针对全县16株具有生态、文化价值的古树名木,实行“一对一”专属林长负责,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同步打造“榆树公园”,结合科普展板、宣传活动,提升全社会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在安全管理层面,建立“林长+杆长”协同机制,制定林长与杆长协同责任清单,划定31名“杆长”巡护责任,全面摸排林草区域内输配电站、电力线、电线杆等设施设备底数,排查整改隐患23起,坚决守住防火安全底线。
二是健全部门联动,构建生态治理“共同体”。道孚县通过搭建联动平台、完善协作制度,推动多部门从“各自为战”向“协同作战”转变。在执法联动方面,推动林草、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联席制度,召开联席会议2次,协调解决野生动物致害、防火保障等重点问题7个。在司法宣教方面,道孚县法院创新司法服务模式,在鲜水镇、玉科镇、八美镇设立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基地3个,将司法惩戒与生态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公众形成“不敢破坏、主动保护”的社会共识。在区域协同方面,主动打破行政壁垒,与周边的丹巴、雅江、新龙、金川等四县签订《森林草原防灭火联防联控协议书》,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应急联动”的联防联控机制。同时,加强毗邻区森林病虫害检疫监管协作,开展检疫执法检查45次,有效防范炉霍交界区域疑似云杉落针病、沙冲苗圃华山松大小蠹虫等,共同守住了病虫害传播的“第一道防线”。
三是深化协同治理,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米”。道孚县聚焦宣传、执法、保障三个方面发力,推动林长制协作从“制度层面”向“实践层面”转变。在宣传引导上,依托“3.30”森林草原防灭火警示日、国际爱鸟日、世界湿地日等重要节点,组织林草、宣传、应急等部门开展联合宣传200余场次,覆盖1万余人次,营造全民参与林草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落实县级财政专项资金60万元,在城乡主要道路、重点林区安装林长制公示牌和资源保护宣传牌33个,实现宣传全覆盖。在执法监管上,推动林草、公安、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0余次,重点排查整治非法占地毁林、野生动植物交易,依法从严查处涉林草违法案件25起,结案率100%。在要素保障上,将资源保护与地方发展有机结合,加强林草审批、项目环评、红线审查等部门会商,提前介入项目规划、设计环节,前置审查拟建项目218个,全力做好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服务。
本文来自【绿色四川】,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