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确实是猪多了,但是猪多只是造成生猪价格很难涨价的因素之一,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物价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确定的,如果上市生猪过多,销售量过少,就会造成市场猪肉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成为买方市场,猪肉价格就会下降,带动生猪价格很难上涨。
确实是猪多了,但是猪多只是造成生猪价格很难涨价的因素之一,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物价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确定的,如果上市生猪过多,销售量过少,就会造成市场猪肉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成为买方市场,猪肉价格就会下降,带动生猪价格很难上涨。
从去年8月中旬开始,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今十月上旬生猪价格已经下跌到5.5—6元的范围波,低的已经跌破每斤5元,多个省份猪价跌进5元,还有的“破5入4”,猪价已经进入寒冬时期,好多养殖户都愁坏了。10月中旬后随着政府启动收储1.5万吨猪肉(大约收储肥猪16万多头)计划的实施以及养殖场采取自保措施,减少肥猪出栏数量,囤积生猪进行二次育肥的拉动,生猪市场终于盼来了生猪价格的回暖,从10月中下旬开始,生猪价格持续拉涨,猪肉价格也随着上涨,但是涨幅非常小,生猪价格回升与下降相互交错,今天上涨几角,每天又下跌几角,到11月13日每斤生猪价5,23—6.36元,仍然低于生产成本,也就是说养猪人大多数处于亏本的状况,现在猪价上涨缓慢并且上涨很难,是猪多,也是消费量增加不多,没有消费量的增加,猪价上涨就很难。
首先是猪多,引起存栏生猪过多的原因就是饲养的母猪过多,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过后,为了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减少疫病的传播和降低肥猪生产成本,国内推广自繁自养的繁殖模式,不论是普通养殖场还是规模养殖场纷纷采取自繁自养生产模式,每个养猪场的母猪饲养量长期过量。存栏母猪数量长期维持在4200万头以上,每头母猪每年最少提供育肥仔猪22头,一年的国内仔猪保有量就超过9.3亿头,仔猪生产出现严重过剩,养猪人都知道,只有减少母猪饲养量,控制仔猪生产量,才能摆脱目前养猪业价格萎靡不振的困境。
实际上许多养猪人都是持观望态度,都不愿意大量淘汰母猪,造成存栏的生猪数量超过市场容量,肥猪源源不断被生产出来,导致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生猪价格很难止跌回升。虽然从2023年就开始加速去产能化,根据统计2025年8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仍然高于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淘汰多余母猪是目前养猪行业的痛点之一,只有猪价跌到一定程度并让行业连续亏损,才能促使各个养殖场自觉去产能。
其次是猪肉消费疲软造成生猪价格回升艰难,引起猪肉消费疲软的主要因素:一是现在养殖场生产的猪肉越来越难吃,养殖场饲养的生猪都是国外瘦肉型品种的猪品种,并且自始至终都是采用配合饲料喂猪,没有喂青饲料,同时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激素,造成猪肉味道差,肉质比较柴,并且有一股腥臭味。由于猪肉越来越难吃,消费者纷纷减少猪肉的消费,而转向牛、羊肉、鸡肉和鱼类,造成生猪价格长期萎靡不振。根据相关数据汇总显示,猪肉消费占比显著下降,从2010年的64.2%降至2023年的57.9%,而牛肉消费比例则从7.8%攀升至10.0%。
二是消费者购买能力下降造成的,近年来由于通货萎缩的影响,百姓挣钱越来越不容易,经济收入大幅度减少,普通百姓购买力大幅度下降,购买力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猪肉的消费,这是自从去年8月份以来生猪价格很难上涨的主要原因。
另外是在生猪价格如此萎靡不振的状况下国内仍然大量进口低价的猪肉,据资料报道, 2025年1-8月累计进口猪肉70.78万吨,同比增长1.8%,市场猪肉供应量严重饱和。虽然这些冷冻猪肉主要供应肉食品加工企业,但是肉食品加工企业就会减少到市场购买新鲜猪肉,因此生猪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就承诺每年必须向世贸组织成员国进口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包括肉食品,就是在国内肉食品供大于求的状况想每年也要进口适量的肉食品
行业竞争也是造成生猪价格很难持续上涨的原因之一,大集团养猪场由于是集饲料加工、仔猪繁殖、肥猪养殖和屠宰销售一条龙生产,技术力量雄厚,生产成本低,生猪饲养管理、疫病肥猪技术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比较高,生猪生产成本就低,现在每斤生猪生产成本大约低于6元,有的规模养殖场每斤生产成本低于5.50元。普通养殖场每斤生猪生产成本大约在6.8元左右,猪价下跌破7元后,普通养猪场基本没有多少利润,继续下跌到6元就触及大集团养猪场的生产成本线,现在养猪行业公认的正常盈利水平每头为300元。
由于竞争的需要,只要生猪价格在每斤6.80元以上,集团养殖场饲养出栏一头肥猪养殖利润保持在300元左右,集团养殖场是不会采取什么促进生猪价格回升的措施的,资本家是以盈利为目的,生猪价格维持在每斤6.80元左右,集团养殖场出栏一头肥猪仍然是有近300元的利润,大多数普通养殖场已经处于成本线内,没有多少利润可以赚,并且弄不好还会亏大本,那么许多普通养殖场只能离开养猪业,竞争结束后生猪价格就完全掌握在集团养殖场手中,掌握了生猪价格话语权,垄断养猪行业,造成生猪价格萎靡不振,普通养殖场长期处于生产成本线附近。
来源:老周说三农
